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高中央財政票據的監管水平和工作效率,財政部決定在中央部門和單位實施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試點工作,這樣可以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征收管理。首批試點的中央部門和單位包括中華全國總工會、海關總署、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9家。
財政票據作為財務收支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是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也是加強政府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和單位財務監督的有效手段。“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的核心,是實現財政部門、用票單位間信息互聯互通?!必斦控斦睋O管中心主任王清劍介紹,電子化改革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建立起統一的財政票據管理平臺,范圍涵蓋政府非稅收入票據、資金往來結算票據、捐贈票據、醫療收費票據、社團會費票據等所有財政票據,全過程監控每一筆非稅收入的資金情況和每一張財政票據的使用狀態,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安全直達國庫。
記者在福建省做了一次關于財政票據電子化的調研,綜合福建省在網絡版票據系統,票據系統與業務系統的銜接,與各個單位的溝通的環節上的成效與經驗,來對財政部的票據電子化改革試點工作給出借鑒。
擴大系統范圍
福建省自2003年起就開展了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試點工作,在省本級用票單位試點運用“福建省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系統(單機版,以下簡稱單機版票據系統)”。2005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建立完善票據管理責任制度、票據公示制度、票據稽查制度以及票據使用領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將單機版票據系統運用范圍擴大到全省所有用票單位。截止到2012年年底,已實行票據電子化改革單位占所有用票單位的比例達到99.19%,基本實現全覆蓋。
隨著非稅收入規模的逐漸擴大,各方面對提升非稅收入征管水平、規范非稅收入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機版票據系統逐漸難以滿足較高的非稅收入征管和財政票據管理需要,比如:財政部門無法實時掌握單位開票與繳款信息,在監管上存在盲點;對新增收費項目及項目標準的變動與廢止無法及時調整;對需上路或出海執法等特殊情況下的罰沒收入和現場開票管理無法進行有效監控;代收銀行手工錄入“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容易造成錄入差錯;在系統維護、升級上也存在困難等。
為此,從2010年開始,福建省對現有單機版票據管理系統進行升級開發,開發了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系統網絡版(以下簡稱網絡版票據系統)。網絡版票據系統通過對財政票據的實時管理,可以及時落實非稅收入政策,實時監控非稅收入資金,自動生成非稅收入報表,網絡集中管理財政票據,支持多種繳款模式,并支持財政票據在線防偽,實現在線核銷。
2012年11月,福建省開展財政票據電子化網絡管理改革試點,在試點單位實行網絡版票據系統,實現對政府非稅收入票據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的實時監督、在線管控。取消了執收單位使用“一般繳款書”和收入過渡戶。為確保政府非稅收入及時、足額解繳財政,并實現政府非稅收入、資金信息實時、同步采集,此次改革,取消用票單位使用“一般繳款書”,統一使用“福建省政府非稅收入繳款通知書”,通過代收銀行解繳政府非稅收入。同時,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對執收單位政府非稅收入過渡戶進行認真清理,并分部門分單位逐步予以取消。這一措施減少了財政票據使用環節,實現財政專戶“金庫”化,收繳收入直接入庫。
網絡版票據系統以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及開具其他財政票據涉及的項目為基礎,建立全省統一的項目庫。各代收銀行均設置了一條與省財政網絡版票據系統對接的實時聯網專線,改變財政與銀行的數據交換模式,使代收銀行與財政實時聯網,實現更加科學的征收監管和便捷的政府非稅收入收繳。
網絡版票據系統依托互聯網,構建政府非稅收入網上繳費信息平臺。繳費人通過互聯網進入執收單位業務網站完成業務辦理后,通過“e繳通公共繳費”網站,辦理網上解繳政府非稅收入業務,即時完成收費項目及標準審核、資金解繳、財政電子票據出具、資金清算等環節業務。
事半功倍的效果
福建省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最初推行單機版票據系統,使用電子加密卡初步實現了財政票據自動核銷。2012年開始試點網絡版票據系統,利用網絡集中管理財政票據,財政票據的計劃、印制、入庫、出庫、發放、核銷等業務都通過網絡完成,實現票據日常管理全過程的自動化,大力提高管理效率。
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通過全省票據數據信息實時掌握非稅收入資金信息,實現對執收單位收取的非稅收入繳存財政情況的有效監控,確保應收盡收,實現“以票管收”,促進了非稅收入增長。實現源頭治理,對杜絕“小金庫”、制止亂收費等起到了積極作用。票據管理電子化改革通過事先設定執收單位的收費項目、標準,將監督關口前移,從源頭上預防亂收費現象發生;通過對票據管理的“真空地帶”單位往來資金、社團收入進行有效監控,為預防和治理“小金庫”起到積極作用。
票據電子化系統設置了強大的數據庫對單位進行管理,減少繳費辦事環節,實現了財政、單位、銀行實時對賬代開票據,實現了便民服務。特別是網絡版票據系統推出后,可以使用電子票據到網上繳費,由銀行網點代開票據,大大方便了繳費人繳費開票,節約了大量社會成本,取得積極社會效益。
實踐出經驗
在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中,福建省積累很多有益經驗值得借鑒。福建省在總結單機版票據系統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把握網絡發展的趨勢,著手研發網絡版票據系統。在推行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的過程中,福建省非常重視票據管理系統與單位業務系統、收入收繳系統的銜接。在系統開發時,充分整合非稅收入執收單位、代收銀行、財政部門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設置信息對接接口,實現各單位業務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信息實時交換,實現集中化、網絡化管理,實現財政、單位、銀行的信息共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票據電子化改革過程中,福建省通過宣傳培訓,統一認識,形成共識。在改革工作中注重與相關單位間的緊密配合,系統開發時,主動考慮執收(執罰)單位的業務需求,得到各相關單位的積極配合,保障了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實。
福建經驗表明,票據電子化改革成功必須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下一步要著手做好試點的準備工作,加快完善軟件系統;全面細致梳理現有用票單位財政票據管理情況,把握各單位特點,選取出類型、基礎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用票單位作為試點單位。并注重加強與試點單位的溝通,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福建省票據電子化改革經歷了從單機版到網絡版的過程,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條件限制。目前,網絡技術日趨成熟,下一步票據電子化改革應選擇網絡版票據系統,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實時監控。但考慮到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的系統性、復雜性,一些單位還不具備在線模式的條件,在試點初期,可以提供離線模式供單位使用,一些單位可選擇智能卡作為媒介與票據中心實現信息交換,待各方面條件都具備時再全面推行網絡版票據系統。
整個改革過程中最難的是與各單位溝通,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正是在與單位的磨合中得以逐漸成形。為了實現票據系統與業務系統的銜接,有力推進票據系統的推行,福建省財政廳在推行票據電子化改革中要特別注意加強與單位的溝通,聽取單位的意見、需求,充分考慮整合非稅收入執收單位、代收銀行、財政部門等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與各單位業務系統間的銜接,實現信息高度共享、業務整合協同提升票據電子化改革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