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晨 廖紹凱 莊偉晨 張婷婷 鄭芷倩
(嘉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
隨著我國建筑節能研究的不斷深入,建筑外墻節能保溫事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我國的建筑能耗已占全國總能耗的27.8%,而且這個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必將同發達國家一樣達到35%左右。另一方面,我國建筑節能現況與發達國家又相差甚遠,我國單位建筑面積的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倍~3倍[1,2],其中外墻熱損失占據了很大份額,所以建筑節能的重點應是外墻節能技術[3]。
建筑熱環境的優劣,與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的高低密切相關。而對于多層建筑,外墻面積一般約占圍護結構總面積的66%以上,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筑中,此比例更將大幅提高,可見墻體是圍護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室內外傳熱的重要橋梁。因此,墻體節能設計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重要途徑[4,5]。
建筑墻體傳熱是一個復雜的非穩態過程,從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可以看出,很多文獻研究了當各個因素(如:基層墻體材料和尺寸變化[6]、氣候[7]、外墻朝向[8,9]、墻體保溫形式(內保溫、夾心保溫和外保溫)[10,11]、外墻表面顏色以及空調運行方式[12])單獨作用時,對墻體的溫度場分布[13,14]的影響,分析了復合墻體的傳熱傳濕特性及保溫效果,但甚少涉及保溫層熱物理性能參數變化對墻體保溫效果的影響。
在我國建筑節能法規、標準的推動下,我國墻體保溫技術發展勢頭迅猛,保溫材料產業也空前繁榮。然而目前國內墻體保溫技術尚處基礎研發階段,如何將保溫材料置于主體圍護結構上(包括內保溫、夾心保溫和外保溫),解決冬夏兩季室內外溫差大而造成的能源損失問題,以達到保溫隔熱的目的,而且還能保護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代表了節能保溫技術的發展方向。
為此,本文通過墻體傳熱的理論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技術,模擬了穩態條件下各類墻體溫度場分布。即通過建立模型描述保溫層(包括位置、厚度和熱物理參數的變化)對墻體保溫系統溫度場的影響,進而得到既滿足保溫要求又經濟的墻體保溫構造。
眾所周知,墻體的保溫系統可以簡化成由基層墻體、保溫層和飾面層組成,室外空氣的溫度經過保溫系統傳入到室內的途徑如圖1所示。

圖1 墻體穩態導熱模型
墻體穩態溫度場傳播的模型可以用傅里葉導熱定律來模擬,其導熱原理類似于歐姆定律,即熱流量Q相當于電流;溫差ΔT相當于電位差;溫差與熱流量之比可稱為熱阻R。對于墻體保溫體系而言,溫差 ΔT=T外-T內,熱阻其中,A為墻體面積;α1,α2分別為室外和室內熱交換系數;δ,λ分別為保溫體系中各層的厚度和導熱系數。
本文將基于上述穩態溫度場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墻體保溫體系的溫度場進行仿真分析,分別仿真模擬了保溫層位置的變化,厚度以及導熱系數對墻體溫度場的影響,以探索最佳的保溫措施。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按如圖1所示的墻體保溫體系進行仿真建模,具體的模型參數在以下各小結中詳細給出,單元均采用平面單元Plane55,仿真分析結果如下各小結。
本節考慮保溫層的位置排布對墻體保溫體系溫度場的影響,現分析三種情形:外墻外保溫體系(保溫層在基層墻體的外側)、外墻夾心保溫體系(保溫層夾在基層墻體中間)以及外墻內保溫體系(保溫層在基層墻體內側),具體建模參數和熱物理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保溫體系模型參數
分別對上述三種保溫體系進行了夏季和冬季穩態溫度場仿真模擬,沿著厚度方向取各點的溫度值匯總進行比較,如圖2所示。

圖2 三種保溫體系沿厚度方向的溫度場
在墻體保溫系統中,保溫層內溫度變化幅度較大,基層墻體內溫度變化特征明顯不同,結構穩態溫度場分布與保溫形式密切相關,內保溫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早于夾心保溫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夾心保溫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早于外保溫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其次,當墻體內外溫差較大時,由于熱脹冷縮墻體會產生變形,根據冬夏季保溫體系仿真結果可知,對于內保溫墻體和夾心保溫墻體,冬夏墻體的溫差達到近40℃,因此變形發生在基層墻體,對墻體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對于外保溫墻體,變形發生在保溫層,可以有效防止和減少墻體的溫度變形,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主體結構的使用壽命。因此,通過理論分析外墻外保溫更具有推廣意義。
通過前面的分析得到外墻外保溫系統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因此本文采用外墻外保溫體系進行下一步研究,在此考慮保溫層厚度對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溫度場的影響。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同2.1節中的參數,僅改變保溫層的厚度,本文計算了夏季的四種厚度 d 的情況,分別為0.04 m,0.09 m,0.15 m 和0.18 m。圖3為保溫層厚度變化下墻體沿厚度方向上的溫度場分布。

