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100710)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COETZ)是指在國家統籌指導下,國內企業在境外建設或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產業鏈較為完整、輻射和帶動能力強的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如開發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工業新城、自由貿易區、自由港以及經濟特區等。2006—2007年,經過商務部兩批招標投建,我國已批準建設19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和東歐等地區。經過6年多的穩步推進,這些境外經貿合作區均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截至2012年7月底,中國企業已在13個國家開工建設了16個合作區,其中9個通過中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確認考核。但總體上看,受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法律等因素影響,我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進展緩慢,僅有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和泰中羅勇工業園等少數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其他多數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還處于拆遷、平整土地或建設廠房等階段。本文著眼于總結目前發展比較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經驗,以期為其他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提供借鑒。
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由中國有色礦業集團運營,籌建于2003年,于2007年2月正式揭牌,是我國在非洲建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也是贊比亞政府宣布的第一個多功能經濟區(相當于我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有色集團立足于贊比亞有色金屬資源優勢,將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定位為“以有色金屬工業為主,延伸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鏈,適當發展配套產業和服務業,建設具有輻射和示范效應的有色金屬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園區”。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由兩個分區組成,一個是謙比西銅礦區,位于贊比亞銅帶省卡魯魯西市謙比希,由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規劃面積為11.58平方公里,以銅鈷開采冶煉為主,擬向電解和加工方向發展,目前已有17家企業入駐。另一個是盧薩卡區,面積為5.7平方公里,距離機場和坦贊鐵路較近,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規劃建設輻射非洲的物流中心、科技中心并開發房地產。截至2012年,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基礎設施投資累計超過1.4億美元,已有21家企業入駐,吸引投資近12億美元,實際完成投資超過1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1.2萬個就業機會,被譽為中國“發展最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
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于2007年11月獲商務部批準,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由天津泰達控股與中非發展基金合作成立的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和管理。該園區產業定位為紡織服裝、日用輕工和冶金冶煉,并著力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園中園”,即“石油裝備產業園”、“高低壓電器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和“新型建材產業園”。截至2012年底,占地1.34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已經完工,累計投資近7000萬美元,建成8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4萬平方米的綜合配套服務區等公共設施,吸引了江蘇牧羊集團等45家國內大企業入駐,吸引投資額近6億美元,為當地提供2萬多人的就業機會。另外,合作區內共有中外方的配套服務機構12家,其中包括蘇伊士運河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中海運公司、韓進物流、陽明海運和蘇伊士運河保險公司等機構。未來將完成6平方公里拓展區的建設。
泰中羅勇工業園,位于泰國羅勇地區,由中國華立集團與泰國安美德集團合作開發,是中國確定的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也是一個主要面向中國投資者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泰中羅勇工業園于2006年3月開始開發建設,2006年8月經全國招標、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規劃占地1.5平方公里,二期規劃占地2.5平方公里,三期占地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一般工業區、保稅區、會展中心、物流基地以及配套的商業生活設施。泰中羅勇工業園依托泰國這個東南亞汽車生產中心,把產業規劃主要定位于汽配、機械、建材、家電和電子等產業。截至2012年,已經開發超過1.5平方公里,各項設施完善,吸引41家企業入駐。

表1 三大境外經貿合作區基本情況
三大境外合作區在區位選擇上都集中在區位交通條件較好的區域。例如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金三角地帶,坐落于埃及蘇伊士灣畔,緊鄰蘇伊士運河,距離埃及第三大港口——因蘇哈那港僅2公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使合作區的企業可以實現設備材料的國際采購和產品的全球銷售。泰中羅勇工業園位于泰國東部海岸、靠近泰國首都曼谷,緊鄰羅勇府331號高速公路,距離泰國最大的深水港廉差邦僅27公里。園區周邊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十分發達,非常適合加工轉口型企業發展。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臨近機場和坦贊鐵路,物流條件較好,可以使合作區內企業快速地將產品運往其他地區。
三大合作區相對其他經貿合作區發展較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合作區享有的支持政策和我國地方政府對入區企業給予的特殊政策。如為支持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的建設,2008年9月中國有色集團與贊比亞政府簽署了《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投資促進和保護協議》,贊比亞政府將賦予入區企業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為支持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和推動企業“走出去”,2011年1月1日,天津市政府發布了《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投資項目資助試行辦法》,對天津市入區企業在運營費、廠房租金和區內中方人員伙食費等方面給予財政資助,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合作區的開發建設。泰中羅勇工業園區享受泰國最優惠的第三區政策,并且是享受三區政策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工業區,見表2。
為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并規避風險,目前我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數采取了與當地企業合資建設方式,三大經貿合作區也均選擇了與當地企業合資方式。如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謙比西銅礦區由中國有色集團與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投資、運營和管理。中國有色集團承擔全部投融資義務,占合作區發展公司股份的95%,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將謙比西銅礦區41平方公里的地表土地使用權提供給合作區無償使用,占合作區發展公司股份的5%。為推進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2008年7月,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5%)、天津開發區蘇伊士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持股5%)和埃及埃中合營公司(持股20%)合資組建了埃及泰達投資公司,作為合作區項目開發、建設、招商和管理的實施主體。埃及泰達注冊資本金為8000萬美元,中方持股80%,埃方持股20%。為加快推動合作區建設步伐,天津泰達控股投資公司與中非發展基金合作于2008年10月成立了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非發展基金投資2400萬美元,并由中非泰達替換泰達控股,成為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境內投資主體。泰中羅勇工業園也是由中國華立集團與泰國安美德集團合作開發的,其中泰國安美德集團是一家專業的工業園區的開發商,在泰國擁有的工業園每年產值約占泰國GDP的8%。

