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才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30)
股權分置改革打破股權流動性分裂的格局并進入全流通時代,消除了阻礙中國上市公司發展的制度缺陷,使得資本市場的定價功能增強,有效改善了制度環境。股改后關聯交易行為和特征也隨之發生諸多變化。本 文選取了2000-2011 年(總共12 年)中國A 股全部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對股權分置改革前后關聯交易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其中2000-2005 年數據作為股改前樣本,2006-2011 年數據作為股改完成后樣本,所有數據均來自CSMAR 數據庫,相關計算與分析由作者整理而成。

表1 2000~2011 年中國A 股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發生頻率統計
表1 統計了全部A 股上市公司2000-2011 年發生的關聯交易頻率。數據表明關聯交易年度總頻率由2000 年的7671 次逐步上升至2011 年的52805 次,11 年時間里增大了588.37%。平均每家樣本公司的年度發生頻率也由2000 年的8.46 次穩步增大到2011年的23.82 次,平均復合增長率達10%。

表2 2000-2011 年中國A 股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發生金額統計
其次,我們再從關聯交易發生的絕對金額來看(上表2)。從2001 年的最低值15.09 億元到2010 年的最高值168.56 億元,整個12 年間關聯交易發生的平均金額呈現上下大幅波動狀態,并無一定趨勢。但我們能夠發現其中位數卻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從2000 年0.8 億元逐漸增大至2011 年的4.27 億元,同比增長了433.75%。

表3-1 2000-2005 年度全部A 股關聯交易頻率的行業分布

續表

表3-2 2006-2011 年度全部A 股關聯交易頻率的行業分布
根據表3-1、3-2 我們能發現關聯交易頻率分布表現出典型行業特征,近12 年主要集中于(括號中數字為平均頻率比例):制造業(60.82%);信息技術業(5.78%);批發和零售貿易業(5.23%);房地產業(4.97%)。以上四個行業的發生頻率合計占比高達76.8%,超過四分之三。對比來看,關聯交易頻率股改前和股改后有如下一些細微變化:

表4 關聯交易頻率主要行業分布對比
股改后房地產業排名由第2 位滑落至第4 位。從關聯交易發生頻率的絕對數字來看,2000~2011 年屬于發生在制造業的這一數字平均為15875.5 次,占總次數比例高達60.8%,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行業。合理的解釋是:1、截止至2011 年底,中國共有2320家A 股上市公司中60.17%是制造業上市公司;2、制造業產業鏈較為完整,供產銷相互依賴性強,無論處于哪個環節其關聯交易的概率都較大。
股權分置改革雖實現了股票市場的全流通,修訂后的《公司法》也對關聯方交易進行了明確的原則性規定,但對約束關聯交易行為并未產生決定性影響。針對新的制度環境下關聯交易的實際變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規范關聯交易:
監管上必須要立法為公,執法從嚴。正面上要引導培育大股東和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意識,努力建立信托責任觀的企業文化和社會認同;
統計分析表明關聯交易具有典型行業特征,絕大多數關聯交易都發生在制造業、信息技術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和房地產業,應對這些行業加強監督和引導,避免惡性關聯交易損害投資者利益;
獨立董事可以代表中小股東對大股東的交易行為進行監督,對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發表意見等。因此應繼續推行并強化獨立董事制度,可適當增大獨立董事比例和在董事會中的話語權,真正發揮其獨立監督之職責。
[1] 蔡奕.股份全流通后大股東行為變化及監管研究[R].深證綜研字第 0157 號,2007.
[2] 吳曉求. 股權分置改革再造資本市場[J].證券導刊,2006(1).
[3] 羅忠洲,司徒大年等.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研究[R].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二十一期聯合研究計劃項目,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