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尹 情

南鄭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徐華與農民交流

原協稅鎮黨委書記、現漢中市扶貧辦紀檢組長李興華指導工作

南鄭縣人大主任王利、局長徐華等視察徐坡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協稅鎮財政所自從在全體干部職工中推行‘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以來,全所整體精神風貌得到了極大的轉變,業務能力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還積極主動地配合鎮黨委、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同時為我們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基層財政管理模式,也給全縣基層財政干部樹立了新形象?!标兾魇∧相嵖h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徐華在看望慰問協稅鎮財政所干部職工時,對該所的工作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們繼續堅持下去,進一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再創佳績!”
在陜西省南鄭縣協稅鎮,每月15日為干部集中走訪日,全所干部必須入戶開展走訪,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李漢域是協稅鎮財政所所長,去年他帶領該所干部到三官廟敬老院看望慰問院民,給他們帶去了米面糖果食用油等生活慰問品,幫助敬老院老人打掃衛生,與他們拉家常,并合影留念,送去了溫暖,也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祝福。隨后,他又從南鄭縣核算中心協調回20袋大米和10余桶菜油,幫助三官廟敬老院院民改善伙食,帶去了財政所的問候。
這是協稅鎮財政所開展 “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的一個剪影。自從“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實施以來,不少村民表示:“財政所與群眾的魚水情更深了!”
“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是協稅鎮為了強化便民服務意識、改進干部工作作風,真正讓財政干部撲下身子、沉在基層而推行的一種工作方法。在基層財政所,每一位財政干部都有責任將業務工作與便民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將便民服務向下延伸到村組和群眾,把黨和政府對農村實施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貫徹落實好。通過拓展工作范圍、延伸工作半徑、強化服務意識等工作措施,進一步提升干部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基層財政管理工作科學、規范、高效運行。
自從農業稅取消以后,原本以稅費征管為主要職能的鄉鎮財政所職能被“解放”出來。不少基層財政干部認為財政所沒事干,上班只需一杯茶一張報,逐漸養成了“慵、懶、散、軟、慢”等不良習慣。為適應新形勢下財政工作需要,改變基層財政干部只會收稅費而不會做管理的落后思維模式,協稅鎮開展了一系列的 “工作改革”,把一些瑣碎的小事納入日常工作中,切實糾正“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錯誤做法,真正讓人民群眾看到財政干部勤政為民、服務百姓的好形象。
作為財政所辦公室主管,陳莉親身經歷了這場“工作改革”。她回顧道:“改革后,原來所內18個人劃分為四大塊管理,分別組建了財政所辦公室、財政周轉金清收辦公室、預算管理及會計核算中心辦公室、農村財務服務大廳4個辦公室。實行以人定崗,以位定責,制定人員分工和崗位職責。通過‘自愿報名、組織確定’的雙向選擇模式,對除所長、副所長之外的干部采取書面申報崗位的辦法,再由所長辦公會議根據每個人的業務專長、個人能力、性格特點等綜合予以確定新的崗位。”
在對各辦公室的管理中,她坦言“比以前嚴格很多”。各辦公室向財政所遞交2012年責任書,將全年工作劃分為精神文明和業務工作兩部分,并制訂獎勵與處罰措施,實行百分制量化細化考核考評。由財政所辦公室負責對各辦公室人員進行隨時查崗,對人員考勤出勤情況和查崗情況逐月公布,并把干部出勤與下鄉補助、年終評優、責任制兌現等掛起鉤來,嚴格兌現獎罰。
“作為基層財政干部,我們讓上班時間和地點富有彈性和創意,不僅在辦公室辦公就是上班,而且要在田間地頭答疑解惑為民辦事,以便隨時隨地滿足群眾之需?!崩顫h域常常這樣要求全所干部職工。為確保干部勤政為民,該所還持續推行了“三項制度”,即干部去向公示、民情日記和掛牌上崗。對于重要崗位,設置廉政監督員,對內實行嚴格的自律性措施,保障干部廉潔從政。
為方便群眾辦事,該所成立了農村財務服務大廳,設立了救災資金、一事一議、家電下鄉服務窗口,大廳全體工作人員堅持全天候服務,采取中午午休輪流值班制,細心解答村民的疑惑。采訪中,記者遇到了前來辦理家電下鄉的棗林村村民霍自明,他再三夸獎大廳服務窗口的服務態度好,辦事效率高。
這種顯著的變化不僅流傳在群眾的口碑上,更是一系列榮譽的見證。協稅鎮財政所先后獲得先進單位、先進財政所、先進黨支部,并被南鄭縣委評為“三問三解三服務三促進”暨 “連心攀親、結對幫扶”活動先進集體。上級部門視察指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工作時,多次對該所在服務基層工作中的創新舉措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在全面實施“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的基礎上,協稅鎮財政所大力加強財政業務工作和內部建設,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陽光財政”形象,形成了一事一議、涉農補貼、救災救濟、信息咨詢等“一條龍”的全方位、多層次農村服務新機制,具有鮮明的改革創新特色。
李漢域介紹,“一條龍”服務要求鎮財政干部不僅要做好自身本職業務工作,凡涉及到自己包聯的村,所有業務工作也必須一并帶上,將工作下延到包聯的村,做好任務的分解落實。
財政干部包聯村組是協稅鎮財政工作深入基層的又一做法。包村干部通過逐戶調查走訪,查民情、聽民意,認真了解農民所思、所憂、所盼,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去年8月走訪中,李漢域聽到張坪村支書張樂民說該村需要在群眾健身廣場上安放一些健身器材的意向后,及時通過縣財政局主要領導與縣教體局分管領導聯系,幫助該村協調好了籃球板、乒乓球臺和其他健身器材。為做好協稅鎮生姜產業化發展,引領其他各村群眾走一條產業化、規范化致富路子,該鎮財政所主要領導深入吳壩村,與村支部書記等一干人一起深入調查研究,提出發展規劃,通過互聯網與西安等地聯系,邀請專家論證,注冊“協稅生姜”品牌,并多次到縣工商、農業、財政等部門,幫助成立了“協稅鎮生姜產業協會”,聚合了吳壩、張坪、茨壩、大營等周邊多個村姜農,初步形成了協稅片區優質生姜發展鏈,為農民致富創出了新路子,拓展了財政支農惠農的新渠道,密切了基層財政部門與廣大農民的關系。

