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忠
(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0)
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一般采用數控車床加工,車削后內球面表面粗糙度可達0.8 μm。但對于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的內球面,一般的數控車削加工難以達到技術要求,大球徑的內球面尚可研磨,而對于如圖1所示的小球徑內球面,因球徑小研磨頭無法進入而不能研磨。現介紹一種基于球面范成原理的內球面珩磨方法。

圖1 外圈
球面范成原理如圖2所示,其充分必要條件是磨頭應為一個圓,且磨頭在以角速度γ繞垂直于球面零件軸線旋轉的同時以角速度β繞球面(球心O)擺動,球面零件以角速度ω繞其軸線旋轉。只有這3個運動形式同時存在,才能在理論上實現球面磨削。

圖2 球面范成原理運動示意圖
如圖1所示,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空間狹小,根據球面范成原理,極大地限制了珩磨頭的空間尺寸、運動空間和珩磨頭驅動機構,珩磨頭組件如何伸入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內,可以旋轉又不影響珩磨頭的擺動,是實現球面范成原理珩磨內球面的關鍵。
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珩磨設計方案如圖3所示,珩磨頭組件由磨頭、磨頭驅動電動機、珩磨磨具和齒輪減速器等組成。為實現內球面狹小空間內珩磨頭垂直于球面軸線的旋轉,珩磨頭的減速驅動電動機采用了小模數齒輪(模數m=0.4),齒輪減速器也采用小模數齒輪減速傳動。珩磨頭驅動電動機裝在垂直導向氣缸上,齒輪減速器與垂直導向氣缸之間通過4條壓縮彈簧半彈性連接,保證珩磨頭磨具與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的完全貼合和壓緊,實現均勻磨削。珩磨磨具為一圓柱環,圓柱環外球面與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緊貼,接觸面為球面環帶,珩磨磨具在珩磨頭電動機驅動下旋轉,與工件內球面形成相對運動,珩磨工件內球面。由于珩磨時珩磨磨具與外圈內球面接觸面積較大,磨削力較大,而且要求磨頭驅動電動機既輕又小,因此磨頭驅動電動機選用高功率密度的微型直流伺服電動機。

1—彈簧夾頭拉桿;2—主軸;3—彈簧夾頭座;4—彈簧夾頭;5—工件;6—磨頭;7—水平導向氣缸;8—垂直導向氣缸;9—齒輪減速器;10—壓縮彈簧;11—磨頭驅動電動機;12—珩磨磨具;X—水平移動;Y—垂直移動(加載);ω—主軸轉速;β—擺速;γ—磨頭轉速
磨頭繞工件球心擺動設計方案如圖4所示,擺軸組件由精密滾動導軌支承,水平移動。擺軸組件由CKD帶導向雙作用氣缸、擺軸軸系、擺軸控制電動機、曲柄搖桿機構、測速傳感器等組成。通過擺軸控制電動機驅動曲柄搖桿機構,調節曲柄回轉半徑,可以方便地控制擺軸擺動角度和對稱性;在擺軸組件中設計有擺動速度傳感器,實時顯示擺動速度。

圖4 磨頭繞工件球心擺動設計方案
磨頭組件通過氣動加載與擺軸組件連接。通過調節水平導向氣缸和垂直導向氣缸的行程和位置,確保珩磨頭的運動軌跡完全落在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上;通過調節垂直導向氣缸的氣壓來控制珩磨壓力的大小,保證珩磨頭始終穩定緊貼在外圈內球面。其獨特的加載方式具有自動跟隨性,保證了珩磨磨具加載力始終指向球心。珩磨頭組件在擺軸組件的驅動下,繞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球心作往復擺動。
為實現工件的快速裝卸,提高加工效率,將由主軸、彈簧夾頭拉桿、彈簧夾頭座和彈簧夾頭組成的主軸組件水平設置,采用氣動彈簧夾頭夾持工件,保證了關節軸承外圈的定位精度和裝卸的便捷性。
綜上,該設計方案的珩磨頭可垂直于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軸線旋轉(γ),主軸可帶動關節軸承外圈繞內球面軸線旋轉(ω),擺軸組件可繞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球心作往復擺動(β),滿足了球面范成磨削條件。外圈內球面珩磨設計方案中ω,β,γ三參數相互關聯,通過PLC協調控制三參數,使其達到最佳匹配,可以有效保證珩磨頭均勻磨損、工件的均勻磨削和穩定的跟隨性,滿足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實際加工后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圓度和面輪廓度最高可以達到0.003 mm,圓跳動最高可以達到0.005 mm,表面粗糙度Ra的值最高可達0.02 μm。
改進設計的關節軸承外圈內球面珩磨方法,完全符合球面范成原理。該內球面珩磨方法,不僅可用于珩磨小球徑內球面和外球面,更換珩磨模具也可用于大球徑內球面和外球面工件的磨削,替代了傳統的研磨,解決了傳統精密研磨的清洗問題、壓砂效應和表面變質層問題等,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省了研磨劑,且磨屑易清洗、少污染,節能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