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虹 虞薇


摘 要:本文結合當前商業銀行經營的實際情況,初步對財務資源配置范疇和原則進行闡述,剖析目前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商業銀行戰略發展和價值創造為配置導向,就構建以戰略為引領的財務資源配置機制、提高財務資源配置效率等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資源配置;財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3)06-0051-04
財務資源是商業銀行內部一項重要經營資源,如何提高其配置效率、建立與經營發展戰略相協調的科學配置機制、充分發揮有限資源的保障和激勵功能、持續提升自身價值,是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財務資源配置綜述
(一)財務資源的定義
財務資源是指企業所擁有的資本,以及企業在籌集和使用資本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財務專用型資產,包括企業獨特的財務管理體制、財務分析與決策工具、健全的財務關系網絡以及企業擁有的獨特財務人員等。財務資源與資本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資本,財務資源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具體到商業銀行的財務資源,廣義范圍包括銀行經營管理活動中所涉及的資產資源、費用資源、資本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狹義的財務資源主要指納入銀行財務部門進行計劃和分配的費用資源等。限于篇幅和研究范圍,本文主要探討的是狹義范圍內的財務資源。
(二)財務資源配置的原則
商業銀行在財務資源有限的約束條件下,要想建立與經營發展戰略相協調的科學分配機制、充分發揮資源的保障和激勵功能、提高其配置效率,在資源配置過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則:
1. 效益性原則。資源的稀缺性,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對財務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將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因此,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益性理應成為財務資源配置所遵循的首要原則。
2. 三性協同原則。風險收益比率、成本效益比率、資產流動比率是財務資源配置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比率,也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這三個比率協同發生作用,才能實現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效用最大化。阻礙任何一個比率的優化,都會讓商業銀行的經營走向不良道路。
3. 可持續發展原則。財務資源配置的目標是服務于銀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而不是簡單地以資源換取業務增長或以節約支出降低成本為目標,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遵循可持續發展的配置原則。
4. 系統性原則。財務資源配置的各要素只有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緊密有機的財務資源系統,發揮出整體的合力效能。
5. 延續性原則。財務資源配置政策只有經過層層傳導并被各層級、機構、部門乃至每位員工充分認可、自覺執行后,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業務激勵和戰略指導作用。因此,為避免人、財、物以及時間的重復內耗,財務資源配置方式一經確定,在短期內不宜頻繁變動,應盡量保持其穩定性和延續性。
二、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已基本實現了由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向引導、調節業務發展的轉變,由被動、滯后的費用配置向超前、主動的費用管理的轉變,財務資源配置的內涵也得到了有效拓展。但是,受各種客觀條件制約,再加上財務資源配置方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其配置過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漸進過程。現有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資源配置缺乏整體規劃,目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錯位
當前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主要是以層級分配、縱向分配為主,即由總行向一級分行、二級分行、基層行進行財務資源層層分配的形式,基層分支機構具備一定的自主支配權。分支機構在進行財務資源再次分配時,往往以公司和個金等業務條線為依據進行資源配置,由此產生了縱橫資源配置的平衡協調矛盾,對全行各業務板塊和分支機構間整體協同效應的提升和綜合競爭力的提高造成了影響,降低了財務資源使用的效率。另一方面,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探索對業務條線的專項資源分配,但業務條線在進行資源再分配時往往只是關注本條線的業務發展規劃,并未考慮到全行總體財務約束和戰略意圖,在資源分配目標上與全行目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錯位,造成局部資源緊缺寬松并存的現象,財務資源配置難以形成合力。
(二)財務資源配置指標較為單一
傳統的財務資源配置模式主要考慮了銀行現有的業務活動及其成果,在分配方式上往往只采用單一的配置指標,如成本收入比或收入費用率等指標,這樣的配置模式存在一定短期性和滯后性,不僅忽略了銀行長期戰略計劃和未來發展目標、難以實現商業銀行的戰略愿景,也不利于最大程度上發揮財務資源的激勵效能。因為成本收入比等指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但卻難以直觀地說明費用耗費同費用所得之間的相互關系,難以清晰地提供財務資源優化配置的方向和實施路徑,從而不能發揮有效的指引作用。
(三)財務資源配置政策未能貫徹延續性
為了追求漂亮的年度業績報表,受外圍環境、經營狀況、績效考核等復雜因素的交互影響,商業銀行在財務資源分配上往往過于注重短期業績增長的激勵,重視資源使用的既得利益,而輕視戰略發展配置和價值創造觀念。銀行每年都調整其分配政策,導致可獲得財務資源總量不穩定、缺乏延續性。這不僅造成基層行在財務資源使用上的行為短期化,也不利于自身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財務資源配置政策傳導形式簡單化
通常商業銀行財務資源分配政策是由財務部門起草擬定,經過分行上層(行務會、董事會)集體決策后,布置和安排基層各機構、部門和員工等主體執行,即傳統的上命下行式的傳導機制。全行財務資源的配置目標是什么、配置意圖何在、如何盡可能獲取更多的財務資源等類似問題如果不能全面地與基層進行溝通和傳導,得到各層級、機構、部門以及員工的充分認識和了解,就可能導致財務資源在具體配置時偏離全行的戰略意圖,使原本清晰的目標變得模糊和分散,財務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將財務資源分配政策經過層層傳導并激勵基層各機構、部門乃至每位員工將其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有效形成整體的執行合力,發揮出財務資源配置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