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鵬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調查與分析
孟云鵬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武術于1961年被編入《全國大、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并成為本科院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皖北地區的本科院校所開設的武術課進行了的教學情況調查,調查分析了本科院校的武術項目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情況,研究成果旨在進一步為高校武術教學提供借鑒,同時也為皖北地區的本科院校武術課程改革提供理論支撐.
武術項目;教學;現狀;本科院校;皖北地區
中華武術,溯其歷史,源遠流長,究其內容,博大精深.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了其內容豐富精深、社會價值廣泛、文化色彩濃厚的特有的體育文化形態,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武術運動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結合并不斷吸取中國醫學、養生學、傳統哲學、美學等優秀文化的思想,逐步顯示出其獨有的文化特色和生存能力,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大背景下更是彰顯出其特有的魅力與作用.那么,如何使高校武術項目得到更好的持續發展,是新時期擺在每一位武術工作者及科研人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與任務.要完成這一艱巨的時代任務,必須對我國高等院校武術項目教學目前開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癥結,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定制、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引導學生參與到武術項目學習、傳播中來,更好的是要把握當今國家為武術發展所制定的各種方向性政策,以人為本,不斷滿足當前大學生的需要,從而促進高校武術項目教學更好的發展,是當前高校武術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1 研究對象
以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宿州學院、淮北師范大學、阜陽師范學院、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范學院、安徽財經大學、蚌埠學院、蚌埠醫學院)武術項目教學為研究對象(體育專業除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碩博論文網、中國學術會議論文網、蚌埠學院、阜陽師范學院、安徽理工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淮北師范大學等學校的圖書館搜集了相關文獻圖書.
2.2.2 問卷法
從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出發,在調查的8所本科院校中,各隨機抽取5名武術教師和100名學生,問卷發放與回收均采取現場操作的方式進行.其中,向8所本科院校發放教師問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問卷38份,有效率為95%;向8所本科院校共發放學生問卷800份,回收781份,有效問卷702份,有效率為89.9%;能夠滿足本研究的需要.
2.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的兩份問卷進行系統整理,并采用數據統計SPSS軟件對其統計學處理并進行分析.
3.1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現狀
3.1.1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目標
通過查閱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制定的武術課教學目標,基本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綜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掌握武術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與行為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個性,增進友誼,促進身心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在武術教師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往往強調學生對所學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和學生練習的態度、積極性,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協同、體驗成功、克服障礙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另外,武術項目教學目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教學層面上,而這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則要是要展現民族傳統文化特有的內涵.
3.1.2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內容大致為:把老三套和基本攻防動作作為教學內容的學校有2所,占整體的25%;選擇老三套作為教學內容的學校為4所,占總體的50%;另外各有1所學校把傳統健身武術和自編套路組合作為武術項目教學內容,分別占總體的12.5%;把競技武術套路和散打作為教學內容的高校在所調查的8所本科院校中沒有1所.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學的首選內容是簡化太極拳、初級長拳和初級劍術都是我國普及較早的武術規定套路.
3.1.3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課的考核內容與方法
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課對學生的考核內容主要集中在對動作技能和學生平時表現兩個方面的考核,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部分教師往往沒有將學生的體育基礎、身體條件、學習態度、鍛煉能力等因素考慮進來,只是對學生簡單的打個分數,另外對學生掌握武術理論知識的考核也有所忽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學生評價的片面性.調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考試方法單一,主要針對“動作好壞”進行絕對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方法,未能充分結合較符合教學規律的過程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評價方式.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僅考察了學生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但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檢查和系統評定成為空話.長此以往,這種考核方式不僅不利用于武術項目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對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積極性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2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現狀
3.2.1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年齡、性別、專業狀況

表1 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年齡、性別、專業比例表
通過對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的年齡、性別與專業水平調查,發現(表1):在所調查的38位武術教師中,63%的武術教師年齡在40歲以下,40-50歲的武術教師占21%,51歲以上的武術教師占總體的16%.上述數字表明:安徽省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仍以青年教師為主,青年武術教師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有很大的優勢,上課容易興奮,與學生交流溝通幾乎沒有時代上的障礙,但他們教學經驗的不足也是青年教師現階段在武術項目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在武術教師性別比例方面,38位武術教師中,有29位男教師,9位女教師,男女教師比例為3.22:1,男女教師性別比例與皖北地區本科院校的男女生比例基本吻合.皖北地區本科院校38位武術教師中,專業武術教師僅為31.58%,非武術專業的武術教師竟然高達68.42%,可見,專業武術教師人數較少.

圖1 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學歷結構圖
3.2.2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學歷、職稱結構現狀
從學歷上來看,目前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本科學歷的武術教師占大多數,共有27人,所占比例為71.05%,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武術教師僅有11人所占比例為28.95%.這與教育部于1999年11月12日下發的《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到2005年,以教學為主的本科高等學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的要求相距甚遠.

