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峰


在一堂經濟學課堂上,一位洋教授模仿著圣經開玩笑說:“補貼是恒久耐心,仁慈;補貼是不嫉妒;補貼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完美的補貼可能只能出自上帝之手?!比缃窨磥?,這似乎并非玩笑,也可能是真理。
近期,多起企業騙補丑聞曝光:審計署發布“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公告,格蘭仕、格力、美的、長虹、長嶺冰箱等8家家電企業,騙取國家節能補貼9061.84萬元;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也用非環保汽車,騙得節能補貼共計1725.6萬元。
企業騙補背后的利益驅動何在,補貼之于企業的真正意義何在?
信息不對稱
在和企業溝通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有不少企業并不知道諸如“火炬計劃”“創新基金”等為何物。以上海為例,據記者了解的情況,類似的資金補貼就多達數種,而且是來自于不同的部門。類別既有國家級的又有地方性質的,譬如有科委資金項目、經信委資金項目、發改委項目。然而相當多的企業,面對明目繁多的各種補貼、基金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很多原本符合補貼條件的企業因對政策不了解而錯失申請機會或者申請失敗。
顯然政府相關部門的宣傳還不夠充分,企業對于補貼的政策、細則信息了解不夠。手拿資金的公共部門要想完全弄清楚整個行業、每家企業的情況,保證有限的資金發放給最應該補貼的行業、企業也是不可能的。如此雙方信息不對稱時很容易造成的情況是:一心做業務,本該補貼的企業沒補貼到位,個別懂得“研究政策”的企業反而順利拿到了資金。
“會叫的孩子有奶吃”,往往使得補貼的宏觀調節的效果大打折扣。根據最近審計署的報告顯示,2011年和2012年,中央財政預算共安排本級和轉移支付給18個省的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三款科目”資金達818.83億元,其中有348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占延伸審計資金額的2.6%。歷史經驗一再表明,有理由推斷2.6%的比例應該是“至少”。
“102個項目單位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取‘三款科目資金5.56億元;29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三款科目資金2.26億元用于生產經營、業務經費等支出;由于主管部門審核不嚴、第三方評審機構未盡責等,造成217個項目單位以‘報大建小、重復申報等方式違規獲得‘三款科目資金8.35億元。此外,還發現有些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的政策目標?!保瑥膱蟾嬷械姆诸悢祿梢钥闯鰡栴}資金中有八成以上竟然是以欺騙的方式直接獲得的。
天上掉餡餅?
記者通過在一家做政府資金補貼中介咨詢公司的人士那里了解到,該公司已經成功為數百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各種形式的政府無償資金資助。該人士表示“對于企業,如果申請成功了幾乎相當于白拿錢,為什么不試試看?而且我們是后付費的,只有企業拿到了政府資金后再支付資金比重10%左右的服務費。很多企業圖省心就直接委托我們操作了。而且說心里話,這樣也比企業自己去運作成功率高的多。因為我們項目經驗豐富,項目做多了自然‘應試技巧豐富,有時候甚至能夠幫助企業事半功倍?!?/p>
當記者追問,為何事半功倍,這里面是否有水分時。這位人士回答:“我們操作還算比較正規,適度包裝肯定會有,但還不至于完全造假。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這一領域關注的不太多,曾經聽說有個企業嘗到甜頭后跟另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表達了錢很容易拿的意思,后來這位朋友還真的靠虛假項目‘騙資金去了?!?/p>
“另外,圈子也很重要。有很多相關專家學者做顧問為我們提供專業寫作指導意見,而且同一個行業的專家們圈子也不大,平時大家也都有個交流。我們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認識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你懂的。”
結合他多年的咨詢經驗,記者向他詢問有何感觸。他說:“目前公共部門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還是不夠,服務意識也有待提升。某部門負責人酒后吐真言,‘我們是送錢的,難道還要我百般心思地在屁股后面追著給你企業? 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磥碜龊闷髽I、政府的好‘媒婆還是多少有些意義的?!?/p>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的了解這個特殊的市場,采訪結束時這位人士提供了兩張圖表,如圖1、圖2所示。
天使與魔鬼
不考慮復雜的現實社會,僅從經濟學理論上講補貼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使市場達到帕累托改進增加經濟福利,也可能適得其反。該補貼什么行業、整個行業的資金量多少、具體到每家企業資金量在多大、介入和退出的時間點、方式方法都決定著補貼是天使還是魔鬼。顯然這牽扯到復雜的經濟理論,同時又必須建立在國際局勢、宏觀經濟形勢、產業周期、產業政策、企業自身情況等一系列大數據的科學分析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天使而不是魔鬼。
事實上,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很多連帶問題,好心辦壞事的鬧劇歷史上并不鮮見。譬如可能導致某些行業忽略市場規律、過于超前、畸形發展,最近這些年,中國光伏產業就是很好的例子;譬如有可能長期違背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阻礙產業升級;譬如有很多出口企業,產品都是虧本經營的,長期靠出口退稅養活,甚至有些個人成立皮包公司專門騙取退稅。
以直接商品價格補貼為例,不僅對生產、消費以及交換產生影響,而且還可能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一系列更為復雜的現象。比如過度補貼刺激起來的過度需求和消費會產生虛假的市場信號,誘使生產企業釋放過剩的產能、宏觀經濟調控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導致人為的泡沫和危機。
此前,就有學者嚴肅指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有其內生規律。中國經濟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為造成的,人為干預過多,而且很多時候都是有待商榷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證明了計劃經濟是行不通的,那么將來是不是也會有一天來證明今天的很多經濟干預行為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