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惠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醫院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腦卒中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致殘、致死率,不僅容易導致患者生理、軀體的殘疾,還會使患者因長期的治療、生理缺陷、行為不便等諸多原因引起的焦慮、抑郁、敏感、易怒等情感障礙,其中最常見的是腦卒中后抑郁(PSD),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并使得患者情緒低落、消極,治療意愿降低,治療過程延長,病死率提高[1]。本文作者通過對我院部分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比觀察其臨床效果,以作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腦卒中后出現抑郁患者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52.86±7.49歲;對照組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35~66歲,平均年齡53.04±7.26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和年齡結構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病例經臨床綜合檢查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證實均已確診,臨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超過50分;排除既往精神病史、抑郁癥史患者,明顯的失認、失語或意識障礙等無法交流患者,合并其他器官嚴重受損或功能障礙患者等,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婦女[2]。所有患者在本次實驗前均對實驗有充分的了解,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做好基礎護理,保持患者生活環境干凈清潔,遵醫囑使用氟西汀進行抗抑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進行心理護理及家庭干預,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狀態,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進行疏導,消除患者顧慮,安慰并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生活及治療的信心,緩解其不良的負面情緒,關心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信任感;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對其進行健康宣教,使其理解患者的情緒及行為,得到其支持,配合護理人員建立家庭支持系統,共同幫助患者,使其感到支持與被重視,增起其治療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
使用音樂療法,培訓熱愛音樂且對音樂相關知識了解較多的護士進行專業音樂治療,通過對患者年齡、性格、愛好、受教育程度及身份背景等方面的了解,為其選擇適宜且喜好的音樂庫,其中涵蓋一組風格不同的音樂,根據患者的不同狀態、階段播放不同的音樂進行引導,并于聽完音樂后鼓勵患者將其唱出,如抑郁期患者先使用節奏歡快的音樂,待患者情緒出現緩解后播放節奏舒緩、愉悅的音樂;適應期患者可播放節奏感較強、流暢活潑的音樂等。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抑郁程度情況及生活質量,并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其中抑郁程度使用臨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自評,收集后統一評分并轉換成標準分,滿分100分,超過50分為有抑郁傾向,且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使用腦卒中生活質量量表SS-QOL進行評估,包含13個維度,總分51~227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
1.4 數據處理:使用SPSS統計學軟件17.0版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檢驗水準為0.05,可信區間95%,p<0.05為樣本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學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質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質量對比±s
注: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分析,與對照組相比#p<0.05,樣本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病例數SDS SS-QOL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38 62.78±8.12 40.15±6.73#100.28±15.36 171.65±16.82#對照組38 63.02±8.34 52.48±7.14 99.49±13.75 134.57±13.68
PSD是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有該病的患者情緒低落消極,運動遲緩,認知及自知能力受到損傷,生活能力及社會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嚴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社交能力,往往會導致患者孤僻、敏感、易怒性格的產生,使臨床醫護工作無法得以順利的開展,常會延誤治療時機及病情,產生不良預后,使治療、康復時間延長,甚至因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而導致患者致殘、致死情況的出現。
以往臨床多使用氟西汀等進行抗抑郁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患者因個體差異通常療效會有較大差異,且藥物治療只能改善PSD的生物學影響因素,而無法改善其心理學因素,臨床療效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對PSD患者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對其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及療效、預后情況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及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患者不良情緒的緩解、改善,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的轉歸,使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家庭及社會[4]。
由本文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生活質量,具有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價值。
[1] 柳蘭仙,方志紅.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與運動功能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4):536-538
[2] 金成英.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3-14
[3] 朱崇丹.影響腦卒中后抑郁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 .中國基層醫藥,2012,19(5):790-791
[4] 黃春麗,呂澤平,龐國防等.音樂療法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的影響[J] .廣西醫學,2011,33(6):76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