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真
中國首例信用卡“盜碼案”
文/金真
信用卡,如今已是當今世界上廣泛流行的一種先進的金融支付工具。當你在逛商場購物或上飯店用餐后,結(jié)賬時不用掏出現(xiàn)金,只需瀟灑地取出信用卡,讓服務小姐朝POS機上一刷,瞬間就OK了。同樣,你把信用卡塞進A TM機,輸入密碼,錢就會自動地吐出來。真可謂“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然而,伴隨著信用卡工程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全球性的信用卡犯罪活動,也隨之呈猛烈上升趨勢,給持卡者、發(fā)卡行、特約商廈、收卡行帶來了極大的金融風險。本文披露的是上海警方成功偵破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列信用卡密碼盜竊案。

香港是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信用卡的使用極為廣泛,幾乎達到人手一卡的程度。1997年2月,有11名香港商人相繼驚詫地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中的V I SA信用卡賬戶上有在日本大宗消費的記錄,透支金額累計高達21萬余港元。可是,近一時期,他們中沒有一人去過日本,何會有這巨額的消費?
經(jīng)過仔細回憶,信用卡并沒有借給他人使用過,也沒有遺失,更沒有遭到偷竊。11張信用卡仍然完好地捏在他們的手中。難道這種沒有“生命”的信用工具,會瞞著自己的主人,獨自偷越到日本去“瀟灑”?這也許真的是“天方夜譚”了。
信用卡國際組織亞太地區(qū)保安部和香港信用卡風險管理委員會經(jīng)過對案情的反復研究,共同斷定,只有一種可能,即11張信用卡的密碼被他人盜取后,通過國際信用卡犯罪集團制作成了偽卡,然后被投放到異地進行瘋狂的惡意消費。
應該說,類似的犯罪活動在國外早已屢見不鮮,由新加坡開始蔓延到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地區(qū)及日本等國。其作案方法主要就是盜竊信用卡磁條上的密碼,即SKIMMING。然后串通收銀員、服務員等,利用替客人結(jié)賬的機會,將其信用卡在預先準備好的機器中“神秘”地刷一下,這樣整個磁條上的個人資料就全被“盜版”下來。再將有關(guān)賬戶密碼及磁條上的其他資料輸入制作成的偽卡之中,大量投放到市場進行欺詐活動。通過一瞬間的瀟灑一“刷”,迅速地將他人銀行賬號中的存款變成自己的財富。
現(xiàn)在,這種信用卡犯罪活動,終于也不可避免地首次在中國境內(nèi)出現(xiàn)了,這對中國金融界來說,無疑是一次讓人不愿看到的,頗有幾分“殘酷”意味的和“國際接軌”。
根據(jù)此案涉及國內(nèi)多個城市以及中國香港,日本的東京、大阪等地的復雜情況,信用卡國際組織亞太地區(qū)保安部和香港信用卡風險管理委員會的高層人士經(jīng)過慎重研究,決定請求上海警方立案偵查。因為他們相信處于國際大都市的上海警方一定有能力偵破此案。
2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收到了VISA信用卡國際組織從香港派專人送來的報案文件。在文中該組織特地表明:這起在甲地盜竊信用卡密碼,在乙地制作成偽卡后,到丙地實施惡意消費的案件在國內(nèi)尚屬首例,能否成功偵破此案無疑是對上海警方的一次挑戰(zhàn)。
