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放
編者按:現代物流是現代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具有跨部門、多行業、專業領域覆蓋面廣的特點。提高物流系統中供應鏈各環節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引起了國內外、業內外各方人士的普遍關注。本文撰稿人劉放先生,多年從事商業流通科技研究,是國家級重大基礎研究課題“物流配送標準體系及關鍵標準研究”項目負責人之一。本文是作者根據該項目研究成果濃縮而成。本刊從2013年第2期開始分數次在《前沿導向》欄目連載,本文是連載之八。
隨著當前電子商務發展,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由于其靈活多樣的入網方式,開放統一的通信標,帶寬高、收費低等優點,逐步取代了傳統的EDI方式而成為新型、實用的物流信息交換模式。XML語言的優點在于支持結構化的數據,允許用戶自定義標記,具有數據傳輸上的彈性,可以將傳統EDI的一對一的客戶供應關系,轉變為多對多的供應鏈網絡。利用XML采用的標準,可以更詳細定義某個數據對象的數據結構,如描述產(商)品(成產長、產品名、產地等)信息,標記方便,可以更容易地按生產廠、產(商)品名查詢,利用XML可以對表現特征、結構和支持業務交易(編目錄、訂單表格和合法要求等)的數據行為進行編碼,形成自動執行和基于文檔的交易,雖然XML與EDI只是在數據表示層不同,但通信層和傳輸層仍然一致,而XML可以為現存的EDI交易提供向后兼容無需棄用現有的EDI設施和知識。因而基于XML的物流信息交換是今后發展趨勢。
物流和供應鏈集成化管理是以迅速可靠的信息交換為前提而做出的供應鏈作業安排,其中合作伙伴間的信息共享是實施有效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基礎,合作伙伴間的信息共享降低了定貨成本,減少了計劃和作業的確定性。
物流的總體目標是以盡可能低的總成本實現既定的顧客服務水平,即指存貨的可得性、服務可靠性。運作良好的物流系統就是為了保證物流系統具有快速的顧客反應能力、最低限度減少存貨,現代化生產和流通控制模式已經不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整個供應鏈的企業群體結成戰略同盟,利用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信息共享機制,相互交叉進行組織協調,共同制定計劃,處理供應鏈伙伴間的業務關系,協調定貨的規模,存貨的可得性、運輸的緊急性,不同運輸需求等差別,排除重復作業而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