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榮
摘 要:作業是培養學生具有責任心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過程,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是衡量自己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作業還能增強教師和家長間的聯系,給家長了解和參與孩子學習活動的機會。作業的功能這么多,教師應巧妙地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目標明確;多樣性;層次性;有效性
一、作業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目標,就會像東飄西蕩的水上浮萍,缺
乏方向。作業設計亦是如此,教師給學生設計作業的目的一定要明確,這樣才能避免為了作業而作業的盲目性。一般的作業設計目的有:做一般性的習題,起復習鞏固作用;做擴展性習題,起開發思維的作用;也有預習新課,起促進學習作用;或參與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獲得技能和體驗。但是,不管以什么為目的設計作業,作業的內容一定要依據課程標準,要結合課堂教學,緊扣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才會不偏離方向。
二、作業設計要多樣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往往學生會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重復作業埋沒智趣。在設計作業時,要力求有情趣、有新鮮感,利用巧妙的形式,設計有趣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力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中作業。游戲一直是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我經常給學生設計游戲作業,可以和父母共同完成,可以和小朋友、小伙伴共同完成。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減法”時,學生的計算總是容易出錯,于是,我設計一個猜數游戲,此游戲有兩個人參加就可以。一張卡片,上面寫了十個兩位數,對方想一個數,寫在某處,這個數是這十個數的和或差。然后,另一方猜,直到猜中為止,然后交換,記錄猜的次數,次數少的為勝。如果要檢查學生是否完成此項作業,從這十個數里出加減檢測題,檢查學生的正確率就可以了。這種讓學生邊玩邊學的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以及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高年級學生,游戲可能已不再是他們感興趣的,他們變得更理性了。我經常給他們設計實踐性的作業。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后,我設計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如果在客廳、餐廳鋪地磚每塊地磚的面積是多少,共需要多少塊?這種實踐性的作業,能將學生的所學應用于實際,也使孩子有機會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所學,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效果好。我還設計過比賽型作業,設計型作業等。形式有“自助餐”式,有“導演式”,有親情型,有友情型,有調查式等。設計這些多樣性的作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作業興趣。
三、作業要有層次性
學生是有差異的,布置作業“一刀切”,往往使后進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使學生非常地被動,所以,在設計作業時應分層。作業分層主要是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難度分層和作業評價分層。
1.作業量的分層
根據每堂課的檢測結果,知識掌握快而牢的學生減少作業
量,對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適當增加作業量。
2.作業難度的分層
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難些的題目使其有思考性,學生才會對其產生興趣,實現提高的目標。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只要求完成作業本的內容,但是,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要求他們進行一些拓展性的、創新性的練習,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比如以“比的應用”一課為例,在設計作業時,分三個層面:學困生只要求做書中基本的作業;中等生除掌握書中習題外還適當補充一些常見的或典型的或易錯的題型。如,用一根長48厘米的鐵絲圍一個長方形,長與寬的比是5∶3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又如,用一根長192厘米的鐵絲圍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的比是3∶2∶1,求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尖子生通常選取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能體現知識間相互聯系的習題。如:王師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零件的個數與零件總數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個,就完成零件總數的一半。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3.作業評價的分層
對優等生的評價可以是鼓勵大膽探索的,中等生的評價可以是激勵性的,而學困生的評價更應該是激勵的,教師要重視班中學困生的作業,使評價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
總之,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教學中的我們要依據學情用心設計作業,不僅要在作業形式上下工夫,更要在形式的設計上下工夫,讓學生樂學、善學、好學,讓每一個學生通過作業都有所收獲。在有效的作業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收獲的
快樂。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華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