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春 周煌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中學生對于《高等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協調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興趣;思維;教學方法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12-01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理工科專業必修的公共文化課,學好《高等數學》對夯實專業基礎、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有重要輔助作用,而高等職業院校中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普遍不夠牢固,對《高等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高。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興趣和關注,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一道教與學的橋梁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本文將從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特色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門課程教與學的簡單認識。
一、課程目標
高職院校中參與高數這門課程學習的學生涉及面非常廣,包括會計、土木、模具、機電、汽修等專業,所以在課程目標設置上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一項服務
為專業服務,強調其對專業的服務和輔助功能,將專業課的教法、學法與公共課的教法和學法區分開來。
(二)兩個原則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必須適應學生的現實情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而不是研究數學的專門人才,必須明確一個教和學的把握。
(三)三條標準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的采取多方面的手段和方法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有興趣、學有基礎、學有成效。
二、課程內容
(一)內容安排
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完成課程目標在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要精挑細選,在大方向上力求使其受益于各個專業。
第一部分:預備知識,對初等數學進行一個簡單的復習與回顧,讓學生順利過渡到高等數學的學習中。第二部分:極限與連續,為導數學習作鋪墊。極限是導數的前提,而導數是積分的進一步發展與連續。第三部分:導數及其應用。導數是微積分的前提,同時在經濟領域中有較多的應用。第四部分:積分及其應用。四部分相互連續,知識點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知識點的遷移與鞏固。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單純的從知識點出發,只針對知識點而講知識點的話,這無異于應試教育的延續,突出不了職業教育的特色,也吸引不了學生的關注。所以在每章的開始引入不同的數學事例,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緒;而《高等數學》的學習必須服務于專業的學習,所以對應每章均以與相應專業領域結合的具體應用結束,讓學生意識到《高等數學》對其專業的輔助功能。并達到由此形成一個教——學——用的循環知識體系的目的。
(二)課時安排
根據各章節部分與專業的結合情況,將各個教學環節課時分配如下:
通過合理的課時安排與分配(主要強調討論課的重要性),力求使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得到一個合理、平衡、均衡的發展。
三、課程實施
課程內容確定以后,怎樣才能保證課程的實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生源廣泛,學生學習基礎不一致,或說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欠佳,組要表現在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基礎不好、學習習慣不良三個方面。要改變現狀,就要將接受性學習的方法與自主學習的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緩解學生“底基礎”和學習內容“高難度”的矛盾,以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學。
(二)創新思維教育
讓學生學有興趣,就要去除學生對數學的偏見,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活生生的,可觸摸的,而不是僵死的,解決的方法是將創新思維教育引入課堂。創新思維包括歸納思維、類比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數學與猜想。如果單獨就這些思想去講的話,很抽象,對學生而言沒有什么意義,必須要將他們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就要求教師站在數學的高度上,補充大量的數學歷史實例,引起學生的關注;若僅僅是讓學生有興趣也使毫無意義的,興趣必須與課程中德知識點相結合,使其對應與以上各種思維。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習的效果,一舉兩得。
(三)改良教學方式(教學四步曲)
低起點——降低目標難度,讓學生在最近區域得到發展;小步子——調控教學難度,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勤練習——加大訓練力度,加速知識的遷移;多直觀——采用表格、總結、箭頭、符號教學,直觀易懂。
(四)教學方法(角色互換法)
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嘗試,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學生從個體分析到集體的合作討論再到辨析提高再回歸于個體,形成一個分析——討論——辨析的循環思考模式,對學生日后生涯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師水平提高(四個魅力)
要完成以上教學,達到四個層次上升華,使學生愿意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想上《高等數學》課,那么每個高數教師都必須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這里將其總結為增加四項魅力。
文化魅力——加強數學文化素養,增強自身數學內涵;知識魅力——鞏固專業知識學習(自學,以教研室為單位相互學習,由學校外派學習),為學生解疑排惑;課堂魅力——活躍課堂組織教學,豐富語言表達;個性魅力——加強數學教師跨專業教育,解決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單一,不能服務于學生專業建設和學習的問題。
四、課程評價
(一)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
考試(0.8)+平時(0.1)+加分(0.1)
這里特別說明這種加分機制,加分主要針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課堂回答問題、角色互換時講解知識情況等。這是對學生的一種督促,更是一種鼓勵,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教學。在以往的考評中,大部分學生都是有分可加的,這說明學生對這種加分機制是比較認可的,興趣比較高,學習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二)課程改革的思路
教材——結合我院實際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使其直接作用于各專業領域,而不是泛泛而教,千篇一律。師資——引起學院對《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重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結構,使其更專業化。
五、課程特色
創新教學模式——將創新思維教育放在首位,引入課堂教學;
改革教學方法——挑戰傳統教學方法,利用“角色互換法”教學;改良教學理念——將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傳授轉向與專業知識結合的教育。
總之,在將《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由以往呆板生硬的模式轉變為生動、豐富和富有時代意義模式的道路上還需要繼續不停的探討和研究。在這條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