接觸了具體案情后,偵查員們深感此案確是刑事偵查領域里的高、精、尖“項目”,使他們這些長期與經(jīng)濟、金融系統(tǒng)犯罪活動打交道的“老干探”碰到了新問題。由于擁有信用卡的11名港商,其經(jīng)商、旅游的蹤跡遍布內(nèi)地沿海各大、中城市,要在如此廣泛的地域中,查獲狡詐的“盜碼者”的蛛絲馬跡,顯然是大海撈針。經(jīng)過仔細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這11名港商近期曾數(shù)次到達過上海,并多次有信用卡在滬消費的記錄。于是,決定首先將上海列為此案的偵查重點。
據(jù)此,偵查員很快確定了偵查此案的總體方案:從11張信用卡的擁有者在上海的消費記錄中細細查找疑點,同時力圖從他們消費的時間、地點的交匯點上顯示11名港商在上海的“軌跡”和這11張信用卡在上海的“刷卡”記錄。
依據(jù)總體方案的要求,偵查員們立即行動起來,分兵上陣,進行緊張的排摸工作。很快,在一個個交匯點上發(fā)現(xiàn),這11名港商1996年12月及1997年1月都曾先后在上海的五星高級賓館——靜安希爾頓酒店逗留和消費過。但這家外資星級賓館的管理制度十分嚴格,平時商業(yè)信譽頗佳。賓館管理層決不會因為“小錢”而去犯有損堂堂五星級高級賓館聲譽的“低級錯誤”。而如果是賓館中的雇員個人作案,那么最起碼也應具備接觸客戶信用卡的條件,并具有“盜碼”的時間和工具。而且,作案人一定與境外信用卡犯罪集團有某種聯(lián)系和勾結(jié)。
偵查員在賓館方面的配合下,深入賓館進行明察暗訪,苦苦排摸了數(shù)天,發(fā)現(xiàn)具備以上條件的崗位、場所達數(shù)十個,員工人數(shù)則高達800多人。這無疑給進一步偵查帶來了困難。殊不知,在這樣一個知名度頗高的涉外星級賓館內(nèi),任何一舉一動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國際影響”。
偵查員們決定暫時撤離賓館,迅速對案情進行重新研究。這次發(fā)現(xiàn),在VISA信用卡國際組織送來的報案文件中,11名港商提供的信用卡消費記錄,僅僅是他們自認為有可疑之處的那部分記錄,并非是全部的信用卡消費記錄。這樣,顯然不利于偵查工作全面、深入地展開。
于是,偵查員們連夜電告香港方面,請立即傳回涉案人所持信用卡的全部消費記錄。兩天后,一份完整齊全的涉案人所持信用卡的全部消費記錄重新擺到了偵查員的案頭前。面對一份份紛繁復雜的材料,偵查員以職業(yè)所特有的細心和耐心,一一加以梳理。根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和時間、地點,制作了一張標有坐標系的圖表。漸漸地,一個“坐標點”在這張圖表中不斷出現(xiàn),和那11名港商在靜安希爾頓酒店消費的時間、地點完全重合,且此人的職務、身份具備作案條件,他就是收銀員領班董峰。
很快,年輕的白領董峰站到了偵查員的面前。長相斯文、一副西裝革履的董峰,并無任何犯罪前科,給人的感覺似乎亦非是狡詐之徒。針對偵查員的訊問,他竟用平靜的語調(diào),回憶了發(fā)生在數(shù)月前的一幕幕往事。
1996年12月的一天,董峰的下屬,在賬臺擔任收銀員工作的翁蕓小姐突然來找他,說是自己在另一家高檔涉外賓館做會計的丈夫,日前接到目前正在日本留學的一個中學同學的來電,請他幫忙在上海搞一個市場調(diào)查。但調(diào)查者一定要有條件接觸客戶的信用卡,于是丈夫便讓翁去完成。可翁雖說有條件接觸信用卡,但因僅僅是個普通的收銀員,所能接觸到的客戶信用卡資料十分有限。加上賓館內(nèi)的管理制度又嚴格,故只好懇請擔任收銀員領班的董峰幫幫忙,因為只有他才能在較大的范圍內(nèi)掌握和接觸來賓館的客人的信用卡使用情況,并告知這一切不會讓他“白做”的。
