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松
摘 要:啟發式教學源遠流長,是人類教育史上的寶貴財富。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精設情境、巧設疑問、靈活點引等方式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恰當運用,可以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語文課堂;效率
啟發式教學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經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并提出了啟發式教學思想。在孔子看來,教學前務必先讓學生認真思考,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時代發展到今天,如何將孔子的這一教學思想發揚光大,有效啟迪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每個一線教師值得探究的課題。
在新課標下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巧用啟發式教學,有效提升語文課堂實效。
一、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妙境界中,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盡享愉快的課堂學習之旅
興趣是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轉化為學習動機。在語文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于進行創設情境教學。巧妙地創設情境教學,將使學生在高昂和愉悅的情緒中隨問而思、隨引而發,時而凝神諦聽,時而馳思遐想,從而收到可喜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學《春》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課文時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你所見過的春天是怎么樣的?你們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你們對春天懷有怎么樣的感情?請分享給大家。這時學生開始在下面竊竊私議,很多學生踴躍發言,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然后把學生引入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的世界,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朱自清先生《春》的渴望。
當然,課堂學習情境的創設方式方法是多樣的,可以依靠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和描繪,也可以借用各種現代教學媒體手段創設營造,總之,要根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恰當而又巧妙地來設計。
二、巧妙設置疑問,置學生于“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境地,讓學生始終保持“憤悱”狀態,啟發學生去積極思考探究
“疑”是人類打開宇宙之門的金鑰匙,好的課堂提問,對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圍繞課文主題,善于創造問題的情景,設置新穎、有趣、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興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探索,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如《變色龍》一課,可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奧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在課文中有何具體表現?他“善變”的明顯特點是什么?他有很多的變化,那么有沒有不變的一面呢?不變的是什么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邊看書邊思考,這比上課前不做任何預習,一上課就講的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提出問題:今日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過去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羅布泊為什么會消亡?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最后上升高度,提出: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呢?層層推進,巧設問題,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教學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質疑的能力,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三、靈活點撥引導,讓學生盡享“柳暗花明又一村”般豁然開朗之美好體驗,將課堂學習引向更深處
當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到關鍵之時,有些難題學生或許百思不得其解,此時此刻,教師適時的、靈活巧妙的點撥和引導,往往起著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學生也因為老師相機的點撥和引導,產生撥云見日之感。那種頓悟和洞開的欣喜也是難以言表的。當然,點撥和引導的方式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筆者僅試舉兩例來談。
1.利用對比法
朱熹曾說:“將精義諸家說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處。”即對比,它可以把事物、事理說得更透徹、更鮮明、更全面,更能深刻地揭示問題的實質。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用對比法進行閱讀教學,開闊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積極思考,在比較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礎上加深記憶,使之更能準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在描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就運用了對比手法。百草園有著勃勃的生機: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長吟的鳴蟬、低唱的油蛉……這里就是孩子有著無窮樂趣的快樂天地,而在描寫三味書屋時渲染了它的單調與枯燥,難懂的古書、古板的先生,這樣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贊美之情就溢于言表。又如,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以于勒貧富變化為主線,用對比手法刻畫了菲利普夫婦的形象。當收到家信得知自己的兄弟在美洲發了財時,夫婦二人對兄弟進行贊美,期待他的歸來,當發現就在身邊賣牡蠣貧窮的兄弟時,滿嘴污言,并裝作不認識,在前后態度的變化對比中,深刻揭露了菲利普夫婦自私、勢利、愛慕虛榮、貪婪、金錢至上、冷酷的丑惡本性,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利用多媒體
教育技術現代化打破了時空限制,為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思路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直觀的圖像,以直觀的形象促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引發學生心靈的感知、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愉悅的感覺中接受知識,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先播放豪放的表演畫面,讓學生看到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們,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了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旺盛活力,體會了腰鼓的熱烈風格,并引導學生傾聽能“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使恬靜的陽光變得飛濺,使困倦的世界變成亢奮的鼓聲,學生的情緒迅速升溫,激動、興奮起來之后,再來朗誦課文,這就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啟發式教學源遠流長,是人類教育史上的寶貴財富。在新課標中,我們教師必須積極引進“活水”,變注入式為啟發式,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才能把學生教“活”,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作者單位 四川省射洪縣金華鎮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