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艷 王 莉
(黑龍江省醫院神經內二科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種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智能損害綜合征。疾病病因主要是腦內血管病變,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血管性癡呆(VD)是引起老年期癡呆的第二病因,在癡呆中占10%~50%,并逐年呈上升趨勢。因此,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本研究選用銀杏葉提取物聯合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癡呆的療效,銀杏葉提取物可清除自由基,調整循環系統,改善血液循環,具多價藥理作用,尼莫地平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而作用于腦血管及神經細胞,保護神經功能,改善腦供血,延緩患者的認知衰退。兩者聯合應用,臨床效果良好,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神經內科7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病例納入條件:(1)符合DSM-IV的診斷標準,保持癡呆6個月以上;(2)符合NINDS/AIREN的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3)Hachinski缺血評分≥7分;(4)臨床癡呆分級標準(CRD)輕度(CRD=1.0)和中度(CRD=2.0)。排除標準:(1)以Hachinski缺血指數排除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原因的癡呆;(2)卒中前已有癡呆表現,卒中后明顯抑郁癥或患有其他精神障礙的患者;(3)排除患者有嚴重的驅體疾病。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61-82歲;對照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60-8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癡呆程度及病情嚴重程度方面比較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觀察組采用銀杏葉提取物聯合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癡呆的方法,給予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療,30 mg/次,3次/d,加服銀杏葉片80 mg/次,3次/d。對照組給予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療,30 mg/次,3次/d,療程均為3個月。服藥期間暫停有關改善腦血液循環,促進認知功能改善、對治療結果產生影響的藥物及相關治療。
1.3 統計學分析:所有臨床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簡易精神狀態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動能量表(ADL)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均有療效,觀察組有效率84.2%,對照組有效率6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MMSE和ADL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MMSE和ADL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MMSE ADL MMSE ADL觀察組16.1±3.5 34.5±13.9 27.3±4.6 37.1±10.6對照組16.3±3.7 34.9±14.2 22.5±4.3 35.5±11.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銀杏葉提取物主要成分為銀杏黃酮苷和白果內酯等,銀杏黃酮苷能夠增加腦血管流量,改善腦血管循環功能,清除自由基,其抗氧化活性可通過俘獲自由基來降低人體過敏反應;白果內酯為特異拮抗NMDA受體,對抗興奮性氨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能有效預防神經變性和學習能力下降。尼莫地平屬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而作用于腦血管及神經細胞。藥理特性是選擇性擴張腦血管,而無盜血現象,在增加腦血流量的同時而不影響腦代謝。有向精神性作用即抗抑郁和改善學習、記憶功能。另有降低紅血球脆性,血漿粘稠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研究提示觀察組有效率84.2%,明顯優于對照組有效率65.8%,說明兩種藥物聯合用藥優于單純用藥。而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MMSE和ADL比較,觀察組MMSE和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銀杏葉提取物聯合尼莫地平治療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能力。因此銀杏葉提取物聯合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癡呆的療效更佳,值得臨床推廣。
[1] 任雁京.銀杏葉提取物聯合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8):68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