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暢,王英夫,辛 鵬
(江漢大學 附屬醫院皮膚科,湖北 武漢 430015)
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療效觀察
舒 暢,王英夫*,辛 鵬
(江漢大學 附屬醫院皮膚科,湖北 武漢 430015)
目的:探討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治療白癜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選擇42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1例)和對照組(21例),治療組用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對照組單純應用NB-UVB治療,療程3個月,定期復診,記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結果:兩組平均復色率分別為76.19%和4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有3例出現輕度刺痛、紅斑或燒灼感,對照組有2例出現紅斑、輕微灼痛;患者均可耐受,不影響治療,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療效安全有效。
白癜風;NB-UVB;1%吡美莫司乳膏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局限或泛發性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由皮膚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細胞的減少或喪失引起,膚色深的人群比膚色淺的發病率高,我國人群患病率約0.1%~2%[1]。兒童和成人均可罹患,重者可影響患者的容貌與社交,40%白癜風患者的發病年齡在18歲以前。常規治療方法常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選取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42例白癜風患者,給予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療效令人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42例患者均為該院皮膚科門診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就診患者,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14~52歲。病程6周~10年。皮損位于頭面部16例,軀干部19例,四肢7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入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發病部位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由于嚴重不良反應原因而終止試驗者,不將其納入療效評價,但納入安全性評價。
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白癜風的診斷標準;既往無自發色素再生障礙性疾病;皮損局限,總面積小于體表5%。
2)排除標準:6周內未服用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治療白癜風的中、西藥制劑;無光敏史;無心、肝、腎等系統性等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NB-UVB照射治療(上海西格瑪公司生產SS-03型紫外線光療儀,輻照強度4.6 J/cm2),初始劑量為0.3 J/cm2,隔日1次。每次照射劑量的確定視前次照射后患處皮膚反應情況而定:如果前次照射治療后未出現紅斑或者紅斑產生持續時間<24 h,則將照射劑量提高20%;如果紅斑產生持續時間超過72 h或者有水皰出現,則下次治療時間相應推遲至前次照射后出現的反應消失,并且照射劑量降低20%;如果紅斑產生持續時間在24~72 h,則維持原劑量繼續治療。治療組患者每日外擦1%吡美莫司乳膏(愛寧達,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產品批號:W0917)2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效果參照文獻[2]確定判定標準,痊愈:色素脫失斑塊全部消退,且皮膚恢復到正常膚色;顯效:色素脫失斑塊面積縮小或者部分消退,恢復到正常膚色的皮膚面積達到50%~90%;有效:色素脫失斑塊縮小或者部分消退,恢復到正常膚色的皮膚面積<50%;無效:色素脫失斑塊未見色素再生或者面積擴大。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有效率比較采用 χ2檢驗。
2.11 %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白癜風療效
42例患者均完成3個月的治療,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χ2=4.84,P <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4例患者出現輕度刺痛、燒灼感或紅斑;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紅斑或輕微灼痛,通過調整照射劑量及照射間隔時間,患者均可耐受,沒有影響治療的延續。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4.29%和9.52%,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白癜風是一種以表皮黑素細胞的喪失而產生皮膚脫色斑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皮膚病,最重要的發病機制可能與黑素細胞自身性免疫損傷有關[3]。白癜風患者體內存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異常,血清中發現有多種特異性自身抗體以及針對黑素細胞膜或胞質內抗原的自身抗體[4],由自身免疫損傷所導致的黑素細胞減少甚至消失是白癜風發病的關鍵因素。吡美莫司是一種局部免疫調節劑,可選擇性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因此對于調節自身免疫異常具有較好的療效。一方面,吡美莫司可抑制鈣依賴性磷脂酶的活性,從而抑制T細胞功能以及抑制各種細胞因子的產生;另一方面,吡美莫司還能通過影響角質形成細胞繼而促進色素細胞和成色素細胞的生長,促進局部皮膚色素再形成,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5-7]。
NB-UVB是波長290~320 nm的紫外線,對皮膚的穿透性較差,大部分可被表皮吸收,小部分作用于真皮乳頭層。研究表明,NB-UVB可明顯刺激人角質形成細胞功能,并促使其釋放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以及酪氨酸酶,促進黑素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并能加強黑素細胞的再生和移行[8],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推測與角質形成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L-1、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b-FGF)有密切關系。其中,IL-1α可促進內皮素-1的合成和分泌,內皮素-1是一種促有絲分裂劑同時也可增強黑素細胞DNA合成[9]。而b-FGF為天然促黑素細胞分裂原,亦可促進黑素細胞的增殖。
本研究表明,局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聯合NB-UVB治療可增強治療白癜風的療效,使用簡便,依從性好,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84.
[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定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5.
[3] Bystryn J C.Immune mechanisms in vitiligo[J].Clin Dermatol,1997(15):853-861.
[4] Kemp E H,Waterman E A,Gawkrodger D J,et al.Au?toantibodies to 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1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vitiligo patients using a quantitative radio?binding assay[J].Br J Dermatol,1998,139(5):798-805.
[5] Mayoral F A,Vega J M,Stavisky H,et al.Ret rospec?tive analysisof pimecrolimus cream for t reatment of fa?cial vitiligo[J].J Drugs Dermatol,2007,6(5):517-521.
[6] Seirafi H,Famaghi F,Firooz A,et al.Pimecrolimus cream in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J].Dermatology,2007,214(3):253-259.
[7] Boone B,Ongenae K,Van Geel N,et al.Topical pimecrolimus in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J].Br J Der?matol,2007,17(1):55-61.
[8] Wu C S,Lan C C,Wang L F,et al.Effect s of pso?ralen plus ultraviolet A irradiation on cultured epider?mal cells in vitro and patients wit h vitiligo in vivo[J].Br J Dermatol,2007,156(1):122-129.
[9] Scherschun L,Kim J J,Lim H W.Narrow-hand ultravi?olet B is a useful and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for vitiligo[J].J Am Acad Dermatol,2001,44(6):999-1003.
(責任編輯:范建鳳)
R758.410.5
:A
:1673-0143(2013)06-0086-02
2013-06-04
舒 暢(1969—),女,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過敏性疾病及淺表真菌病。
*通信作者:王英夫(1964—),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E-mail:wangyingfu@med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