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欣
日前我們走訪了沙河市轄區內的幾所鄉鎮財政所,看到了那里標準化建設成果。隨后,記者專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福昌,向這位做過這方面多項實地調研的學者請教了鄉鎮財政所建設中的相關問題。
《新理財》:如何完善鄉鎮財政的職能?鄉鎮財政所標準化建設,除了硬件水平的提升,還應包括哪些重要內涵?
趙福昌: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落實“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體制原則,鄉鎮財政所的建設逐步開始,隨著上世紀90年代鄉鎮經濟的發展壯大和分稅制的實施,鄉鎮財政一度達到鼎盛時期。在取消農業稅后,鄉鎮財政的職能被弱化或者劃轉,一些鄉鎮財政所甚至一度“空閑”??墒?,隨著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鄉鎮財政在資金管理和發放等各個方面的職能“短板”問題愈發突出,對其服務型職能要求也愈高。
從我們國家的行政層級來看,鄉鎮是直接面向廣大農村居民的窗口,是財政管理鏈條的終端。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我們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很多會直接落在鄉鎮層面。這些政策直接對著老百姓,每一步都要發放到位,鄉鎮財政管理在整個財政管理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鄉鎮財政標準化建設有兩層含義:硬件的提升是基礎條件和手段,目標是提供好公共服務。如何提供公共服務?科學合理的財政資金分配、運行和監管,提高資金的效益,達到科學化精細化。
《新理財》:鄉鎮財政未來如何進一步做好向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
趙福昌:這跟我們國家整個政府的職能轉型是同步的,服務型職能轉變跟財政預算管理就結合起來了。按照我們公共財政管理的理念,首先要做好預算管理,并由此延伸到對鄉村財務和資產的管理。預算要做好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細化、執行過程的程序化和強化以及預算監督的信息化和深化,并不斷推進項目資金預算管理的標準化。在資金監管的問題上,做到監管到位。
《新理財》:全面加強鄉鎮財政建設和管理的理想目標是什么?
趙福昌:鄉鎮財政所標準化也是我們剛才所說的預算管理標準化的一個要求。我們現在預算管理上要求各個部門實行定員定額的預算標準化,甚至延伸到包括資產配備都要達到相對公平的水平,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實際上鄉鎮財政所的標準化也帶有這個層面的含義,這方面就需要政府特別是財政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保障鄉鎮財政基本運行,下一步落實好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同時把預算管理及鄉村財政管好,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使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使成果惠及到老百姓。這一目標與我們整個國家財政管理的目標要求是一致的。
《新理財》:沙河市在推行鄉鎮機構改革的時候于2011年底將鄉鎮財政所由原來的垂直管理改為現在的人事權劃歸鄉鎮,您如何評價這種變化?
趙福昌:這是我們近十幾年來一直在探討的體制問題。全國各個地方也不完全一樣,我個人認為從財政的業務上來講,有條件的地方垂直管理可能更合適些。標準化建設不只是人員配備這些條件上達到標準化,更多的是真正從財政的職能上來完成。要推進預算管理的標準化,單靠鄉鎮高標準的預算編制可能自己都很難完得成,所以預算編制標準化等工作,還是依托縣級財政更好一些,具體執行可以放到鄉鎮一級落實。
《新理財》:這可能是很多基層財政人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在我們看來,這些基層財政人的上升渠道相對狹窄,其制度或體制原因是什么?
趙福昌:在我們國家這本身是個“金字塔形”,不單是鄉鎮財政所,其他的部門也是這樣,基層的流動性相對小,晉升機會也就相應減少。如果說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可以通過公開招考到更高層級的單位或崗位,整體環境的改變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