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琴
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四川資陽 641300
維持有效的氣道通暢是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步驟,喉罩通氣是目前研究較多的一種可以有效改善因術前建立氣道而出現的心血管應激反應的新型通氣工具。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呈逐年增多的趨勢,相應的手術患者中伴有高血壓的人數也逐年上升。減輕手術麻醉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影響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意義。該院于2009年7月—2011年12月期間,對49例高血壓手術患者實施喉罩通氣后的全身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2009年7月—2011年12月期間于該院行上腹部手術治療的98例高血壓患者納入觀察,所有病例均符合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關于高血壓的診斷及分級標準[1],除外繼發性高血壓或心腦血管、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術前檢查均無藥物食物過敏史,無麻醉禁忌證等異常。98例患者隨機分為喉罩通氣組(A組)和氣管插管組(B組),各49例,其中A組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齡47~62歲,平均(54.2±7.0)歲;高血壓病程5~9年;手術時長118~225 min;B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齡45~62歲,平均(54.2±7.0)歲;高血壓病程4~10年,手術時長125~230 min。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高血壓病程及手術時長無明顯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注:兩組各指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男 女 年齡(歲)病程(年)手術時長(min)實驗組 32 17 54.2±7.0 7.1±1.2 160.34±38.59對照組 30 19 55.1±7.2 7.0±1.3 169.72±40.44
1.2.1 喉罩通氣 靜脈誘導麻醉起效后,插入喉罩。男性均選用4號喉罩,女性選用3號。向外下方推開患者的下頜,當張口度達到最大后,可放入喉罩。喉罩的尖端順著硬腭的生理彎曲往下送入,直至插入困難,再給予套囊內充氣、封閉喉頭。插入困難者可在引導器的輔助下完成插入。觀察患者胸廓的活動度,經喉管聽診呼吸音,判定通氣良好時,固定喉罩,連接呼吸機行持續機控呼吸。若置管后發現通氣不佳,則理解拔除喉罩,充分供氧后再次插入。若嘗試插入喉罩3次均未能成功,則改用其他方式建立氣道通暢,并退出本次實驗。術中采用異丙酚泵入維持麻醉。
1.2.2 氣管插管 靜脈誘導麻醉起效后,給予肌松劑,常規經口腔行氣管插管,建立通道后,改用機控氣道維持。術中泵入異丙酚維持麻醉。
觀察兩組患者在放置喉罩(氣管插管)前(T1),放置喉罩(氣管插管)后2 min(T2),放置喉罩(氣管插管)后30 min(T3),拔除喉罩(氣管插管)后2 min(T4),拔除喉罩(氣管插管)后6 h(T5)的心率、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MVP),氧飽和度的變化,及術后48 h內的不良反應。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心率均在喉罩或氣管導管插入后即刻及拔出時(T2,T4)明顯增快,同其他時刻比較差異顯著(P < 0.05),但喉罩組心率的增長幅度明顯低于氣管插管組(P < 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氧飽和度在各時期均能維持在正常水平,且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詳見表2。在氣道維持期,兩組氧飽和度均能保持在95%以上。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率(次/min)、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率(次/min)、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s)
注:兩組間比較,★: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T1,T3,T5比較,▲: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 B組HR SO2 HR SO2 T1 68.4±9.3 97.3±3.6 67.3±8.9 98.0±2.1 T2 79.7±10.1★▲ 95.5±1.9 81.0±10.4▲ 95.1±1.8 T3 62.3±8.7 98.7±2.4 61.9±7.2 98.6±1.9 T4 78.5±11.0★▲ 92.3±2.0 79.8±10.6▲ 91.9±2.3 T5 70.2±9.5 98.8±1.2 68.7±8.4 98.8±1.4
兩組患者麻醉置管前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動脈壓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 0.05)。喉罩或氣管導管插入后即刻及拔出時血壓及平均動脈壓因應激,均反應性升高,但喉罩組各項指標升高值明顯低于氣管插管組(P < 0.05)。其他時刻兩組血壓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mmHg)的變化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mmHg)的變化情況(s)