圖3 保溫層厚度變化時墻體的溫度場
通過以上溫度隨厚度變化的趨勢,可以看出:隨著保溫層厚度增加,保溫體系的熱阻也在增加,由于室內外空氣溫差保持恒定,因此通過體系的熱流量在減少,進而導致室內溫度經熱交換傳入墻體內壁的溫差在逐漸減少,墻體外側的變化也如此;其次,保溫層厚度越大基層墻體沿厚度的溫度上升變化越小,保溫效果越好,厚度為0.09 m時,其溫差不到1℃,因此,從經濟綜合效益來考慮,取厚度為0.09 m的保溫層進行設計,能達到較好的保溫效果。
本節考慮保溫層導熱系數對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溫度場的影響。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同2.1節中的參數,僅改變保溫層的導熱系數的變化,本文計算了夏季的四種導熱系數的情況,分別為0.04 W/(m·K),0.1 W/(m·K),1 W/(m·K)和10 W/(m·K)。圖4為保溫層導熱系數變化下墻體沿厚度方向上的溫度場分布。

圖4 保溫層導熱系數變化時墻體的溫度場
通過以上溫度隨厚度變化的趨勢,可以看出:隨著保溫層導熱系數的增加,保溫體系的熱阻在減少,由于室內外空氣溫差保持恒定,因此通過體系的熱流量在增加,進而導致室內溫度經熱交換傳入墻體內壁的溫差在逐漸增加,墻體外側的變化也如此;其次,對于外墻外保溫墻體,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從室內到室外逐漸上升,保溫層導熱系數越大,墻體沿厚度的溫度上升變化越快,當保溫層材料導熱系數小于0.1時,基層墻體的溫差較小,基本保持穩定;當導熱系數大于1時,基層墻體的溫度變化較大,整個保溫體系基本呈線性變化。
本文通過墻體傳熱的理論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技術,模擬了穩態條件下各類墻體溫度場分布。即通過建立模型描述保溫層(包括位置、厚度和熱物理參數的變化)對墻體保溫系統溫度場的影響,通過對不同墻體的結構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外墻外保溫既能保護墻體,又有很好的熱穩定性,更具有推廣意義。
2)綜合考慮保溫層厚度引起的保溫效果及資金投入,保溫層厚度為0.09 m時基本能滿足保溫要求。
3)墻體沿厚度的溫度變化從室內到室外逐漸上升,保溫層導熱系數越大,墻體沿厚度的溫度上升變化越快,當保溫層導熱系數大于1時,保溫系統的溫度變化接近正比關系,小于0.1時,基層墻體的溫差較小,能較好的保護墻體。
[1]蔡大風.杭州地區居住建筑墻體節能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學位論文,2004.
[2]溫念珊.湖南地區建筑外墻外保溫體系設計方法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學位論文,2006.
[3]張繼媛,張聯英,王灃浩.外墻保溫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建筑技能,2010(38):71-77.
[4]沈 正,王新榮.墻體自保溫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0(5):21-22.
[5]楊子江.夏熱冬冷地區村鎮住宅建筑節能探索[J].工業建筑,2005(7):45-46.
[6]楊 藝,鄧啟紅,時冰冰,等.建筑墻體的延時與削弱作用[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5(4):66-70.
[7]張 君,高 原,黃振利.考慮太陽輻射的保溫墻體溫度場溫度應力及其計算軟件[J].工業建筑,2009(39):162-167.
[8]Asan H.Effect of wall’s insulation thickness and position on time lag and decrement factor[J].Energy and Building,1998(28):299-305.
[9]Kontoleon K J,Eumorfopoulou E A.The influence of wall orientation and exterior surface solar absorptivity on time lag and decrement factor in the Greek region[J].Renewable Energy,2008(33):1652-1664.
[10]湯 莉,湯廣發.三種墻體保溫隔熱性能的數值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2008(35):31-34.
[11]張 君,黃振利,李志歡,等.不同保溫形式墻體溫度場數值模擬與分析[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9(12):1356-1365.
[12]葉國棟,華 貴,胡文斌.夏熱冬冷地區墻體保溫對高層住宅空調消耗的影響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04(4):41-44.
[13]杜艷新,郭海豐,陳 萍,等.建筑墻體保溫的節能分析[J].節能,2005(8):31-33.
[14]尚建麗,王 茜,武 強,等.外墻保溫體系的溫度場及耐候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