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武
真存折打印假存款,銀行是否擔責
文/劉愛武

2007年8月的一天,七月流火,揮汗如雨。江蘇省吳江市平望鎮通運西路,一對五十來歲的中年夫妻急匆匆地走進了某銀行平望支行(以下簡稱“平望支行”)的大門。顧不上擦一把滿頭大汗,他們把三張銀行存折遞進柜臺內,顫抖著聲音說:“幫我們查查上面有多少錢。” 柜員查詢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由露出了驚訝的神色:“怎么回事?340萬元存款記錄都是虛假的!”聞聽此言,兩人頓時癱倒在柜臺前……
這對中年夫妻叫江峰、程童,自2005年起,他們多次在平望支行辦理儲蓄業務,與該行當時的營業部經辦柜員白鷗逐漸熟識。白鷗年紀不大,但人小鬼大,能說會道,對大額存款的客戶更是熱情有加,服務周到,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江峰、程童就是被她這種親和力吸引,每次存款都專門選擇她當班的時候,似乎把錢交到她手上,他們才放心。
殊不知白鷗對大額存款客戶的拉攏,并不是為了銀行吸儲的需要,而是有她的個人目的。江峰、程童以為把錢交給白鷗最放心,卻偏偏是泥牛入海、羊入虎口。當然,在2007年8月查證到白鷗進行虛假存款記錄之前,他們一直蒙在鼓里。
多年之后,白鷗歸案,司法機關查證,從2004年底至2007年1月,白鷗在平望支行工作期間,利用其擔任柜員的職務之便,在辦理存取款業務的過程中,對儲戶江峰、程童、陳思、柏如水等人存入平望支行的存款,采取抹賬處理、取款后不在存折上打印取款記錄等方式,或者采取冒用儲戶名義提前支取、掛失存單及密碼、銷戶取現等手段,將本息合計人民幣379萬余元取出后非法占為己有。
2007年1月23日,白鷗辭去了平望支行的工作。辭職以后,為了掩蓋在銀行工作期間將相關存款取走的事實,白鷗隱瞞已不在銀行工作的真相,以每次開存單太麻煩,建議將所有的存單轉存到一本存折上比較方便,勸說江峰、程童等相關儲戶將到期的存款轉存到同一張存折上,然后利用儲戶讓其辦理轉存的機會,將到期的存單收回,在儲戶的存折上用自己家中的打印機打印存款記錄,或者以相關儲戶的名義到銀行辦理小額存款而取得存折后,在家中用電腦、打印機變造銀行存折七份,變造金額210余萬元,用于掩蓋其在銀行工作期間非法侵占儲戶資金的犯罪行為,并搪塞相關儲戶,騙得386萬余元。
白鷗還通過許以高利息、免利息稅等誘惑,通過嚴克等人繼續拉存款。2007年2月3日,江峰將40萬元交給嚴克,再由嚴克交給白鷗,要求白鷗代為存儲。而白鷗先花200元在平望支行開了一個存期一年、年利率為2.52%的存折,上面蓋有平望支行儲蓄章,賬號為10-544100440000264。在這張真實的存折上,白鷗回家用打印機打出2007年2月3日存款40萬元、存期一年、年利率為4.2%的虛假記錄。白鷗把這張存折為真、存款40萬元紀錄為假的存折交給江峰,而40萬元又變成了她的囊中物。
2007年4月20日至同年5月11日,程童又將300萬元交給嚴克再由嚴克交給白鷗,要求白鷗代為存儲。白鷗以程童的名義到平望支行辦理小額存款業務后,將賬號分別為“10-544100440000348”和“10-544100440000363”的銀行存折交到程童手上。兩張銀行存折上除第一筆小額存款記錄是真實的,其他存款記錄均系白鷗利用自己家中的打印機打印形成。
直到2007年8月,江峰、程童才感到存折有疑問,向銀行查詢時發現存折上的存款記錄是虛假的,遂由平望支行向警方報了案。
蘇州市檢察院指控白鷗犯金融憑證詐騙罪、職務侵占罪、變造金融票證罪,于2008年5月21日向蘇州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2009年6月19日,蘇州市中級人名法院判決白鷗犯貪污罪、金融憑證詐騙罪、變造金融票證罪,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0萬元,罰金人民幣5萬元。
白鷗為她的犯罪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是其罪有應得。但江峰、程童通過白鷗存入的340萬元,經司法機關依法追繳,僅獲賠209.6萬余元。
他們是無辜的,要說錯就錯在輕信了白鷗,他們那100多萬元的巨額損失就這樣扔進水里了嗎?江峰、程童認為,他們之所以信任白鷗,來源于對平望支行的信任。白鷗的行為是職務行為,他們與白鷗之間沒有任何私人關系,白鷗是以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為銀行攬儲,他們不是與白鷗而是與銀行建立了有效的民事法律關系。他們存入銀行的巨款被白鷗轉為自己能掌控的資金提走揮霍,完全是平望支行的管理失職造成的,銀行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白鷗因犯錯誤離職后,銀行對儲戶沒有任何通知,導致他們繼續把巨款交給白鷗。白鷗交給他們的存折是真實的,賬號以及印章也是真實的。他們的巨額存款至今無法兌現,損失巨大。因此,江峰、程童分別起訴平望支行,江峰請求法院判令銀行賠償損失51.1萬余元(損失組成為本金40萬元、定期利息1.01萬元、平均貸款利息約10萬元),程童請求法院判令銀行賠償損失120.70萬余元(損失組成為本金90.35萬余元、定期利息8.37萬元、平均貸款利息22萬元)。
