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曄
摘 要:高一新教材,內容比較多,其編排也處處體現了一個“新”字,新的結構、新的順序、新的思想以及新的內容。而高一的地理教學時間和目標要求又決定了高一地理教學沒有充裕的時間,因而豐富的內容和有限的教學時間之間充滿了矛盾,這對高一地理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因此,教師必須借鑒其他兄弟學校的經驗,以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來彌補時間的不足。
關鍵詞:三段式教學;創新;課堂效率
每一位地理老師都知道,高一地理不好教。所以每次面對高一新生,很多老師心里都在擔憂,害怕這一年的時間會“荒廢”掉,學生什么也學不到。新教材的出現更擴大了這種擔憂。然而,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個矛盾——內容的確難,但同時又是地理中最能吸引人的部分,學生對它們的興趣最大;學生的確知識儲備不足,但同時思維又最具有活力,他們幾乎不受任何已知知識的約束,也不擔心考試的成績。因此,高一地理教學應當發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三段式”教學的概念
三段式教學的研究以現代教學理論、課程理論為指導,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著眼于課堂結構科學化、程序化、靈活化、多樣化,形成40分鐘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結構。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課堂,把課堂優化為“激趣說標、嘗試探索、應用評議”三階段模式。該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體現了現代教學由重“教”到重“學”的轉變,創設了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三段式”教學的基本模式
“三段式”教學的基本模式是這樣的:第一步:上課之后,在引入課堂內容之后,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之上,由老師拋出事先精心準備的數個問題并對問題作簡單的解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問題認真看書、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以探尋問題的正確答案或在無法給出問題答案的情況下至少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學生中間巡視,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和方法上的支持;第三步:在老師或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由各學習小組推選發言人,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討論的情況,展示本組探究成果并對其中一些問題做出解答,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的再行補充說明。同時,老師對學生的正確之處加以肯定并提出不正確或不足之處。最后,根據發言情況完成課堂練習。
三、我們的任務
在高一地理教學中,我們的教學任務是:
1.完成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
2.實現會考目標要求
3.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我們的措施
參照“三段式”教學經驗,針對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在高一地理教學中擬采取以下措施:
1.“砍”教材
教材只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參考,是課堂教學中要借鑒的對象,
我們不能對教材產生依賴。有位名師曾經說過,地理課堂上有“三不講”,即:學生自己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按照這種要求,我們要對高一地理的內容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減,即“砍”。
2.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一定要向先進的學校學習,將課堂盡可能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當然,由于本部分內容很難,完全離開老師的講解也不現實,因而,我所設想的是,將預習和看書推進到課堂之前(通過檢查課前預習練習來督促),然后在課堂上提出教學目標并給出要求學生思考的問題,將其中特別難、特別重要的部分先由老師進行講解,其余部分則按照“三段式”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總結。
參考文獻:
董淑霞.淺談興趣教學[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
(作者單位 重慶市榮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