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波,孫云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
西南某水電站壩型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高305 m,裝機容量360萬kW。該水電站工程規模大,混凝土雙曲拱壩對兩岸抗力體巖體質量要求較高,但其左岸壩肩抗力體中發育煌斑巖脈、f5斷層等軟弱結構面,巖脈厚度一般為2~4 m,局部達5 m,煌斑巖脈普遍呈弱~強風化,工程地質性狀差,為軟弱巖帶,對拱壩變形穩定極為不利。為確保大壩的安全運行,必須對其進行工程處理。
試驗區揭示煌斑巖脈總體特征:產狀N60°~70°E,SE∠70°~80°,上盤面起伏,下盤面較平順,脈體寬2~2.5 m,脈體內同向裂隙發育,煌斑巖呈弱~強風化,以碎裂結構為主。兩側為斷層接觸,上盤斷層帶寬20~50 cm,局部寬70~90 cm,由碎裂巖組成,松弛,見10~20 cm 糜棱角礫巖條帶,下盤斷層帶寬5~10 cm,主要由糜棱角礫巖條帶組成。
首先對煌斑巖脈進行了水泥漿材灌漿,各序孔單位注灰量及頻率統計結果見表1。Ⅰ序孔單位注灰量(CⅠ)為617 kg/m,Ⅱ序孔(CⅡ)為176 kg/m,Ⅲ序孔(CⅢ)為138 kg/m,即CⅠ>CⅡ>CⅢ;單位注灰量≤100 kg/m 的頻率,隨灌序的增進而遞增,遞增量明顯,Ⅰ序孔≤100 kg/m 的頻率(MⅠ)為14%,Ⅱ序孔(MⅡ)為48%,Ⅲ序孔(MⅢ)為61%,即MⅠ<MⅡ<MⅢ。
由此可見,各序孔單位注灰量隨灌序的增進而遞減明顯,單位注灰量≤100 kg/m 的頻率隨灌序的增進而遞增,且遞增較明顯。試驗表明:煌斑巖水泥漿材可灌性強。

表1 巖體單位注入量及頻率統計表
在采用水泥漿材灌漿的基礎上,進行了化學漿液灌漿,各序孔單位注漿量及頻率統計結果見表2。Ⅰ序孔單位注漿量(CHⅠ)為123 L/m,Ⅱ序孔(CHⅡ)為40L/m,即CHⅠ>CHⅡ;單位注漿量≤50 L/m 的頻率,Ⅰ序孔(MHⅠ)為21%,Ⅱ序孔(MHⅡ)為40%,即MHⅠ<MHⅡ。
由此可見,各序孔單位注漿量隨灌序的增進而遞減較明顯,單位注漿量≤50 L/m 的頻率隨灌序的增進而遞增,且遞增較明顯。試驗表明:煌斑巖化學灌漿可灌性強。

表2 巖體單位注漿量及頻率統計表
為檢查灌漿效果,獲取灌漿后的巖體強度、變形模量、完整性、透水性等指標,進行了壓水試驗、單孔聲波測試、孔內變形模量、室內巖石強度試驗。
對煌斑巖脈復合灌漿前后進行了常規壓水試驗,其透水率分段統計情況見表3。

表3 復合灌漿前后透水率分段統計表
從復合灌漿透水率分段統計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灌前透水率部分q=30~100 Lu,部分大于100 Lu,屬中等~強透水;②水泥灌后透水率多小于1 Lu,少量為1~3 Lu,屬微~弱透水;③化學灌漿后透水率均小于1 Lu,屬微透水;④復合灌漿顯著改善了煌斑巖的滲透性,提高了巖體抗滲能力。
對煌斑巖脈復合灌漿前后進行了單孔聲波測試,其聲波波速分段統計情況見表4。

表4 復合灌漿前后聲波波速分段統計表
從復合灌漿聲波波速分段統計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水泥灌漿前后聲波波速平均值變化較小,由灌前的3172 m/s 提高到3388 m/s,提高幅度僅7%,可見水泥灌漿對煌斑巖脈聲波提高較小;②化灌后聲波波速平均值變化較大,由灌前的3388 m/s 提高到4353 m/s,提高幅度達28%,聲波波速主要集中在3500~5000 m/s,局部高達5000 m/s 以上;③復合灌漿對提高破碎、風化較強的煌斑巖完整性、均一性效果明顯。
煌斑巖脈復合灌漿前后進行了孔內變形模量測試,變形模量分段統計情況見表5。

表5 復合灌漿前后孔內變形模量分段統計表
從復合灌漿前后孔內變形模量分段統計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煌斑巖脈水泥灌漿后孔內變形模量提高幅度較大,由灌前的0.72 GPa 提高到1.44 GPa,提高幅度為100%,表明經水泥灌漿后,煌斑巖及周邊巖體裂隙得到了水泥漿的有效充填,煌斑巖的抗變形能力增強較大,但量值仍然較小;②化學灌漿后,孔內變形模量平均值變化較大,由灌前的1.44 GPa 提高到3.26 GPa,提高近1.3倍,表明復合灌漿提高弱~強風化煌斑巖脈的抗變形能力效果顯著。
對復合灌漿后的煌斑巖脈進行了室內直剪試驗,試驗成果見表6。

表6 復合灌漿后巖石直剪試驗成果表
通過對弱~強風化煌斑脈巖進行復合灌漿,灌后巖體的抗剪強度指標較高。
通過對煌斑巖脈實施復合灌漿試驗,并對灌漿前后的檢測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對比,得出以下結論:
(1)復合灌漿可使破碎、風化較強的煌斑巖脈得到充分的灌注,具有較強的可灌性。灌前煌斑巖透水性屬中等~強透水,灌后透水率均小于1 Lu,屬微透水,復合灌漿顯著改善了煌斑巖脈的滲透性,提高了巖體抗滲能力。
(2)灌漿前聲波波速平均值為3172 m/s,灌后達到4353 m/s,提高幅度達37%,聲波波速主要集中在3500~5000 m/s,局部高達5000 m/s以上,復合灌漿對提高破碎、風化較強的煌斑脈巖完整性、均一性效果明顯。
(3)孔內變形模量平均值由灌前的0.72 GPa提高到3.26 GPa,提高幅度達3.5倍,表明復合灌漿提高弱~強風化煌斑巖脈的抗變形能力效果顯著。
(4)復合灌漿后煌斑巖脈的抗剪斷強度F'=0.97 MPa,c'=3.35 MPa,抗剪強度f=0.91 MPa,c=3.03 MPa。
復合灌漿試驗結果表明:弱~強風化煌斑巖脈軟弱巖帶巖體物理力學性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和改善,復合灌漿可作為西南某水電站壩肩抗力體煌斑巖脈軟弱巖帶的有效處理措施。
[1]孫釗.大壩基巖灌漿[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