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多地級市財政相似,在宏觀大環境下行以及中央結構性減稅減費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湖南省湘潭市財政近年來也面臨收入增長困難、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被動局面。對于中部的中小城市來說,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民生剛性支出的攀升倒逼財政收入必須快速增長,才可能在新一輪經濟周期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湘潭財政一直努力思索,如何掌握好財源建設這片“金鑰匙”,在財政事業發展中變“被動”為“主動”。為了踐行“跳出財政看財政”的全局思想,本刊記者也參考了湘潭市財源龍頭企業湘潭電機集團的實際需求,共同探討湘潭財源建設的“突破之道”。
空間上的突破
作為湖南省14個地州市中面積最小的湘潭來說,土地是最稀缺且不可替代的經濟要素,必須引導城市土地開發由“攤大餅”式轉化為“集聚”式的空間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向空中求發展,向空間要稅收。在探索過程中,新型業態經濟如會展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以它強大的生命力引起了當地市委、市政府的強烈興趣和決策視野。雖然客觀來說,湘潭全市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會展經濟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較大規模或連片開發的商務樓幾乎是空白,有發展總部經濟資質的企業屈指可數,會展經濟的發展仍停留在概念上。但從長期發展趨勢來說,必須將發展新型經濟業態作為加速經濟轉型、提升城市形象及促進財稅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新一輪的財源建設思路必須承擔發展樓宇經濟等新型經濟業態的重要責任,促進新型經濟業態在湘潭拉開發展大局,大力發展對土地集約利用的經濟,尋求財源建設在空間上的突破。
產業上的突破
湘電集團表示,作為國內領軍的電工裝備制造企業,大部分零配件需要去國內外各地采購和配套生產,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且產品質量不易于控制。機電行業是湘潭市的重點行業,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招商傾斜,重點引進機電行業關鍵零部件優秀企業,幫助湘電集團就近打造完整產業鏈,降低采購成本與物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另外,對于湘潭轄區內現有湘電供應商,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協助湘電共同促進其快速成長壯大,將其發展成為湘電的戰略合作伙伴,實現雙方的共贏發展。
對于財政來說,以往的財源建設政策只集中在扶持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單個企業的“點”上,并沒有考慮到產業發展的集聚性。企業之間產業關聯不密切,企業之間基本沒有建立起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產業配套和集群發展仍欠火候。實際上,湘潭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較全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信息產業、汽車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勁發展,形成了新能源產業加速向湘潭國家高新區聚集、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九華國家經開區聚集的產業集群雛形。這種發展勢頭不僅意味著將會有大批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來湘潭落戶、發展,還意味著諸多的中小微企業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此,這一發展勢頭迫切需要財政部門來引導和維護。未來財源建設工作的定位之一,是要統籌利用本身的政策、制度、資金優勢,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產業集群和配套協作的發展,打造“連鎖”財源。
質量上的突破
2011年,湘潭市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新一輪的財源建設,對于質量的考核和獎勵提出新要求,當地財政的主要想法是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抓效益財源。在發展經濟尤其是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必須將對財稅創收作為首要要素之一,如果沒有經濟效益,地方財政得不到好處,就沒有必要引進這些項目。對市級財政來說,還要突出調動縣一級政府抓財源建設效益的積極性。在財政體制設計上,要將財力分配與縣市區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掛起鉤來,將“稅收收入及其增幅”作為主要指標來考核,從利益上調動各方科學發展的積極性。二是抓低碳財源。發展低碳財源實際上是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緊密聯系的,具有環保特征的產業一般均是有高經濟附加值、良好的成長性和帶動性的產業。當前,由于市場普遍低迷的影響,一些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如光伏產業、風能產業也受到明顯沖擊,政府如何發揮職能扶持企業必須要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三是抓創新財源。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至關重要,也對提升積極發展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必須要考慮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充分調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使“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與財稅增長的“加速器”。
觀念上的突破
湘電集團表示,對于國家大力扶持與鼓勵發展的風電裝備、太陽能熱發電裝備、輕軌車、新能源開發、高效節能電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以及傳統產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希望政府設立專項引導基金,給予更大的專項資金支持力度,以保障相關專項項目順利開展。
目前,湘電集團正遵照國家“走出去”戰略,加速“國際化湘電”建設,希望政府建立“企業走出去專項扶持基金”,為公司“走出去”提供一定的風險資金補助,在必要時協助補充提升“走出去”企業的注冊資金、提供政府擔保;同時希望政府牽線組織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公司“走出去”搭建融資平臺及網絡,為公司提供長期融資支持。
對于財源企業的這一類要求,首先,湘潭財政表示將在做大規模上下功夫,樹立大財源的理財思路,加大對財源建設資金的統籌和整合力度,做大做強財源建設資金規模。通過著力推進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規范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全面推開績效評價工作,確保將專項資金真正用于項目之中,產生效益。其次,在服務上下功夫。真正有實力、有競爭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關注的不是地方政府的稅收減免、獎勵扶持政策,而是更好的產業發展條件、市場預期與發展環境。新一輪財源建設必須抓好這個關鍵,在促進金融資本、人力資本、技術服務、創新、品牌等要素資源匯集上有所突破,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投資環境。特別是把著力點放在努力增強金融產業輻射帶動服務作用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一方面,鼓勵做大做強金融規模,提升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撬動金融資源帶動產業發展,實現財政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共贏。同時,積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變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未能跟上招商引資發展形勢的需要這一現狀,提升基礎設施承載平臺水平。
(湘潭市財政局、湘潭電機集團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