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云 周 江
(長沙醫學院11級本科檢驗班)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但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于是,其在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及行為方式上易出現偏差,因此,特殊壞境下成長的留守兒童心理狀況堪憂。留守兒童的存在不應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更不應是家長外出務工所產生的犧牲品,然而,無論是從生活狀況還是從心理狀態上,這一弱勢群體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77.5萬,其中兒童人口130.39萬人。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據調查,全市0~15歲兒童98.96萬人,農村兒童73.43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26.41萬人,占0~15歲兒童的27.38%,占農村兒童的35.97%。兩鄉鎮是留守兒童高比例區。
1.1 研究方式:兩岔河鄉多山區,居民居住地散亂,多分散分布于各個山腳與山腰,采用走訪山區調研的方式,為期7天;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共采集有關留守兒童有效調查報告405份。
1.2 研究對象:兩岔河鄉山區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大圩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35人。
2.1 監護類型統計情況,見表1

?
2.2 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與雙親聯系較少,明顯缺乏親情溝通,感到孤僻、煩惱、無助等問題嚴重,詳見表2、表3、表4。

?

?

?
2.3 在調查中還發現留守兒童學習情況不佳,普遍感覺學習壓力大、成績不理想,詳見表5:

?
3.1 三種監護類型下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3.1.1 單親監護型家庭的留守兒童主要是存在因長期家庭生活的不完整性所帶來的性格偏向。母親的存在,在家庭生活方式中是無可估量的重要,缺乏母愛的兒童會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緒反應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而父親,則在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父親為男孩提供模仿的榜樣,為女孩提供與異性交往的機會。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是影響兒童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3.1.2 三類調查對象中的留守兒童多是跟隨祖父母一同生活。因為其父母認為,祖輩與孩子之間的親情、血緣關系等能使孩子在情感和精神上有所依托,減少了寄養在他人家中的陌生感和畏懼感。此類型的監護人員多半是老人,有些年邁的老人還要照顧不止一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大約八成的老人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還有少數老人家行動也不是很方便,同時,因為身處山區,生了病也難以下山治療,于是如咳嗽等小病便也演化成了沉疴,照顧起孩子來便更是吃力。同時,在教育方面,祖輩與孫輩年齡平均相差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再加之祖輩受教育的程度很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根本不能給予幫助,在成長與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孩子們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缺乏正確的交友引導,同時心理調適能力差,道德意志薄弱。
3.1.3 對于“親朋監護型”,親戚對所托管的留守兒童不敢嚴詞管教。畢竟并非親生,于是便對孩子過問的少之又少,只顧孩子吃穿,任孩子自由發展,只求到時能把一個完整的人交給留守孩子的父母便萬事大吉。假若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此后便更加不愿意聽從管教、愈發的叛逆等情緒化現象。
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與成長。
3.2 建議:扮演好父母、臨時監護人以及學校的角色。
3.2.1 引導外出務工的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增加聯系頻率盡量做到每日聯系,假期接孩子一同生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3.2.2 盡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進行培養教育,若客觀條件不允許則應尋找合適的臨時監護人,并提高監護人的素質。作為臨時監護人,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要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的教育與正確的引導。監護人應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
3.2.3 社會及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營造好的校園氛圍。學校應杜絕社會青年在學校的不良影響,避免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的人為傷害。此外,學校更應積極展開課外活動、鼓勵團體協作,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大家庭的力量,摒棄自我封閉心理帶來的自卑、虛榮、消極等不良心理狀態。學校還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視學生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及早發現其心理問題并與監護人溝通。社會各界應普及和完善“家長學校”,定期調查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實際上是一種無奈而又固執的對現實的抵抗。對于當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共同探討和關注,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
[1]馬守正,李友忠.留守兒童問題及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和對策思考[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1):131-132.
[2]吳亞峻.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112 -124.
[3]仁真古.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11,(5):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