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興 姜金鳳 李宗敏
(1湖北省陽新縣中醫院 陽新435200;2湖北省嘉魚縣人民醫院 嘉魚437200)
心力衰竭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種心臟病發展的最終結果,表現為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原發的心臟損害引起的心排血量絕對或相對低于機體代謝需要和心室充盈壓升高,臨床上出現以組織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筆者觀察到芪藶強心膠囊配合強心、利尿、擴管等常規治療用藥能明顯改善心衰,提高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2007年10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臨床確診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選病例共114例,其中男68例,女46例;年齡55~80歲,平均71.5歲;病程最短9個月,最長15年。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43例,Ⅲ級40例,IV級31例。隨機分為芪藶強心膠囊合常規治療組(簡稱治療組,60例)和常規治療組(簡稱對照組,5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無顯著差異,心功能分級相近。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參考《心血管病診療指南》中標準[1]。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的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級[2]。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國家標準應用·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分型氣虛血瘀、水飲內停者,證見心悸氣短、動則加劇、夜間不能平臥、下肢浮腫、倦怠乏力、小便短少、口唇青紫、畏寒肢冷、舌質淡紫、脈弱而結。
1.3 納入標準 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符合中醫辨證分型氣虛血瘀型者;年齡55~80歲;心功能Ⅱ~IV級;心衰竭病程在6個月以上。
1.4 排除標準 新近發生的心肌梗死(3個月以內未控制好的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心動過緩等);并發有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有明顯感染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本藥過敏者;有精神異常及不愿意合作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強心(地高辛0.125mg,每天1次),β受體阻斷劑(倍他樂克12.5mg,每天2次,注意禁忌證),利尿(螺內酯20mg,每天1次),擴張血管(硝酸異山梨酯10mg,每天2次),高血壓患者使用ACE抑制劑(依那普利10mg,每天1次),消除心衰誘因,吸氧,臥床休息,低鹽飲食。治療組在對照組口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給芪藶強心膠囊(國藥準字Z20040141)口服,4粒/次,3次/d。連續使用4周為1個療程。
1.6 觀測指標及方法
1.6.1 超聲心動圖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儀器采用GE-LOGIQ500pro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探頭頻率2.5MHz。患者左側臥位,取胸骨旁長軸切面,超聲心動圖觀察心腔內結構;M型圖像按美國超聲協會推薦方法測量各房室內內徑和室壁厚度;測患者用藥前后每搏輸出量(SV)、每分輸出量(CO)、每搏指數(SI)、心指數(CI)、左室射血分數(EF)等左心功能指標的變化。
1.6.2 12導聯心電圖 每周描記常規12導聯心電圖1次。
1.6.3 安全性指標 血、尿、糞常規及電解質、肝腎功能。
1.7 療效評定標準
1.7.1 臨床療效 顯效:治療后心衰的癥狀或體征消失,心功能達到I級或提高2級以上;有效:心衰的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減輕,心功能提高1級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或惡化。
1.7.2 心電圖療效 顯效: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的降低,治療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達正常水平;主要導聯倒置T波改變變淺(達25%以上),或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
1.8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
2.1 臨床療效 結果見表1。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心電圖療效比較 見表2。經χ2檢驗,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2.3 治療后對左心功能的影響 結果見表3。治療組治療后左心功能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3 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功能的變化 (±S)

表3 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功能的變化 (±S)
注:各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 對照組觀察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SV/(m L/搏)61.88±22.32 83.44±30.22*△ 62.05±21.33 71.55±24.19*CO/(L/min) 4.66±1.48 6.53±2.08*△ 4.32±1.28 5.12±1.46*SI/[m L/(搏·m2)]40.24±12.31 57.46±18.26*△ 42.36±11.24 47.75±12.38*CI/[L/(m in·m2)]3.14±1.59 4.27±1.50*△ 3.06±1.37 3.65±1.24*EF(%) 48.22±1.71 62.51±3.61*△ 46.80±2.31 48.83±3.21*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安全指標對比無明顯變化,未發現毒副作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中醫“心悸、水腫、喘證、痰飲、胸痹”等范疇。主要由于心脾腎陽氣虛衰,不能運化水濕鼓動營血,造成水濕內停、瘀血阻絡,形成本虛標實的病理改變。
對于陽氣虛衰、瘀血水飲內停型心力衰竭,可以采用溫陽益氣、活血通絡、利水消腫治療方法。在常規強心、利尿、擴管治療基礎上配合芪藶強心膠囊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芪藶強心膠囊由黃芪、人參、附子、丹參、葶藶子、澤瀉、玉竹、桂枝、紅花、香加皮、陳皮等組成。以黃芪、附子益氣溫陽為君;丹參和血活血,人參通補元氣,以治絡虛,葶藶子瀉肺逐水為臣;佐以紅花活血化瘀,陳皮疏暢氣機,澤瀉、香加皮利水消腫,玉竹養陰以防利水傷正;使以桂枝辛溫通絡、溫陽益氣:合而共奏心氣充、陽氣復、脈絡通、水腫消之功效,使病人心慌氣短、不能平臥、尿少水腫等心衰諸癥消除。動物實驗表明,芪藶強心膠囊能改善心肌血供,增強心肌收縮力,減少心室重構,阻斷神經內分泌惡性循環,糾正水鈉紊亂[4]。
[1]馬業新,曾和松.心血管病診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6
[2]貝政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8
[3]朱文峰.國家標準應用·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
[4]劉建勛,馬曉斌,王揚慧,等.芪藶強心膠囊對實驗性心力衰竭犬心臟功能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07,6(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