聽說只是配合搞次市場調(diào)查,望著一臉愁容的翁蕓,作為其上司的董峰便不假思索地爽快答應了。隨后,翁蕓便悄悄地拿出一只香煙盒大小的微型刷卡機交給董峰,并手把手地教會他掌握了使用方法。為充分調(diào)動董峰參加市場調(diào)查工作的積極性,翁蕓不惜先拿出自己的3000元人民幣作為報酬預付給他。
由于作為賓館收銀員領班的董峰的積極參加,對信用卡客戶的“市場調(diào)查”的速度明顯“提速”。僅1997年的1月,他們就在靜安希爾頓酒店及附設的商場、餐廳、咖啡館用刷卡機對客人的信用卡“調(diào)查”了數(shù)十次,至于確切的數(shù)字,到案后的董峰、翁蕓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根據(jù)董峰的交代,偵查員們連夜將翁蕓及其丈夫,在國際貴都大飯店財務部工作的王濤抓獲。經(jīng)過突擊審訊,離奇的信用卡謎案終于真相大白。
原來,早在1996年11月的一天,王濤接到一個名叫黃斌的中學同學從日本打來的越洋電話,要求他利用在涉外高檔賓館工作之便,幫忙搞一個“國際市場調(diào)查”。方法很簡單,即在賓館內(nèi)的客人用信用卡消費或結(jié)賬時,先將其信用卡在事先準備好的微型刷卡機上悄悄“刷”一下,以收集持有VISA卡的國際旅行者的個人資料。并慷慨地告訴他,每“刷”一下,獲取到一條信息后,便支付給他500元人民幣的勞務費。
王濤回到家中后,便將此事告訴了在靜安希爾頓酒店擔任收銀員的妻子翁蕓,讓她共同參與此項“市場調(diào)查”。
幾天后,王濤夫婦接待了一個通過黃斌介紹認識的,名叫蔣寧的青年男子。此人十分神秘地從隨身攜帶的皮包里取出一只香煙盒模樣的機器,交給王濤說,這是只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用于市場調(diào)查的高科技產(chǎn)品,并具體告知了他們?nèi)绾尾僮鞯囊I。
同年12月,翁蕓便利用自己收銀員工作之便,先后10次暗中將客人的信用卡在微型刷卡機上一“刷”而過。而蔣寧卻對翁蕓的“調(diào)查”進展速度,多次抱怨太慢,讓她再多動員些同事參加“調(diào)查”。
翁蕓無奈之下,只得找到自己的頂頭上司收銀員領班董峰。在董峰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下,此項“市場調(diào)查”任務果然及時、圓滿完成了。蔣寧滿意地將2萬元人民幣的勞務費“甩”給了王濤夫婦,翁蕓則拿出1.5萬元交給了董峰。
而蔣寧手捧那只存儲著大量有關(guān)信用卡持有者的個人資料及密碼的微型刷卡機,心頭不由掠過陣陣狂喜,隨即將它送到境外。國際信用卡犯罪集團據(jù)此迅速制作成了偽卡后,投放到日本的東京、大阪等地的娛樂、消費場所,被惡意消費了21萬港元。而這所有的一切,猶如乘人不備盜取了主人的房門鑰匙,使主人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順利地打開房門大肆盜竊室內(nèi)的財產(chǎn)……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苦征戰(zhàn),刑偵總隊八支隊的偵查員們終于成功地偵破了這起國內(nèi)首例信用卡“盜碼案”,為上海警方、為光榮的“803”爭得了榮譽。VISA信用卡國際組織專程送來了紀念獎牌,褒獎中國刑警的卓越功績。此案同時被評為1997年度上海刑偵破案精品之一。

然而,案件雖然偵破了,犯罪嫌疑人王濤、翁蕓夫婦和董峰也已歸案(蔣寧、黃斌兩人在逃,他們的身份目前還無法確定。據(jù)悉,有可能是在日本的中國就讀生),但面臨“信用卡犯罪”這一新類型案件,在警方實施嚴厲打擊的同時,留給我們的司法機關(guān)乃至刑事法律所需思索與反思的“難點”顯然不可避免。因為,就在檢察官將他們?nèi)怂蜕闲淌卤桓嫦瘯r,法官和刑法專家卻開始大撓其頭:這類案件究竟該如何定性、量刑呢?
