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霞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腐敗對一國的經濟增長有無影響,這一問題在經濟學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一種觀點是腐敗對經濟增長是有效的,它可以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Leef(1964)認為,因為腐敗可以放松政府所施加的無效率和僵硬的規制,所以它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本文就是通過我國在過去12 年GDP 增長趨勢與我國腐敗感覺指數在全球近180 個國家中的排位趨勢來證明leef 的觀點,腐敗在一定時期對經濟的增長是有效的。
最廣義地講,腐敗指道德敗壞者通過運用手中的權力來獲取私利的損人行為。
從發生領域上看腐敗一般會分為私人部門腐敗和公共部門腐敗。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討論公共部門腐敗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公共部門腐敗是指公職人員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違反公認準則(亨廷頓,1989),或背叛公眾信任(Dobel,1978),或為個 人利益出售政府財產或物品(Shleifer and Vishny,1993),從而造成公共財富的損失。公共部門腐敗的主要行為者是公職人員。腐敗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盜竊國庫、貪污公款,或在提供政府產品或服務時收取賄賂、徇私舞弊以中飽私囊。
在倪星的《腐敗與反腐敗的經濟學研究》提到了腐敗一般發生在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交界處,從腐敗發生的形式看一般分為交易型腐敗和非交易型腐敗。
交易型腐敗是運用權力直接獲取私利。直接貪污、盜竊、侵占、挪用、揮霍國家資產,統稱為貪污型腐敗。直接用權力間接換取私利、敲詐勒索、索賄受賄、收受第三方支付的賄賂,為賄賂型腐敗。主要通過尋租活動進行的腐敗,成為尋租型腐敗。
同時交易型腐敗又可分為互惠型腐敗、勒索型腐敗與瀆職型腐敗。前兩種腐敗主要是因為公共權力的濫用,政府能夠給行賄的當事人帶來超額利潤,比如資源開采權、項目實施中標等;在勒索型腐敗中,行賄人的目的是避免政府的體制流程帶來的麻煩,以降低成本,比如工商執照的申辦;而瀆職型腐敗在于公共權力的無為,政府官員不履行職責,放縱當事人通過行賄來進行應有的工作。見表1。

表1
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討論互惠型腐敗。
目前對于我國經濟是否有發展的一般通行的辦法是采用GDP的增長與否來衡量。
GDP 為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腐敗感覺指數CPI:是對10 個左右的覆蓋不同領域的調查進行加權平均,以企業界,風險分析家,一般民眾為調查對象,據其經驗和感覺對各國進行由10 到0 的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清廉程度越高,腐敗程度越低。
CPI 按降序排列,得分越低越腐敗,以10 分為清廉,低于5分為不清廉,低于2 分為腐敗猖獗。
在全世界180 多個國家中,排名越靠后,越腐敗;越靠前,越清廉。見圖1。

圖1
從全球178 個國家的腐敗程度概覽來看:發展中,落后國家腐敗猖獗;發達,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清廉。
從過去2001-2012 年在記錄的178 個國家中,我們選取5 個國家來進行具體研究。發展中國家代表:中國、印度、俄羅斯;發達國家:丹麥、美國,見表2。

表2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GDP2001-2012 年迅速擴大的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的腐敗程度排名成呈上升趨勢;GDP 平穩發展的老牌發達國家(丹麥、美國)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的腐敗程度排名變化不大。見圖2。

圖2
因為2012 年我國第4 季度的GDP 數據沒有出來,所以我們通過中國2001-2011 年GDP 的增長來具體看腐敗與經濟增長的聯系。見表3。

表3
我們可以得到如圖3 的我國GDP 總量發展趨勢:

圖3
我們再結合中國2001-2011GDP 總量與腐敗排名進行綜合分析(見圖4):

圖4
從中國2001-2011 年GDP 增長與世界腐敗CPI 排名的關系曲線來看GDP 增長與腐敗程度是成正比的,即GDP 在增長過程中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腐敗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腐敗促進了一國的經濟發展。
在中國2001-2011 年GDP 增長與 世界腐敗排名的關系曲線中,我們可以發現比較有意思的兩個地方:05 年到06 年中國的腐敗程度下降,從78 位提高到70 位,清廉度提高,同時06 年較05 年GDP 環比增長率下降,從Δ4.6 千億下降到Δ3.3 千億,下降36%;從11 年開始中國的腐敗程度開始逐步下降,但GDP 仍保持穩定增長。
對上兩點我們進行分析發現,06、11 年中國腐敗程度之所以會下降是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強烈影響。06 年3月4號胡錦濤主席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內涵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精神上開始抓廉政建設;同年9 月24 日陳良宇因嚴重違紀被立案檢查,從而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反腐決心,這對地方腐敗起到了有效遏制作用,中國清廉度提高;從11 年開始,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將進行新一輪換屆,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聯合印發《關于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的通知》,明確提出“5 個嚴禁、17 個不準”的紀律要求;8月20 日在《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中再次提出加強黨內監督、規范權力運行、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上述加強廉政政 策影響,國家CPI 逐漸提高。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下腐敗可以放松政府所施加的無效率和僵硬的規制,所以它促進了經濟增長;當國家政策發生調整使得公職人員腐敗成本增大時,那么該國的清廉度就會提高。
腐敗在特定時間段和一國相應的政策下可以放松政府所施加的無效率和僵硬的規制,它可以潤滑官僚機構,刺激官員 的積極性,為行賄、尋租者提供參政渠道、貨幣生產及流通渠道以促進經濟增長,所以GDP 年增加率高的發展中國家一般腐敗都比較猖獗,而發達國家因為已經有了完善的國家政策體制,所以很少腐敗,清廉度高。
[1]倪星.腐敗與反腐敗的經濟學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9(07):23-24.
[2]東方財富網數據中心,中國國內GDP 數據來源:http://data.eastmoney.com/cjsj/grossdomesticproduct.aspx?p=1
[3]透明國際組織網站:www.transparenc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