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莒縣財政監督工作緊緊圍繞全縣財政中心任務,創新監督工作思路,扎實做好財政內部監督工作,推進鄉鎮財政日常監督機制建設,開展了收支兩條線檢查等專項檢查,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服務財政管理大局。

一是強化財政內部監督,科學理財水平得到新突破。在做好“月審月促”內部監督法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撥款程序是否合規、撥款手續是否完善、資金撥付是否及時的同時,逐步對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延伸,探索實施績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督促完善部門預算編制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清理整頓財政專戶管理為契機,撤銷歸并財政專戶17個,實現了財政專戶從“分散存”到“集中管”的突破,對財政活期存款執行協定存款利率,全年增加財政收入1560萬元。
二是深入推進“監督下鄉”,基層財政監管開創新模式。從建立健全鄉鎮財政監管機制入手,注重發揮鄉鎮自身的能動性,按照“縣鄉聯動、整體推進、監管并重、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資金監管工作。搭建資金信息化監管平臺,實施動態監控,明確監管范圍,量化監管任務,細化監管重點和關鍵環節。今年共抽調鄉鎮財政監督員38人次組成檢查組,對全縣20處鄉鎮財政開展的內部監督工作質量進行再監督,重點實施現場督導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規范完善。
三是開展惠民資金檢查,落實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為促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去年5月至11月開展惠民政策資金專項檢查,對全縣范圍內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新農合、新農保,民政救助、征地拆遷補償、財政補貼等直接面向城鄉群眾分配、發放環節容易出現不公開、不公平、不公正和虛報冒領、挪用侵吞等問題進行的一次專項整治。針對檢查中發現的惠民資金政策資金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敦促各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修訂完善惠民資金監管長效機制。
四是實施收入征管監督,財政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加強非稅收入征管監督,開展了“收支兩條線”檢查和行政事業單位涉企收費檢查。對住建、水利、畜牧等35個單位2010-2012年度非稅收入收支管理情況進行了檢查,重點檢查了非稅收入項目和標準執行情況、收支兩條線落實情況、收費票據使用管理情況。通過檢查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了非稅收入分類征管改革,實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監管體系。
五是深化會計監督機制,會計信息質量再上新水平。按照省廳監督局的統一部署,企業單位重點檢查了涉及民生的市政和自來水等公益單位、房地產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有針對性選擇了醫院和學校開展檢查。首次實行查前公示制度。檢查中,重點關注被檢查單位會計核算的真實合法性、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會計造假等違規行為。對檢查查出的應繳未繳財政專戶資金、欠繳稅金、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票據入賬、擅自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等問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處理和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