1997年12月,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檢察院以“盜竊罪及竊取商業(yè)秘密罪”對王濤、翁蕓夫婦和董峰向法院提起公訴。但當此案在靜安區(qū)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后,由于案件類型新穎、案情復雜,法院方面即邀請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各大專院校的知名刑法專家進行座談“會診”。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多數(shù)刑法專家的意見是:公訴書中對王濤、翁蕓夫婦和董峰認定的罪名值得商榷,他們指出:本案被告的行為雖對社會危害性很大,但目前收集到的證據(jù)僅限在國內(nèi),缺乏許多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上的材料,對整個集團性犯罪的全過程還不明了。因此,從現(xiàn)已掌握的卷宗材料來看,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條文,似難認定已構(gòu)成“盜竊罪及竊取商業(yè)秘密罪”。
華東政法學院的朱教授認為,如果本案有充分的證據(jù),可定為“偽造信用卡罪”,但這一罪名須是“共同犯罪”。而“共同犯罪”的前提是“偽造信用卡”的所有涉案人都有“共同犯意”,而本案三被告自述的“目的”是“搞市場調(diào)查獲取信息”。和蔣寧、黃斌等人及直接偽造信用卡者的“犯意”是不同的。刑法未規(guī)定竊取信用卡密碼是犯罪,故從法律觀點看,以盜竊定罪是不妥的。
另一名知名刑法專家蘇教授則說,在證據(jù)不全的情況下,以“盜竊罪及竊取商業(yè)秘密罪”為本案定性似顯粗疏。本案最終定性只能是“偽造信用卡罪”。但偽造及使用過程均在境外,如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能夠說明是境內(nèi)外合謀作案,則較難定罪。
毫無疑問,圍繞這起由信用卡而產(chǎn)生的類型新穎的案件,對其如何定性,在當時,引起了法律界、司法界乃至社會公眾的廣泛關(guān)注。
1998年5月14日,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經(jīng)過長達半年的審理、論證,認為王濤、翁蕓和董峰三名被告為他人偽造信用卡提供幫助,其行為已經(jīng)構(gòu)成“偽造金融票證罪”,被告人王濤、董峰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翁蕓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同時,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追繳非法所得。公正的法律,終究給了他們應有的處罰。
在即將結(jié)束本文時,需要告訴和提醒大家的是,披露此案的目的,決不僅在于這一案件的本身。其根本意義是此案已向我們發(fā)出紅色警示:在“信用卡工程”已在中國“長驅(qū)直入”的今天,國際犯罪集團正用他們手中的高科技“武器”,貪婪地窺視著這塊“肥肉”。據(jù)一位在銀行負責信用卡業(yè)務的人士透露,在日本,偽造信用卡的犯罪活動十分猖獗,犯罪手段已達到高度的組織化、集團化。由于沒有正式、完整的法律去打擊處理此類犯罪,大量在日本的外國人便紛紛涉足其間,其中亦不乏在日本的上海籍就讀生。
因此,此案被成功偵破的消息極大地震動了世界上各大信用卡公司。日本JCB信用卡公司、萬事達國際信用卡組織等均要求上海警方為他們作專題介紹和經(jīng)驗交流,共同研討如何堅決遏制此類案件的發(fā)案勢頭。
在會上,專家們不無憂慮地指出,透析此案,用那么小的“刷卡機”(實為“解碼器”),通過十分簡單的操作,即可獲取信用卡磁條上的所有用戶資料,其犯罪手段可謂高精尖。可我們國內(nèi)接受信用卡消費的賓館、商場等收銀崗位的員工,卻對這一犯罪手段缺乏最基本的常識,根本不了解其背后的奧妙。在國內(nèi)對信用卡知識的普及還很薄弱,對信用卡犯罪的設防機制還不健全。在這方面,一旦我們無知,便會被境外的犯罪分子所利用。而這一切或許還僅僅是開始,那種“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的瀟灑,也許將會顯得越來越“艱難”起來。由此,作為香港VISA信用卡國際組織亞太地區(qū)保安部經(jīng)理的陳偉業(yè)先生指出,各會員銀行和持卡人,必須嚴格按國際信用卡組織所提出的風險管理程序及方法進行操作,以便將欺詐和銀行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而上海警方?jīng)Q心在進一步加大打擊信用卡領域的犯罪活動的力度與廣度的同時,已在擬訂與信用卡市場發(fā)展規(guī)模相適應的預防、控制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戰(zhàn)略總體規(guī)劃。并按照確定的工作步驟分階段實施,如目前正在積極推行的“金卡工程”等。以便及時、有效地將各種信用卡犯罪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2013年1月15日上午,記者從市公安局經(jīng)偵總隊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僅2012年年末至2013年年初,上海公安經(jīng)偵部門在全市范圍內(nèi)針對偽卡、套現(xiàn)、涉網(wǎng)類銀行卡犯罪開展專項打擊,成功破獲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的銀行卡犯罪案件8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0余名,追繳涉案贓款共計900余萬元。
欄目主持人: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