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海晨 圖/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玩趣“火柴盒”
文/沈海晨 圖/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MB175 Ford RS 200
1998年7月,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為了配合新包裝的芬達汽水的上市,與上海環球玩具廠合作推出一款名為“芬達”勁爆飛車棋盤的游戲,即: 收集8個新芬達汽水飲料的拉環就可以換得一輛迷你勁爆飛車。每款賽車都設定了一名來自不同的國家,性格特點不同的賽車手。這場活動也使芬達小車成為了至今都最受追捧的小車。
救護車 MB041 Ambulance
這輛產自于70年代的雪佛萊急救車作為20世紀80年代最普遍的玩具車代表,車身側面六角星的圖案為“藍色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緊急醫療救護服務系統(EMS)的國際標志,在西方文化中象征著醫療。車頂的“神使杖”圖案是雙子座守護神墨丘利作為神使的標志,雙蛇纏繞左右,兩頭相對,杖頂端有一對天使的翅膀,代表傳令棒,象征神奇的醫術和中立的醫德。

MB030 Leyland Articulated Truck
該車于1982年被環球官方定名為MB030,為合金車頭及貨車廂,塑料底盤。最早在英格蘭生產,環球收購萊斯尼以后,曾一度在英格蘭繼續生產,直至1985年澳門環球取代英格蘭成為主要生產線。1987至1988年,該車的模具轉移到了上海環球。由于國產數量較少,加之大多出口,在國內非常罕見。

斯柯達130LR拉力賽車 MB176 SKODA 130LR
環球中期產品之一,最早于1987年在澳門生產。塑料底盤有避震,透明獨立大燈,后引擎蓋可向上掀起,是環球時期為數不多的后引擎蓋可以掀起的產品。1988年10月,該車開始在上海環球制造。目前已知僅有一款按照真實的斯柯達拉力賽車涂裝,并配以年度編號44為賽車編號。1989年左右即告停產,中國版產量甚少,之后再無復刻產品。

MB067 Datsun 260 Z 2+2 達生260Z 2+2跑車
萊斯尼的遺作之一,1982年被環球官方定名為MB067,曾長期在英格蘭生產。該車也是環球早期少數幾個無澳門款而直接從英格蘭至中國的小車之一。早期的車門可開啟,1983年起的英格蘭款在TP29及TP105套裝中封閉了車門。直到1986年底,該車才開始在上海環球進行非常短暫生產,目前已知僅有1986年至1991年的三個批次。

MB159 Honda ATC 250 R
環球玩具的中期產品,最早于1985年在澳門制造。1987年移至在上海環球制造,但產量較少。1991年和1994年分別在澳門和上海環球生產,主要為SuperKings系列的K-171配車,之后該產品從市場上消失。
上海北京西路1209號,當年上海環球玩具有限公司(1984-2004)的門市部所在地,里頭琳瑯滿目的“火柴盒”(以下簡稱:Matchbox),對每個中國的模型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段不同尋常的回憶。在出國還不方便、大家囊中羞澀的年代,Matchbox因價格低廉、做工上乘,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和追捧,它也幾乎是引領“孩子們”踏進模型之門的鑰匙。
2013年,首屆上海市民文化節成功舉辦,在上海的各個角落為市民業余生活提供教育、開拓眼界的平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在公共平臺加以展示,可謂是層出不窮。只要你有心留意,定能在火熱的城市,找到一處消夏避暑之地。
趁著上海市民文化節安排的精彩活動,位于上海市古宜路125號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在暑期檔為市民帶來歷時一年策劃的《再見·“火柴盒”——上海環球玩具模型懷舊展》,聽這名字:再見·“火柴盒”,似乎既表達收藏玩具的童心,又借以懷舊之名,讓收藏品有了回味。
提供本次展品的四位懷舊玩具收藏家朱宇翔、王帆、談屹華、夏元春,他們是出生于1980年前后的年輕藏家。四位藏家一位是玩具印象館的創始人朱宇翔;一位是玩具印象館攝影師王帆;一位是懷舊玩具收藏家談屹華;還有一位是已加入上海市收藏協會會員的夏元春。四位可以說都是熱衷收藏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玩具廠生產的懷舊玩具,包括小車玩具、金屬模型等。本次展覽的藏品也是國內首場以“Matchbox”(火柴盒)為主題的玩具展覽。
展出的是“上海環球玩具”20年間生產的500余件藏品,它們中既有風靡一時的芬達小汽車、雪佛萊急救車,也有在當時都難得一見的斯柯達130LR拉力賽車、MB030黃藍色小卡車、MB159小摩托! 玩具收藏家向他們各自遠去的童年致敬,也同樣為忙忙碌碌于工作,幾乎遺忘曾經稚氣童年的成年人的一次獻禮。
話說回來,“火柴盒”(Matchbox)玩具就是鋅合金仿真玩具汽車,是生于80年代孩子們的最佳玩伴。Matchbox的前身是1948年注冊的“MOKO”玩具品牌。因積累了生產微型 “英國女皇加冕馬車” 的成功經驗,萊斯尼制造廠決定在1953年按比例縮小MOKO玩具的尺寸,并將縮小后的玩具裝入一個小盒子,因外包裝的顏色與形狀類似火柴盒,“火柴盒”(Matchbox)就此誕生。
“火柴盒”( Matchbox) 的尺寸并不是嚴格按照真車的比例縮小的,而是受限于包裝盒的尺寸,所以Matchbox的大小幾乎一樣,而展覽中主要展出的是上海環球時期的小車。經藏家的介紹,“火柴盒”(Matchbox)的結構多數是用鉚釘將車蓋與車底盤相連接。用工具打開鉚釘即可使車蓋與底盤分離,在底盤內側有一塊被固定的金屬薄片,兩側壓于車輪軸上,就形成避震。小車拆解后,還可以看到車內的座椅、車輪軸和車燈,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據這幾位年輕藏家的考證,當年Matchbox有九大玩具產地,包括了中國大陸的上海和珠海,當時仍屬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門和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以及泰國、日本、巴西、保加利亞、匈牙利、英格蘭(倫敦)。1984至2004年間,收購Matchbox的美國公司將工廠搬至泰國繼續生產。
而上海環球玩具有限公司生產制造模型汽車的20年間,原址是在閔行區文井路201號,主要生產制作Matchbox的鋅合金仿真汽車。而原址閘北區陳家宅路20號的上海環球塑膠玩具有限公司,則主要負責生產Matchbox的塑膠模型。 那個時代的小朋友們,也許再熟悉不過的玩具店,是在靜安區北京西路1209號環球玩具的門市部了。
年輕的玩具藏家對懷舊玩具的收藏途經,也大多是在網絡上淘“寶”。網絡能買到的上海環球玩具大多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生產的MB和PK系列,以及2004年之后Matchbox美國公司在泰國工廠生產的新版本。總的來說,“火柴盒”迷對模型小車的收藏,也基本上是通過藏家間的交換或網絡來購買,這種收藏和換物的過程,也是交流收藏心得的樂趣。
(資料提供:上海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