2012年4月,南鄭縣人大代表視察徐坡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2012年協稅鎮財政所工作會議與辦公室簽訂責任書
為將強農惠農政策宣傳落實到位,協稅鎮發放惠農政策宣傳書籍等,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進一步宣傳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家電下鄉補貼、新農合、新農保等惠農政策,做到戶戶知曉、人人皆知。通過走訪等多種方式,檢查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兌現落實情況,開展了對 2011年“7.18、7.23”洪災資金、2012年一事一議項目實施和陜南移民資金的專項檢查,查出了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合規和有效使用。
協稅鎮財政所副所長王鵬向記者列舉了該所一年來深入宣傳財政政策理論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該所包聯干部深入農戶家中累計600余次,開展政策宣講20場次,法律知識輔導10次,累計征求農戶意見建議8條,代辦相關事項2000余件。其中,為了廣泛宣傳家電下鄉補貼截止時間,該所從2012年10月中旬開展了入戶政策宣講活動,走村串戶、到戶宣講1500多戶。全年兌付家電下鄉補貼資金54.6萬元,同比增加355%,真正把黨的惠農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
在布置全年工作中,協稅鎮突出工作重點,把重心下延到全鎮重點工作之中。重點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財政周轉金清收、財政資金監管和內部各項管理等工作。
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從項目申報、工程質量、工程結算等方面入手,按照項目“四制”(法人責任制、施工合同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規定,財政所包村干部對包聯村在項目篩選、立項、申報、審批、招標投標、質量驗收和財務管理等方面都要負責到底。從年初開始實施縣綜改辦批復的2012年9個項目工程列入了全年考核內容之一,實行質量監管責任制,從開工、施工、完工實行全程監控,收到很好效果。經過驗收,馬家嶺、瓦營、張坪等村工程進展快、質量過硬深受群眾好評。在市縣綜改辦7月專項檢查和10月市縣綜改辦領導視察一事一議工作時,對吳壩村的道路硬化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被提名為一事一議示范村。
在進行財政資金監管中,實行委派會計制度,任命專職會計兼任鎮移民辦會計,建立健全移民搬遷資金籌集、分配和使用管理制度,做好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與監督。財政所包聯村組干部積極幫助村級組織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認真落實村級財務公開制度,確保財務指導工作下延服務到位。通過探索加強對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管理新舉措,財政所為全鎮15個村87位現任和離任村干部辦理了村干部“工資折(卡)”,并按縣上規定將村干部個人報酬部分核算到人、打入存折,避免鎮村層層克扣現象的發生,確保財政管理規范、科學運行。同時,積極參與鎮黨委、政府重大項目前期論證、招投標和資金監管;對大宗采購提前介入,督促鎮政府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政策法規,如鎮機關公務用車采購完全在財政所的監督下,皆按程序和政策要求規定辦事。
在協稅鎮財政所申請的“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改革創新獎報告中,記者翻看到該所推行“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一年來取得的創新成果。截止2012年10月底,完成周轉金回收任務1.5萬元,占年任務的166%;積極配合契稅縣級直征收方式改革,協助征收契稅2.9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9個,總投資418萬元(其中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36萬元);協助鎮政府完成政府債務化解9.5萬元,占任務4.5萬元的211%;管理核算單位共計33個,糾正不合規定單據15筆,共計金額32.6萬元;受理家電下鄉產品2097臺(件),兌付資金74萬元;兌付各種惠農補貼資金157.2萬元。財政所通過深入推進“改進作風、服務三農”工作方式,有力地推動了該鎮全年財政工作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