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
融合的誘惑
——全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現狀探析
幾年前,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借防腐反腐之風,席卷全國。其工作范圍涵蓋國土,財政,衛生,教育……諸多方面。可以說,只要涉及到政府資源,都屬于它需要“融合”的范疇。
這是一個充滿巨大想象力且充滿誘惑的空間,但同時又是一個讓人犯愁的范疇。機構的定位,人員的分配,制度的設置,幾乎在所有節點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甚至也不乏唱衰者。
但這畢竟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我們提出它的問題,目的在于解決問題。我們秉承著盡量客觀的操作方式,來還原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現狀,以及探討這些原有平臺的“融合”之術。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專題,和財政既有關系,又關系不是那么緊密。
公共資源是政府的重要資源,公共資源的交易又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行使好了職責,可以實現交易優化,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行使好,則有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權錢交易等等。
目前,一種新型的交易模式在全國各地開始慢慢展開,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是負責公共資源交易和提供咨詢、服務的機構,是公共資源統一進場交易的服務平臺。
其工作內容包括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療用品采購、司法機關罰沒物品拍賣、國有文藝品拍賣等所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等。
基于此,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可能意味著政府資源和部門事權的重新整合,政府理財模式的重構,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根據財權與事權的分割,如果財政做的更多的是“理財”,那么這一次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立,可以說是政府的“理事”行為。
本專題至少需要解決幾個問題:該機構如何設置?誰領導?如何運行?
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改變政府理財的模式?
解惑之一:機構設置
按照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涵義,它包含了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療用品采購、司法機關罰沒物品拍賣、國有的文藝品拍賣等所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全部納入中心集中交易。
一看便知,它的工作內容涉及到財政、國土、衛生、司法等機關。
那么,它“歸誰管”?
經過記者的了解和調查,情況五花八門。由于各省市(縣)原有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并不統一規格,有些地區甚至沒有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存在,因此更多的是按照“哪個原有平臺大,就基于哪個平臺”的想法來發展。其中按照管轄論,分為紀委牽頭單設機構,原有機構(政府采購中心,財政局政府采購處、招標局等)擴張等方式。在此基礎上整合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項目投資交易中心,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管理的國有資產轉讓信息服務中心(礦業權交易中心)等一些行業內分散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或機構成立的。
據了解,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并不增設過多的財政供養人員,而是利用原有各分離交易平臺人員來組成新的平臺。而在此過程中的建設資金,由各級財政撥付。其他省市多數如此。一些原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地區,也有利用原有場地作為新交易平臺建設用地的。由于新交易平臺工作較為復雜,人員較多等原因,需要辦公地點也較大,一般縣級都要在1000平方米上下。現有的建設模式一是整體改革類型(獨立新建),二是改造升級類型(在原有有形建筑市場基礎上改造),三是依托政務服務中心共建(依托行政服務中心場地)三種建設模式,各地通過實踐又提出第四種類型既依托銀行共建的模式。一些地方財政對記者表示,純新建設施對財政預算的壓力也較大。而一般政府要求建設任務在一年到兩年不等,如此“著急”,也對一些地區的財政預算造成了客觀上的影響。尤其是某些貧困的縣級財政。
在記者的采訪中發現,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許多地區的中心還都在建設中,甚至是在籌劃中。
除開建設費用不談,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對原有部門事權的一次巨大震蕩。
解惑之二:領導和運行
現有的資料顯示,新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至少與原平臺的行政層級相等。在我們的了解中,大多數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由當地紀委主管,由當地黨政一把手(二把手)掛帥,由上級黨政機關副職督導的形式出現。
當然,這里說到的領導,是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監督權處于誰的手中,第二層,是實際項目的領導權在何處。由于第二層屬于實際運行層面,我們先來說第一層。
以河南省焦作市提供的資料為例,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始建于2010年5月5日,是我國較早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省市之一。該中心為直屬市政府管理的正縣級全供事業單位,這與一些直接受市紀委管轄的中心有所區別。其實施的是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模式。這也是許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采用的模式。
那么要解決的第二層問題,就要看在運行中,該中心是否獨立?
這是一個多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難以回避的問題。目前,大多在建成投入運行的交易市場仍然是以各行業“入駐式”運行模式,各業務部門交易行為各行其事,分而不離,“換湯不換藥”,權力和利益關系隱形存在,行政干預難以杜絕,同體監督依然存在,甚至為權力尋租披上了合法外衣,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辦分離、規范運行”。
這是可以預見的現實,但也是這個新成立的部門無法逾越的障礙。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整合規范共性交易流程、優化流程設計,形成統一、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交易流程“八統一”的原則,意在打破行業壁壘,排除阻力干擾,變分類交易管理為流程交易管理,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有一定困難。湖南省某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處工作人員表示,也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做了和不做沒有什么區別”,因此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遲遲未成立。
原河北省財政廳科研所所長武永義表示,財政政策的實施,離不開黨政一把手的推動。其中涉及到更多部門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設和運行,牽扯到更多的,更深層的利益聯系。
解惑之三:政府理財模式改變
毋庸置疑,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起點是好的。從廉政建設來說,它給制度反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從財政制度來說,它讓政府的每一分錢花的都更加透明公正;從市場調控來說,它讓更多的市場因素介入到了政府理財當中。
那么它對政府理財的模式會有哪些改變?其一,問題還是在于財權與事權的同步交接上。河北省某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個新平臺的建立,往往面臨著原負責單位領導“事情你們做,給錢我點頭”的尷尬局面。許多地區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如此。那么何時能夠在各方努力下理順原管理部門和現有平臺之間財權和事權的共同交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才不會落為一句空談。而據我們的調查了解,僅有極少數的地方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達到了這樣的要求,而且在主管部門的強推背后,還需要承擔其他部門巨大的“人情風險”。
其二,理順財權與事權的交接工作之后,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將原有的項目縱向管理變為橫向管理,切分權力的蛋糕。如果無法推行,那么就如某中心工作人員稱,就是“將分別腐敗變為集中腐敗”。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全國的省市縣都要做,都在做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又何止以百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