■崔文英
對舞蹈考級教材的認識
——以《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為例
■崔文英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們普遍地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在音樂、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啟迪和教育,舞蹈教育對于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孩子的高尚情操、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近年來,業余舞蹈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業余舞蹈教育的規范化問題也日益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高度關注。我們在舞蹈教學實踐過程中,所使用的舞蹈教材是否具有科學、規范、完善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對于受教育者的規范學習和業余舞蹈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的推出,為舞蹈考級規范化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得以廣泛應用,并作為追根尋源,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而迅猛發展。本人從事業余舞蹈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點經驗,就《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的使用與實踐,產生了一些認識和感悟,現略敘己見,與同行們分享。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是一套集訓練性、娛樂性和中國舞蹈知識性為一體的校外舞蹈普及教材。它的人性化以符合幼兒、少年及青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為出發點,關注他們的情趣愛好,反復斟酌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及舞蹈中所展現的中國民族特色。
1.教材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教材一到三級是幼兒課,該級別為幼兒找到了一條認識舞蹈的途徑。無論是一個手臂動作、一個頭的動作、腰的動作,還是一個腳的動作,都是4—5歲或5—6歲的孩子可以做到、也是喜歡做的。他們把許多簡單的動作練習,融于小花貓、小鬧鐘、稻草人、小白兔、小鴨走、小雞走、青蛙跳、小燕飛、開火車、吹泡泡、吹吹打打、小動物過生日的游戲與形式之中。孩子們都是樂于接受它的。
四到八級是兒童課,課程中凝結了中國民族舞特色的精華,對各民族舞蹈的基本要點都進行精確的分析和排列,在古典舞的聲韻練習中,使得學員在由淺入深、潛移默化中逐步領悟到氣息、韻律等變現手段在舞蹈運用中的重要性。
例如,四級中的單手位到五級的雙手位,從四級開始到七級的勾繃腳,每個級別中都有壓腿動作,把桿上從最簡單的腳位開始到八級最難掌握的吸伸腿和大踢腿,以及中間練習的舞步、跳躍、節奏和各個民族舞等等,就是嚴格遵循了教材的原則,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初級一步步走向高級。這也是教材科學性、系統性的其中一個體現。另一方面教材特別指出,人們身體發育的不同階段,對運動的承受量是不同的。對于幼兒及兒童不宜給予某一局部動作過多重復的訓練,如:蹲、彎腰、跳躍等;亦不宜給予強烈的外力訓練,如:強壓、強扳等。超負荷訓練有害學員的身體健康。運動量和動作幅度要符合不同年齡的生理特點。特別是面對幼兒及兒童,舞蹈訓練正值他們處于生長發育期,人體的骨骼、韌帶以及各種器官系統正處于不成熟至成熟的發育過程,在此期間施教應取慎重態度,一旦造成傷害將危及將來。
2.教材的全面性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訓練的全面性也是極為突出的。教材中密切關注著對學生身體各個關節、韌帶和肌肉的訓練,啟發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節奏感與樂感。形成了一種獨特、有效的教育體系,從而明析了教學步驟,使舞蹈動作的訓練過程有規律可循,更能使教材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有機結合。教材內容不僅涵蓋了基訓、技巧、民族民間舞和古典舞身韻的部分,還匯集了音樂反應訓練和游戲兩個訓練類型,使該教材成為集訓練性、娛樂性、審美性和中國舞蹈知識于一身的精選教材。
3.教材的民族性
教材在取材中充分注意到了各階段學生年齡的特點和中國舞的特色,特別是在幼兒和兒童課程部分,充分吸收了大量的兒歌和民族歌謠,大大豐富了本教材所突顯的趣味性。幼兒課以中國的兒歌和幼兒歌曲為主。兒童課則以兒童歌曲、民歌、兒童鋼琴曲為主,并注意融詩、歌、舞為一體,充分體現中國舞蹈所具有的載歌載舞的民族特色。少年及青年課包括有基本訓練、身韻和民間舞等三種風格迥異的教材,基本訓練教材以青少年歌曲、鋼琴曲、舞蹈和舞劇音樂為主;身韻教材以中國古典音樂、民歌為主;民間舞教材則采用我國各種民族和地方風格的音樂。例如:”小指揮“(松肩訓練),”吹泡泡“(頭的訓練),”“丟手絹“(東北秧歌訓練),金孔雀“(傣族舞訓練),拾青稞(藏族舞訓練)等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素材。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用兒歌和民族歌謠的同時,既能載歌載舞抒發出自己的美好情感,又能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深切感情。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對開發智能、美化形體、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等諸方面都有著積極作用。
