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于1987年發布 《關于部分高校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并首次確定了57所試辦學校按規定可在全國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從我國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以來,各校通過較長時間的改進、完善、發展,到目前初具規模,并使我國高校的競技體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運動員,也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體育人才。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普通高校屬于一個開展的比較晚的項目,但是近年來它卻以它獨有的魅力風靡校園內外。很多高校紛紛開始招生羽毛球體育特長生,以此來代表本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在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過程中,組織管理是運動隊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組織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運動隊的水平高低。但是,現在關于全國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的管理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所以本人認為對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的現狀進行調查有助于認識到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不足,能促進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并且能為今后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研究提供借鑒。
以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搜集有關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的相關前沿信息,為了解高校高水平羽毛球隊管理現狀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法。問卷調查法:采用設計問卷的形式,對全國21所已經被評為“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中的11所高校的教練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發放問卷11份,回收了11份,保證了其有效性;第二天又對教練員進行了第二次重復調查,得出的結果與第一天的結果有95%的一致性,從而保證了問卷的可信度;專家訪談法:采用口頭交談的方式對11所高校的教練員進行了訪問,了解現在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專家訪談法:采用口頭交談的方式對11所高校的教練員進行了訪問,了解現在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等。
(3)邏輯分析法。根據對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現狀分析的結果,運用邏輯的方法進行推理、歸納和總結,得出結論,并提出了建議。
(4)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資料進行整理,運用S P S S l l.5軟件統計系統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
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基本狀況簡表(表1)可見,僅有9.09%的教練員曾經是健將級運動員,9.09%的教練員是一級運動員,9.09%的教練員是二級運動員,而72.73%的教練不是專業運動員。表明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大部分教練員沒有運動隊經歷,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缺少了直觀示范作用。
另由表1可見,18.18%的教練員的職稱是教授,63.64%的教練員的職稱是副教授,18.18%的教練員的職稱是講師。表明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隊伍的知識水平比較高,大部分在體育學院接受過相關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在理論層面具有一定的高度。

表1 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基本狀況簡表
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相關政策狀況簡表 (表2)可見,45.45%的高校對優秀教練員在職稱晉升和獎勵方面有優惠政策,54.55%的高校對教練員在職稱晉升和獎勵方面沒有優惠政策;27.27%的高校對教練員有人才培養計劃,36.36%的高校對教練員有培養經費,36.36%的高校給教練員提供進修途徑,而18.18%的高校不給教練員提供進修途徑。表明全國高校對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的培養還不夠重視,學校對教練員沒有提供足夠的物質和精神支持,這也是阻礙教練員素質全面發展的一個因素。

表2 高水平運動隊教練的相關政策狀況簡表
由全國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相關招生管理政策簡表 (表3)可見,要求考生必須具備二級運動員資質的高校占90.91%;要求考生必須參加體育考試的高校占54.55%;要求考生必須參加文化考試的高校占63.64%;考試成績公開透明的高校占81.82%。表明大部分高校對考生的考試資質以及考試過程的控制都比較嚴格,考生必須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所有參加考試的學生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另由表3可見僅有36.36%的高校對運動員的年齡有要求,表明大多數高校不排擠年齡偏大的運動員,讓他們在運動隊成績不能再提高的情況下,給他們提供另外一條出路,不讓他們失去接受再教育的機會。

表3 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相關招生管理政策簡表
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相關學籍管理政策簡表(表4)可見,僅有27.27%的高校要求運動員可以少修學分,9.09%的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的課程設置與非高水平學生不同。表明大部分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在進行再教育的過程中,不因為其文化相對于非高水平運動員落后就放棄他們平等學習文化知識的資格,而是讓他們在同等學習條件的情況下接受同等待遇,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另由表四可見,僅有27.27%的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有保送研究生制度;18.18%的高校對運動員配有專門的輔導員。表明高校對運動員的學習能力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認識到專業運動員學習能力的局限性,而是讓其自由發展,不提供額外的課外輔導。同時對運動員的再深造沒有計劃,減小了專業運動員留校任教的可能性。

表4 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相關學籍管理政策簡表
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訓練時間安排狀況 (表五)可見,18.18%的高校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少于5小時,36.36%的高校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為6~8小時,9.09%的高校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為8~10小時,36.36%高校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為10小時以上。表明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只有少數能保證一個星期訓練5次以上,因此訓練時間普遍不足。只有一些領導重視羽毛球項目的學校才能讓球隊的訓練時間得到保證,同時教練員的積極性也是決定訓練時間的一個因素。

表5 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訓練時間安排狀況(每周)
由全國高水平運動隊后勤保障狀況簡表1(表6)可見,63.64%的高校對運動員的訓練裝備有保障;18.18%的高校運動員訓練場地為1~3片,36.36%的高校運動員的訓練場地為3~5片,45.45%的高校運動員訓練場地為5片以上。表明,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的硬件設施能通過學校撥款和獲得贊助的形式達到訓練需求,讓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不用擔心硬件設施不足的問題。

表6 高水平運動隊后勤保障狀況簡表1
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后勤保障狀況簡表2(表7)可見,63.64%的高校對運動員的經費投入在1.5萬元以下(以三年為一個周期),9.09%的高校對運動員的經費投入在1.5~2萬,27.27%的高校對運動員的投入在2~3萬,沒有一所高校對運動員的投入達到3萬以上。表明,全國高校對羽毛球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經費投入還不夠,除了像華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高校對運動員的經費投入比較大,很多高校對運動隊的經費投入都達不到要求。
另由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后勤保障狀況簡表2(表7)可見,18.18%的高校對教練員每次訓練不提供補助,36.36%的高校對教練員每次訓練的補助少于30元,45.45%的高校對教練員每次訓練的補助為30~60元,而沒有一所高校對教練員每次訓練的補助達到60元。表明,全國高校對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的物質保障不夠,除了像北方交通大學一些運動成績比較好的高校給教練員的補助比較高,大部分的高校對教練員的補助很少。

表7 高水平運動隊后勤保障狀況簡表2
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教練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比較高,但是帶隊經驗和自身的專業技能比較缺乏,大部分沒有經歷過專業訓練。大部分學校對教練員的培養沒有計劃,領導缺乏重視。全國高校羽毛球高水平運動隊的硬件設施保障比較好,但是對運動員和教練員物質上保障不夠,不能有效帶動球隊訓練的熱情。
高校應該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訓練的物質補助,激發運動隊的訓練激情。
[1]彭慶文,陳偉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項目布局的發展現狀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