注:兩組間比較,★: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 B組SBP DBP MVP SBP DBP MVP T1156.4±10.3 100.3±8.9 87.8±7.2 157.7±10.8 102.8±8.1 86.4±7.0 T2165.2±12.4★ 109.9±9.7 93.9±8.1★ 174.3±16.4 115.1±10.3 98.2±8.8 T3 141.9±9.0 91.7±8.8 76.5±7.6 150.6±8.9 99.2±7.5 80.0±7.1 T4167.1±11.0★ 101.3±9.6 81.8±6.9★ 177.0±12.3 106.7±10.6 94.2±7.7 T5 151.6±9.2 96.5±7.4 77.8±7.4 154.2±8.7 97.5±8.4 76.4±8.0
術后兩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均為咽喉疼痛、嗆咳等,均為置管后咽喉部不適所致,其中,喉罩組出現8例,發生率為16.3%;氣管插管組出現21例,發生率高達42.9%。兩組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均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其他不適。
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蘇醒期,由于麻醉轉淺、疼痛、拔管操作的刺激、吸痰、咳嗽等因素,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應激反應,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2]。特別是拔管前后也會出現同樣反應,不僅增加了心臟負荷,而且血壓增高導致代謝改變影響心臟和腦部等重要臟器的供氧、供血失衡。如何減輕因麻醉刺激而導致的上述影響是當前的研究熱點。喉罩通氣方式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建立全麻術中維持氣道的方式,在應用過程中也發現其對患者刺激較小,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
喉罩是一種介于面罩與氣管內插管之間的新型通氣管,它的發明與臨床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緊急情況下的通氣問題,為進一步氣道處理贏得了時間,其臨床價值已獲公認[3]。其操作簡單、能快速放置、要求麻醉深度淺、損傷更輕微、易于耐受、心血管反應小及機體的應激反應遠遠低于氣管插管,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手術[4]。喉罩放置時可不要肌松,不用喉鏡,可以避免喉鏡插入、暴露聲門、導管插過聲門等機械刺激,不易出現喉頭水腫、聲帶損傷、喉返神經麻痹等并發癥;置入時對心血管反應的刺激小,恢復時能更好耐受導管。拔管期間,由于氣管導管和吸痰機械性刺激喉部和氣管的神經末梢,使傷害性神經沖動傳向延髓心血管中樞,引起交感腎上腺軸的應激反應,表現為動脈壓升高,心率加快,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這在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的患者中表現尤為顯著[5]。
心率、血壓是衡量全麻術中患者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標,在本次實驗中,兩組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值在建立氣道和拔除插管氣道時均明顯增高,這是由于氣道管道改變刺激產生,但喉罩通氣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的心率,血壓的增幅明顯小于氣管插管組,平均動脈壓的波動較小,證實了喉罩的使用,可以減少插管過程對患者血流動力系統的影響。喉罩通氣時喉罩置入較淺,對咽喉部的刺激相應減少,術后患者出現嗆咳、咽喉疼痛等并發癥少,增加了患者的舒適性,提高了對手術的耐受性。綜上所述,喉罩通氣可維持高血壓患者術中血液動力學穩定,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該方法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2]石碧明,任永功,張雪萍,等.不同處理方法對全麻手術病人氣管拔管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1):501-504.
[3]馬浩南,李恒林,車偉.深麻醉拔除氣管導管-喉罩替代通氣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蘇醒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23):1811-1814.
[4]0’Rorke J E,Richardson W S.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What to do when blood pressure is difficult to control[J].Br Med J,2001,322(7296):1229-1232.
[5]Heath ML.Allagain J.Intubation through the laryngeal mesk airway.A technique for unexpected difficult intubation[J].Anaesthesia,1991,46: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