圖2 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職稱結構圖
同樣,根據上述《意見》,到2005年,全國高校教師教授、副教授崗位占專任教師編制總數的比例:教學科研型高校一般為45-55%,教學為主的本科高等學校一般為30-40%;從調查結果來看,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的人數為13人,所占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的比例為34.21%,能夠滿足《關于新時期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規定的2005年應達到的要求,另外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共有有講師16人所占比例為42.11%,助教9人比例為23.68%.該調查結果與年齡在40歲以下的武術教師占63%的比例有很大關系.因為此階段的青年教師生活瑣事較多,結婚生子、購買住房、照顧老人等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導致科研水平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影響了職稱的評定與晉升.
3.2.3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科研情況
通過對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教師近三年來主持的課題和發表的學術論文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共計省部級1篇,廳級16篇、市級21篇,一類0篇、二類9篇,三類32篇四類55篇,這與所調查的8所本科院校大多為師范類院校有很大關系.從主持課題情況來看,皖北地區8所高校武術教師共有4位教授,但三年來僅有一位教授近三年來只主持一項省部級課題,副教授、講師和助教共計34人近三年來則沒有省部級課題;副教授9人近三年共主持的廳級課題數量為7篇則明顯多于教授5篇和講師主持的廳級課題4篇數量;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講師共計16人但主持市級課題近三年為8篇數量占所有市級課題三年21篇的38.1%,平均每2人三年才主持1篇市級課題.從學術論文的發表數量來看,教授與副教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相差不大,講師與助教則沒有發表過一篇二類論文;三類學術論文副教授數量明顯多于教授與講師的數量;四類學術論文共計55篇數量,其中講師共計16人發表的數量33篇則占總體的60%.說明皖北地區本科院校講師近三年平均每人只有2篇四類學術論文,助教9人但是近三年來發表的四類學術論文只有4篇,平均每人不到一篇,由此得出皖北地區8所本科高校青年武術教師科研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究其原因,無外乎是科研工作枯燥乏味,投入多,見效慢,回報少,于是在科研方面降低了要求.
3.3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學習者現狀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僅有24.07%的學生了解一點武術知識,還有19.09%的學生對武術則是一點都不了解.可見,皖北地區本科院校大學生對武術這個傳統項目的認識還不夠.對武術感興趣的學生比例為20.94%,具有一般興趣的學生比例超過了50%,還有28.77%的學生表示對武術一點興趣沒有.對學生學習武術的動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學生選擇“防身自衛”和“增強體質”作為學習武術動機的比列分別為71.22%和51.57%,41.17%的學生是出于好奇心才參加武術學習的;36.18%的學生為了拿到學分而參加武術學習的;認為學習武術好和玩娛的學生占14.1%,還有其他原因而學習武術的學生占到5.55%.學生對學習武術的態度比較積極有389人約占55.41%的;學生對學習武術持有中立的態度有241人約占34.33%;這說明大多數的學生對武術的學習持一種積極態度,但是對學習武術持消極態度的學生比例也占到整體的10.26%.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較高,主要從武術課堂上運動量、運動強度,執行課堂常規、示范、講解、課堂氣氛和糾正指導能力,等幾方面的評價,滿意和很滿意的人數甚至有的已經超過了70%,只有10%的學生對部分教師的講解水平不太滿意.
4.1 結論
4.1.1 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校武術課程教學目標制定缺乏長遠性與系統性,教學目標定位有失全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方面重視程度不夠.
4.1.2 整體來看,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內容滯后,皖北地區8所高校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材內容老化,教學手段枯糙和單調的現象.同時該地區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存在只注重技術教學、忽視理論教學的傾向.
4.1.3 武術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主要是依據技術動作的完成質量來給予評價,至于武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及學習態度、練習熱情、參與程度等方面則重視不夠.另外,該地區武術場地、器材及相關設備數量不足已成為影響武術教學效果、學生練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4.1.4 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學習有著廣泛的學生基礎,學生對武術的學習態度比較積極,但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武術的動機主要以增強體質和防身自衛為主.
4.2 建議
首先要不斷豐富與拓展武術項目教學方法與手段,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課件教學、錄像教學等)在武術項目教學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學習武術項目的興趣,多傳授武術理論知識,讓學生理解武術,有了理解才能更好的學習武術,同時有針對性的傳授一些具有攻防作用的技能,滿足學生防身自衛的需求.目前皖北地區8所本科院校都有從事武術項目教學的教師,有些學校武術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有些學校甚至讓田徑教師擔任武術教學,這對于武術運動在高校的推廣、普及和發展顯得相當不利.因此,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應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本校學生數量配置數量足夠的專業武術教師,從師資上緩解當前武術項目教學的困境即便是公共武術課教學.
其次,評價學生成績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相結合的方式,由此建立一套綜合的武術教學評價體系,使之呈現出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對象多元化的特點.同時皖北地區本科院校武術課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套路為主,滿足不了目前學生身體素質和學習興趣的要求,在武術項目教學中適當添加一些具有搏斗性質的技術動作,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熱情,進而達到“學生愛學,老師愛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皖北地區本科高校武術項目的發展需要,經費投入作為保障才能更好的發展,加強武術場地建設,器材配備,對于武術項目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駱紅斌.本科院校武術項目教學改革初探[J].浙江體育科學,2000(1):36-38.
〔2〕楊嘯原.試析武術教學改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5):61-63.
〔3〕陳德平.普通高校武術教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對策[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0(3):23.
〔4〕王新雷,張曉麗.淺析高校武術課程教學改革[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1):79-80.
〔5〕呂艷玲.對普通高校武術課開設狀況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23(5):23-25.
〔6〕黃秀玉.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設置改革的探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5(23):32-34.
〔7〕王根法.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6,25(5)597-599.
〔8〕伍天慧.武術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1999(5):120-122.
〔9〕朱雄,汪瓊.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6):73-74.
〔10〕許朝洲.高校武術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5):391-393.
〔11〕劉沛文.武術教學中“合作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4(2):77-79.
〔12〕許朝洲.高校武術項目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5):391-393.
〔13〕吳建軍.對學校武術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85.
〔14〕張念宏,等.中國教育百科全書[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1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2-6-21.
G852
A
1673-260X(2013)07-0173-03
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武術研究中心專項基金(2011WSYZJX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