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瑋
代表監督讓檢務更陽光
文/許瑋
多年以來,普陀區檢察院在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同時,沿著以“誠”待人、求“實”問計、集思“廣”益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市、區兩級人大代表聯絡工作,使檢察工作接地氣、連民心、解民憂。
“以前覺得檢察院很神秘,檢察工作離我們很遙遠,但在接觸以后感覺并不是那回事”,某信息公司董事長、市人大代表韓娜在檢察開放日座談會上說。
如何與代表建立順暢的互動關系?該院在開展代表聯絡工作中深刻體會到,不僅要在思想上尊重人大代表、感情上貼近人大代表、方式上便捷人大代表,更要寓“聯絡”于“服務”之中,變被動聯絡為主動服務,讓人大代表理解、信任和滿意。
2008年以來,該院根據代表身份特征,分類邀請參加各項活動,比如邀請新當選的人大代表參加檢察開放日、聽庭評議等活動,增進新代表對檢察工作的感性認識;組織來自企事業單位、律師等行業代表參觀司法辦案工作區、親身參與案件評查等活動,看到、聽到、感受到檢察機關主動接受代表監督的誠意。
在上門走訪人大代表過程中,利群醫院院長、市人大代表張興儒提出希望與檢察院建立共建關系,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響應,雙方決定由檢察機關為醫院開展廉政教育宣講活動,并由利群醫院在檢察自偵辦案中為嫌疑人的健康狀況提供醫療救助服務。像這樣通過代表聯絡促進檢察工作開展的例子在該院并非首次。
近年來,普陀區檢察院圍繞檢察中心工作問計人大代表,使代表聯絡工作由突擊性向經常化、由務虛向務實轉變。比如征求人大代表對檢察工作報告的意見,做到區“兩會”前召開座談會當面征求,會中列席旁聽分組審議,會后整改并督辦落實;同時,該院將聯絡工作貫穿在日常工作當中,保持與區人大的經常性聯系溝通,五年來該院向區人大常委會專題通報工作56次,其中對查處職務犯罪等六項工作作了專題報告,邀請代表參與案件講評、視察調研等活動64次。
為推動人大代表聯絡工作提質增效,普陀區檢察院推出多元化聯絡的“組合套餐”。一方面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邀請代表參加座談、法律監督專項檢查工作、旁聽重大案件的公訴庭審等各類活動150余人次,上門走訪代表60余人次聽取意見建議,聘請10位代表擔任廉政監督員,拓寬了與代表聯絡的經常性渠道。
另一方面利用手機、網絡、刊物等多種傳播方式,搭建與代表委員全方位聯絡服務平臺,開通檢察長電子郵箱,在正義網、騰訊網等開設官方微博,與代表和社會各界及時互動;每年定期向代表寄送自編彩色畫刊《檢徽熠彩》等刊物,多位代表給予了好評,并稱形象地展示了檢察機關的工作情況;同時,在邀請代表參加各類活動后,該院為代表建立了圖文并茂的聯絡檔案,并以短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回訪,向代表表達對檢察工作的關心、支持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