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山西保德縣人民醫院 山西 保德 036600)
小兒腹瀉是小兒常見消化道綜合征,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同時也是導致兒童發生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好發于年齡小于2歲的兒童中,在每個季節均會發生,其中夏、秋季節是主要發病期,不同季節腹瀉臨床癥狀有所有不同[1]。因此,加強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及護理至關重要。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12例腹瀉患兒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回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12例腹瀉患兒,其中62例男患兒,50例女患兒;年齡1個月6歲,平均年齡(1.9±0.7)歲;病程1~5d。所有患兒均與兒童腹瀉診斷標準相符合[2]。臨床癥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樣腹瀉,腹瀉次數為10~15次/d。隨機將選取的患兒分為兩組,各56例,對兩組患兒病程、病情等一般情況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措施:所有患兒均給予兒科腹瀉常規護理措施,并給予相應的藥物進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1.2.1 補液護理:患兒入院后,對于輕、中度患兒給予其ORS補液鹽多次進行口服。對于發生嚴重脫水的患兒立即對其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補液治療。對于體溫過高的患兒給予其頭枕冰袋、減衣服以及多喝水等護理措施。對于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的患兒給予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患兒同時伴有水、電解質失調,則可以給予其適當靜脈補液。
1.2.2 飲食護理:對于<6個月的母乳喂養的患兒,需要對其哺乳時間進行控制,從而使胃腸道負擔減輕,同時需要暫停給予輔食喂養;對于>6個月的患兒需要給予其富含營養、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菜末、稀飯、面條伴肉末等,正常飲食需要待到患兒腹瀉癥狀好轉后方可。對于采用奶粉喂養的患兒,需要對奶量攝入進行有效控制或將牛奶濃度降低,換成米湯、豆漿等。
1.2.3 健康教育:指導家長堅持母乳喂養,避免斷奶。給予家長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在輔食添加中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飲食結構突變、過飽或爛食。指導患兒在飯前便后均應當洗手消毒,對飲食衛生引起重視,避免發生腸道內感染。同時指導患兒需要進行適當戶外活動,從而使體質得到增強。
1.2.4 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小,從而常常為患兒及家長造成較大的心理負擔。同時,重度腹瀉會到導致患兒面臨巨大的身體折磨,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兒病情實際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如積極鼓勵患兒及家長,從而取得家長及患兒的信任,有效的幫助其將恐懼心理消除,積極配合進行治療[3]。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經有效的治療及護理1~2d后,大便恢復正常,或<3次/d,臨床癥狀均已完全消失;有效:患兒經有效的治療及護理1~2d后,大便為蛋花樣或稀水樣,次數減少至5~10次/d,但仍然伴有惡心、嘔吐癥狀;無效:患兒經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時間≥3d后,癥狀仍然沒有得到任何緩解,大便次數及性狀仍然維持原樣[4]。
1.4 統計學處理:本資料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及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兒療效進行比較,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小兒腹瀉是小兒常見消化道綜合征,常見病因包含:小兒自身體質問題;由于抗生素濫用而造成腸道菌落失調,由此而導致正常腸道由于變形桿菌、耐藥金葡萄球菌等大量繁殖,由此而導致的腸炎的發生;消化道感染。
在小兒腹瀉臨床護理中必須做到:①加強對小兒的基礎護理,如:清潔衛生、防寒保暖、飲食護理等。腹瀉患兒容易發生脫水,因此需要對患兒做好補液,對于輕、中度脫水,但沒有發生嘔吐的患兒可給予其ORS液口服,服用期間仍需要給予患兒飲水,避免發生高鈉血癥。對于中度以上脫水的患兒可采取靜脈補液的方式。②飲食護理。對于母乳喂養的患兒,應當將每次喂養使勁縮短,同時可以采用米湯伴牛奶替代的方式,從而使患兒所需的熱量和營養能夠得到保證。對于<6個的患兒暫停給予輔食喂養;對于>6個月的患兒需要給予其富含營養、易消化的流質食物。③藥物護理:根據醫囑給予患兒及時補充水、電解質,患兒輸液后有尿時,可給予其靜脈補鉀,需要注意的是嚴格控制滴速,不能過快,同時不可進行靜脈推注。補鉀過程應當進行嚴密觀察,避免意外的發生。此外,加強對患兒家長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工作。本文中通過對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組的患兒臨床療效及僅給予常規護理的患兒療效進行比較發現,護理干預組療效明顯更高。因此,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治愈率,使病程縮短,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 黃維站.60例小兒腹瀉的臨床護理[J] .中國實用醫藥,2012,(12):247-248
[2] 潘彩.小兒腹瀉的護理措施及健康指導[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12):221-222
[3] 劉志剛.36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115-116
[4] 楊圖宏.小兒腹瀉的發病因素與護理[J] .醫學臨床研究,2010,1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