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華 楊 敏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中國 重慶402160)
職業教育以培養德技雙馨、身心雙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己任。 要把學生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發展潛力作為評價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應將職業精神的修煉放在首位。 本文主要探討將職業精神納入現有專業課程進行考核,以一種“細雨潤無聲”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體會、踐行。
所謂專業課程職業精神考核, 是指依據一定的職業精神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職業精神狀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并將考核和評價的結果作為評定學生專業課程學業成績依據的過程。
專業課程職業精神考核, 是職業教育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意義在于:
其一,強化職業精神培育的過程控制。 將職業精神的培育貫穿到學校教學環節的全過程,避免單一課程的短期效應,克服職業精神教育的空洞說教。 專業課程職業精神考核可以及時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發現職業精神方面的優缺點。
其二,實現高職教育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 高職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來源與職業崗位的實際、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個人職業發展需要。通過職業精神的考核,培育學生適應崗位需要的行為規范,實現高職教育與職業崗位的“零對接”。
其三,全面、客觀地評定學生課程學業成績。高職教育學生的課程學業成績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專業能力的訓練等級,還包括課程學習的行為規范養成。專業課程職業精神的考核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的考核,能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狀況,能全面地對學生課程學業成績進行評定,避免學生學業成績評定的不當。
職業教育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不僅僅是從崗位能力出發,還要更多考慮職業道德要求,增強崗位的適應性。 因此,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不僅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也要有素質目標。在素質目標中尤其應強調職業精神的培育。
課程考核的方式方法也影響學生課程學習的效果,而考試改革會在教學改革中起到導向的作用。職業精神的行為養成不是靠說教而是靠訓練,訓練如果缺乏監督與檢查其效果往往是事與愿違的,監督與檢查要靠一定的考核,通過設置一定的定性和定量指標來實現。 要讓職業精神深入到每門課程、每項活動中,讓學生從進校開始接受職業精神的考核,使之從自覺到自為,從他律到自律。
目前,高職已形成以培養職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教學模式。 但是課程考試還是側重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能力的考核比重較少,職業精神的考核隨意,考核程序不嚴謹,組織實施不嚴密,評分標準欠科學。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不完善,考試的整體結構不合理,帶有盲目性、主觀性和隨意性。 多是終結性判斷,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不同于普通本科,一般是教、學、做一體,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知識與技能相得益彰。 為適應未來職場崗位的需要,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時,對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要求從企業實際工作場景中去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將職業環境中的要求轉換為學習情境要求。 做到職業教育五個對接,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的考核也應與職場工作人員的績效評價對接。
在設計專業課程職業精神考核內容時,要以學生將來適應職場需要為出發點,研究用人單位對員工的績效評價指標。 通過職場環境的績效評價指標研究,用人單位員工績效評價的原則一般是定量與定性結合、完成任務與行為表現結合、結果與過程結合。員工考核的內容涵蓋了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工作態度更多地體現職業精神,在職業精神方面無一例外地都表現如下指標:考勤、團隊合作、服從、愛崗敬業。
相對應, 專業課程的考核內容應涵蓋學生學習過程的各方面,應包括課程學習的行為規范、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三方面。其中,學習能力主要指學生選擇學習資源、學習媒體、學習方式與方法進行課程學習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水平;學習效果主要指學生獨立完成課程學習內容、課程作業、課程實踐環節的數量及質量;課程學習行為規范主要指學生課程學習的態度、品格、作風。
對學生學習行為規范的考核宜采用過程性評價,通過提煉出的學習環境中的行為規范評價指標, 設置一定的學生課堂行為考核要點,采取一定的評價辦法對學生課堂行為進行評價。
其考核內容、考核要點、評價方式見下表:

職業精神考核內容 課堂行為表現 課程考核要點 評價主體及方法敬業認真學習認真實踐不遲到、早退、不無故曠課積極思考問題保質保量完成實踐工作任務教師、輔導員共評、學生互評誠信認真完成作業認真考試信守承諾作業、論文不抄襲考試不作弊講真話,不欺騙教師、輔導員共評、學生互評務實樂意于做具體的事情講求實際從小事做起做事嚴謹、仔細協作團結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顧全大局,無私心勇于承擔任務教師、輔導員共評、學生互評教師、輔導員共評、學生互評
[1]羅輝.高等職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
[2]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何春華.高職學生職業精神標準探析[J].科學咨詢,2012(5).
[4]何春華.高職學生職業精神養成分析[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