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細飛
(湖南工學院,湖南衡陽421002)
兩型社會即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其中資源節約是指在生產或生活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以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的效益;環境友好是指在兩型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應當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兩型社會作為新時期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已經納入我國“十一五”、“十二五”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之中。兩型校園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一環,具有兩型社會的一般性也具有其特殊性,而當前兩型校園的研究工作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并沒有相關的系統研究成果,針對這一情況,本文試圖借鑒兩型社會的評價指標的構建方法,構建兩型校園的評價指標體系。
當前兩型社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兩型社會理論體系的構建,包括兩型社會的內涵、發展模式、評價指標體系等;二是,兩型技術的輸出,包括節能減排的技術、低碳技術等等。本文主要關注兩型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由于兩型社會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因此評價指標的確立也必須符合科學與系統性的原則,不同的人依據兩型社會的本質從不同層面提出了兩型社會的不同評價指標,如曹立軍等[1]從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資源節約、生態環境、社會和諧這5個層面構建了24個評價指標,而王柳[2]從資源節約與節流、經濟發展、技術支持、環境保護、社會進步、人口兩型指數這6個層面構建其24個指標體系,朱順娟[3]等則從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和諧、資源利用、環境友好5個層面構建了30個指標體系并且把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作為其核心指標體系。
由于當前兩型校園評價指標的相關研究內容很少,而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又是考核高校兩型校園建設的成果好壞的標準,因此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衡量兩型校園建設的總體水平并為如何建設兩型校園提供一個科學的覺遲依據,本文在借鑒兩型社會評價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并結合中國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相關文件[4]進行兩型校園評價指標的構建。
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必須符合以下的幾個基本的原則:(1)系統性原則,由于兩型高校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因此評價指標必須能有效涵蓋高校兩型校園建設的各個核心層面的內容,從而保證評價指標的全面性;(2)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必須充分體現兩型校園建設的本質與內涵,真實、客觀、準確的反映兩型校園建設的水平與成果;(3)可行性原則,評價指標必須簡單易行,方便對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兩型校園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本文將兩型校園的評價指標系統分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科技進步、機構與制度、校園文化這5個一級指標,每個指標下又分若干個二級指標,共19個指標,如表1所示。資源節約中的單位面積能耗是指單位面積的電能消耗、與熱(冷)能消耗的總和,生均能耗、水耗、紙耗即在校學生的人均能耗、水耗、紙耗的槍口,以上的4個評價指標都是年度為單位進行統計的,科技進步反映了學校在科學研究中的軟實力以及對科學研究的貢獻情況,機構與制度反映學校在兩型制度與機構上的建設情況,只有在兩型學校建設中設立相應的部門并形成規范的制度,才能保證兩型校園建設的規范與效率,校園文化反映了學校兩型文化的建設情況,包括對學生的兩型教育與對教師的培訓以及對社會的貢獻這幾個方面,其中兩型課程的數目與學時為課程數目與總學時的乘積。

表1 兩型校園評價指標
[1] 曹立軍,周少華.區域兩型社會的評價方法[J] .求索,2010(4):52-54.
[2] 王柳.兩型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長沙:湖南大學,2009.
[3] 朱順娟,鄭伯紅.長株潭“兩型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10(2):62-63.
[4]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jskj/200911/t20091110_196722.htm l[EB/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