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代安榮
為學有真經
文_代安榮
笛卡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學習方法的知識。”但是,當今卻沒有多少老師重視知識的研究、傳遞,只是僅僅盯住那些枯燥的知識。
不久前收到了申屠待旦老師的新書:《學習方法真經——聽申屠老師講學習》一書,很敬佩申屠老師在學習方法研究上付出的努力。書中,申屠從生動形象的81個故事入手,運用孫子兵法及大量學習理論,系統分析了影響學習效率的諸多因素,借《西游記》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的寓意,總結出81條學習方法,希望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感悟。
對于很多名師來講,出一本書不難,但要出一本經典的、有價值的書,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申屠老師不止一次告訴我,出書就要出一本經典的書。他的第一本書出得很倉促,盡管在網絡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也深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歡,但是,他常說這本書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于是,這些年他一直潛心學習與研究,《真經》一書,彌補了過去的不足。
政治教材(七年級·上)教科版第二單元與粵教版第四單元都會講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但是,教材上的知識都非常抽象,僅僅是一個大致的概念和方向,少有具體方法。申屠老師以故事引出啟示,引導學生感悟他人的方法,詮釋要領,用指點迷津的方式給學生們撥開云霧,找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錯誤、偏差,或者不足。這樣的方法具體、形象,指向性明確,讓學生一看即能明白。

《學習方法真經:聽申屠老師講學習》作者:申屠待旦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2012-1
我們都知道“事半功倍”,知道什么叫“磨刀不誤砍柴工”,但是,這兩種境界到底是如何達到,很多人不一定清楚。愛因斯坦說:“W=X+Y+Z”,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Y代表方法,Z代表不浪費時間。然而,這個公式卻不一定能夠完全準確地表達四者之間的關系。我在上課的時候,會給孩子們講這樣的一個公式:學習=100%的學習意愿×100%的學習方法×100%的實際行動。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只要任何一個因子為“0”,其結果都會是0,當然,這里的“0”代表的是一種普通狀態而非真正的“沒有”。很多孩子學習刻苦,但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成績,或者是因為方法出了問題,或者是因為主動學習的意愿不足。
這是我在申屠老師的引導下得到的認識,這樣的認識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對教師如何認識和幫助自己的學生也有幫助。
申屠老師的探索是一種深層次的學習方法。《真經》全書分為三章:第一章“學習動力”,包括理念篇、計劃篇、興趣篇、態度篇;第二章“學習戰術”,包括學科篇、課內篇、課外篇、探究篇;第三章“學習戰略”包括經驗篇、策略篇、習慣篇、能力篇。第一章解決的是“動力即學習意愿”的問題,二三章解決的學習方法問題。這樣的謀篇布局即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單干蠻干,首先要有樂學的意愿,再要有戰斗的勇氣,還要有宏觀的眼光和籌謀。
申屠老師的學習方法真經并不能包治百病,就像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的真經一樣,看完此書,需要讀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反復揣摩,才能發揮其價值。
不管是作為老師還是學生,要想讓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都需要在探索的過程中學以致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再經過不斷的感悟與內化,將其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才是學習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