1.對智能開發的提升
一個人的智能由觀察力能、模仿能力、空間方位能力以及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諸多方面構成。而一切智能的基礎最初都源于肢體的運動智能。通過手舞足蹈和對肢體的控制與把握,嬰兒的神經系統得到發育和健全,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又促進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高。舞蹈訓練從手、眼、身、法、步等方面入手,對學生的注意、觀察、判斷、模仿、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都有全面的推進作用。這一優勢在《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中被全面的體現出來。這套教材對身體肌肉的控制力、關節的靈活性、韌帶的柔韌性的科學系統的嚴格訓練,對空間、時間、力量、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嚴格要求,實現了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提高。而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變幻多樣的肢體動作,學生們對智能訓練的接受會更自主、更直接,也更有效果。據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在練過一段時間舞蹈之后,注意力更集中了,反應能力更強了,接受能力更快了,文化課的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2.對健美形體的塑造
舞蹈的本體是肢體運動。舞蹈是通過娛樂達到健身的最佳方式,同時可以訓練學員的肌肉呈條形生長,達到形體美的目的。例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通過系統的基礎訓練及歡快的動律訓練和輕松的舞步訓練,使舞者在控制性、靈活性和柔韌性等方面得到協調發展,也使其身體曲線優美舒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可矯正不良體態。這一訓練功能有著其它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它是通過肌肉修飾形體,來得到修長挺拔的效果。同時舞蹈訓練還可改善過于肥胖或過于瘦弱的形體。筆者在開展《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教學活動過程中,不以過級比率來選擇學生,對于每一個有習舞愿望的孩子都給予同樣的關注,特別鼓勵那些先天或后天形體不夠健美和聾啞、自閉的孩子通過認真訓練達到改善形體不良狀況、塑造健美身材的目的,幫助他們獲得健康完美人生的機會。
3.對思想心靈的激勵
美,源于心靈。對舞蹈美的感悟,來自心靈,更作用于心靈。那種伴隨舞蹈而來的細膩、優美、寧靜、生動、熱烈、激越等等心靈感悟,或像微風吹過一池清水,或像巨人吹起奮進的號角,帶給舞蹈表演者和欣賞者的愉悅與快樂、振奮與激勵是其它藝術形式所無以倫比的。有研究表明,肢體運動和音樂是人凈化心靈、抒發情緒、宣泄壓力的最佳途徑,而舞蹈,正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引導學生參加舞蹈學習、表演、創作與鑒賞等活動,可以在不知不覺當中塑造提升其思想情操、培養其高尚審美情趣和能力。《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收集了一些豐富多彩的民族舞和韻味十足的古典舞,提供了舞蹈表演的內容,增強了舞蹈學習的趣味性,并為舞蹈創作增添了素材,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增強了藝術修養,實現了心靈與情操的升華。同樣值得引起人們重視的是,非職業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培養舞蹈家,更應該培養具有相當舞蹈知識、技能和鑒賞水平的人,他們也許不能成為舞臺上的表演者,卻可以進入管理、教育、研究、傳媒、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成為舞蹈藝術的高水平的欣賞者、傳播者。對于那些并沒有從事相關職業的人來說,非職業舞蹈教育則更能給予他們一種與美、與健康永遠結伴的生活方式,舞蹈帶來的愉悅,會令他們享用一生。
綜合各方面因素來講,《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置疑的,它所處于的位置理應起到規范舞蹈教學領域的混亂局面,知道舞蹈教學的發展方向,帶動中國舞普及工作不斷縱深發展。?讓中國舞這一藝術的瑰寶在嶄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不斷的發揚光大,讓中國舞帶給孩子們健康美麗的人生,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舞蹈教育者加入到中國舞等級考試中來,使《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不斷地完善、豐富,使其更加科學系統,為我國的舞蹈普及事業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