吳江市法院分別開庭審理了兩案,認為造成江峰、程童損失的直接原因是由犯罪人白鷗所實施的金融詐騙犯罪行為所致,而白鷗在實施上述行為時,已不是平望支行的工作人員,白鷗是故意隱瞞了這一事實從江峰、程童處騙取的錢款。2007年1月23日白鷗離職后,平望支行已不再對其負有管理責任,更無法防止其實施犯罪活動。對平望支行而言,白鷗只是一名普通員工,若要求平望支行對任何一名普通員工的辭職而負有告知其曾經攬儲過的客戶的義務,顯然是對平望支行提出了過高的要求,是不具備可行性的,且江峰、程童并未提供任何依據證明平望支行負有此告知義務。因此,對于江峰、程童因白鷗實施的金融詐騙而受損這一結果,平望支行不具有重大過失,江峰、程童的損失與平望支行之間并無必然的因果關系。綜上,吳江市人民法院分別判決駁回了江峰、程童請求平望支行賠償其損失的訴訟請求。
江峰、程童均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2年2月1日立案受理后,分別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
2012年4月9日和2013年2月6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兩次派員至南通監獄對白鷗進行了調查。白鷗陳述,她擅自在平望支行開設了“程童557賬戶”和“程童214賬戶”,程童都是不知道的,這兩個賬戶中的業務都是她辦理的,有些業務憑條上“程童”的簽名是她簽的,有些業務可能是她打電話委托銀行原來的同事辦理的,憑條上的簽名可能是原來的同事寫的。按照規定,這些業務要本人親自辦理,如果他人代為辦理,必須要有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證原件,銀行工作人員要進行審核,但由于她與銀行原來的同事關系較好,他們比較信任她,這些業務他們沒有按照規定審核就操作了。
二審中,平望支行認可江峰名下賬號為10-544100440000264的銀行存折和程童名下賬號分別為“10-544100440000348”、“10-544100440000363” 的銀行存折均是真實的,系白鷗代理江峰和程童到柜臺開設,認可這三張銀行存折的開設存在瑕疵,當時沒有按照規定要求白鷗提供相應的委托手續。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白鷗因犯罪行為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白鷗的犯罪行為同時也直接侵犯了江峰、程童的財產所有權,白鷗應對江峰、程童的財產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平望支行對江峰該40萬元現金的流轉不負有審核義務。雖然平望支行在白鷗以江峰名義開設小額存折時未能盡到審核義務,但該行為與江峰40萬元財產受損沒有因果關系,故平望支行在江峰案中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程童的300萬元資金實際被白鷗轉入“程童557賬戶”和“程童214賬戶”,程童對這兩個賬戶并不知情。白鷗通過這兩個賬戶對300萬元資金進行控制和流轉。白鷗在以程童名義辦理業務過程中,平望支行應當對程童名下賬戶業務的辦理進行必要的審核,在白鷗的財產不足以賠償程童損失的情況下,平望支行應基于其未盡審核義務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平望支行可在實際賠償后就今后追繳的贓款部分向白鷗追償。
2013年5月7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對江峰、程童的上訴作出終審判決,判決駁回江峰的上訴,平望支行對程童90余萬元財產損失承擔50%的補充賠償責任。
(本文當事人為化名)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
法博士點評
夫妻倆均受騙,分別起訴銀行賠償損失,終審法院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份判決,主要區別在于丈夫江峰交給中間人嚴克的40萬元是現金,白鷗無需通過銀行就可以占有;而妻子程童的錢是需要通過銀行辦理轉賬手續的,根據2000年4月1日施行的《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代理人代為辦理銀行業務的,必須提供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即開戶人)的雙重身份證原件,由銀行經辦人員進行審核,平望支行在白鷗以程童名義辦理存、轉款業務時均未進行嚴格的審核,客觀上為白鷗實施犯罪提供了便利,使白鷗得以將300萬元資金轉入擅自開設的程童名下賬戶并進行資金流轉,實現占有之非法目的。從充分保護受害人利益和維護銀行誠信經營角度,法院判決銀行承擔了一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