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華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又稱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個季度或一年)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社會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和。是經濟學中常用到的一個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與財富的最佳指標。人均GDP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山東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2010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為33805.3億元、2011年為38165億元,連續兩年全國排名第三位。對山東省人均GDP進行分析,揭示其內在變化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和《山東省統計年鑒》,選取1990—2011年山東省GDP總量和山東省人口總數,通過二者比值,計算出山東省各年人均GDP(見表1)。

表1 1990—2011年山東省人均GDP 單位:元

1998 7944.50 2009 35793.72 1999 8436.16 2010 40853.07 2000 9265.91 2011 47138.93
時間序列數據建模,需要具備的前提條件是其序列平穩。因此,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根據表1,利用Eviews6.0軟件繪制時序圖,發現山東省人均GDP含有指數趨勢,具有很強的非平穩性(見圖1)。需要進行平穩化處理。通過取對數將指數趨勢轉化為線性趨勢,從圖2看出,取對數后的人均GDP向右上方傾斜的趨勢仍舊明顯,依然存在非平穩性。需要進行差分。先取一階差分,繪制出一階差分后的時間序列圖(見圖3)。看出一階差分后,數據圖前期波動大,后期波動小,但整體仍有向上的趨勢,屬于非平穩序列。因此需要進行二階差分(見圖4)。二階差分后,序列基本平穩。

圖1 原始數據的時間序列圖

圖2 取對數后的時間序列圖

圖3 一階差分圖

圖4 二階差分圖
序列平穩后仍然運用Eviews6.0軟件進行單位根檢驗。輸入數據,選擇ADF檢驗,發現一階差分后T值在1%的條件下大于臨界值,不符合平穩要求;而二階差分后將T統計量值與ADF檢驗臨界值進行比較,t值為-5.92861,在1%、5%、10%,三個顯著水平下,單位根檢驗的 Mackinnon臨界值分別為 -3.8574、-3.0404、-2.6601,顯然,上述t檢驗統計量值小于相應臨界值,從而拒絕原假設,說明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且其均值為0.0002,約等于零,符合平穩化、零均值的要求。可以建立模型(見表2)。

表2 二階差分后ADF檢驗值
根據ADF檢驗值的結果對表1數據作2階自相關和偏相關圖,從其函數值可以看出,兩者均表現出十分明顯的拖尾性質。因此,認為該序列適合ARMA模型。因為自相關和偏相關函數均在K=2以后開始衰減,因此可以考慮p=2,q=2。建立ARMA(2,2)模型:

用Eviews6.0軟件建立ARMA(2,2)模型,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自相關、偏相關表
從而得到模型為:

式(2)中的擬合優度R2為0.9974,接近于1,DW統計值為1.9431,模型擬合程度較好,為二階差分后時間序列的擬合模型。
模型檢驗主要是對殘差序列進行檢驗,檢驗殘差序列是否為白噪聲序列,如果是白噪聲序列,則認為模型合理,否則,意味著序列中還存在著有用的信息沒有被提取,需要對模型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仍然運用該軟件作殘差序列自相關分析圖,根據分析圖對式(2)進行判斷,可以看出殘差序列自相關基本落入隨機區間,可以認為殘差序列為白噪聲序列,模型較好地擬合了數據,通過了檢驗。
由上述山東省人均GDP時間序列模型可知,山東省人均GDP的增長不僅與上一期、上兩期人均GDP增長有關,還與本期和上一期、上兩期擾動項有關。上期人均GDP每增長1%,本期會增加0.125%;上兩期人均GDP每增長1%,本期會下降1.488%。另外,本期人均GDP還與上一期的隨機因素εt有關,系數是1.7801,以及上兩期的隨機因素εt有關,系數是0.8035。
[1]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與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32-238.
[2]官琳琳,門可佩.人均GDP時間序列模型及預測[J].安徽農業科學,2009(12):5340-5341.
[3]符曉燕,楊娜娜.中國人均 GDP的時間序列模型比較分析[J].商業時代,2011(14):4-5.
[4]王莉莉.安徽省人均GDP時間序列模型的建立[J].市場論壇,2006(3):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