表2 三大經貿合作區享有的優惠政策

資料來源:根據各經貿合作區網站資料整理S
合作區建好投入運營后能否提供完善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合作區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大經貿合作區在投入運營后,都為入區企業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如贊比亞經貿合作區對入區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協助解決企業在贊比亞投資的服務需求。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除了為入區企業提供保潔、保安、綠化以及維修等基本物業服務外,還提供包括法律咨詢、證件代辦以及招聘代理等軟性服務。合作區內還設有中餐廳和面包房,并修建了體育館、健身房、員工俱樂部和圖書館等設施,豐富了入駐企業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合作區與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了聯合培訓中心,面向合作區企業,為埃及員工開展公共漢語、專業漢語和中國文化培訓等。泰中羅勇工業園專門設立了一支由中泰員工組成的專業團隊為入園企業提供一站式投資服務,入駐企業從投資前的商務考察、政策咨詢到土地產權辦理、公司注冊、BOI優惠申請,再到工程承包、會計稅務服務推薦、員工招聘與培訓,甚至向泰國當地銀行融資,都可以享受到細致周到的服務。
從盈利模式和資金運行來看,由于合作區的建設周期較長,三大合作區基本上采取了“邊投資、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的滾動發展模式,即“購買土地——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工業廠房——通過租賃廠房、商務辦公樓宇、出售工業用地的方式進行招商引資——回收部分投資”,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項目所在國投資環境方面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但對于不同的經貿合作區,由于投資主體性質不同,盈利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別,如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的投資主體——中國有色集團由于從事謙比西園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因此謙比西園區的盈利主要來自礦產開采加工。而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則依靠出售出租前期開發的1平方公里內的廠房、公寓、倉庫與寫字樓等房地產盈利。
1.在區位選擇上,境外經貿合作區一定要選擇區位交通比較優越的地區,特別是港口相對發達的地區。
2.在投資方式上,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投資主體如果資產不是十分雄厚,則應選擇與當地企業合資建設合作區,易于獲得當地政府支持和有效規避風險。同時,在股權占有比例上,中資企業要占有一定的控股比例,這樣有利于增加中資企業在合作區開發的話語權,降低協調難度。
3.在運營模式上,三大經貿合作區中,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投資主體——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擁有豐富的開發區運營經驗,泰中羅勇工業園投資的合資企業——泰國安美德集團也是專業的工業園區的開發商,僅有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的投資主體——中國有色集團缺乏相應的開發區開發和運營經驗,但中國有色集團是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的核心企業,其合作區產業發展都是圍繞有色金屬開采、加工上下游環節開展的,因此對合作區管理和運營能夠較好地控制。
4.在盈利模式上,境外經貿合作區盈利基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開發礦產資源獲得收益,如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另一種是以出租開發好的土地、廠房來回收投資,如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和泰中羅勇工業園。目前,多數的合作區選擇的是第二種方式。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兩種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在招商引資時,注重將合作區與高成長、高盈利性項目相捆綁,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合作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5.在產業選擇上,既要符合合作區所在國的資源、經濟和產業發展條件,也要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政策,選擇當地具有資源優勢、政策支持和發展潛力較大的產業。同時,對于作為合作區內核心企業的投資主體,在產業定位上一定要與企業自身業務緊密結合,圍繞企業在投資國主營業務和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進行合理的產業定位。
1.建立健全政府間合作溝通機制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離不開中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協作。境外經貿合作區投資企業及所屬省政府要積極推動中國和東道國政府簽署關于建設經貿合作區的政府間框架協議,建立兩國政府間的磋商機制,為合作區的整體發展提供指導。同時,推動成立由中國商務部和東道國外資投資促進中心、海關總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合作區工作委員會,并設立合作區聯合辦公室,處理合作區日常工作,并組織協調解決合作區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全方位、多層次爭取政策支持
境外經貿合作區投資企業及所屬省政府要加強與東道國地方政府溝通,推動當地政府盡快完善合作區內金融、貨代與清關代理等公共服務條件,進一步明確對入區企業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積極爭取更優惠的經濟特區政策。比照浙江、天津等省市政府對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優惠政策,出臺境外經貿合作區扶持政策,推動各省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同時,資金問題是制約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關鍵問題,為保障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持續開發建設,要積極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為合作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3.建立境外投資風險防控預警機制
在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當地政治、經濟等方面變化所產生的風險,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一旦任何風險發生,盡量減少對入區企業的影響。一是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風險防控平臺,重點關注東道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動向,以及金融、稅收外匯等經濟制度和相關法律制度變化,定期向在東道國投資的企業通報境外安全信息,及時發布安全預警;二是加強與駐外使領館聯系與溝通,利用駐外使領館,對東道國安全信息進行收集、評估和預警,并及時對投資企業進行一線指導、管理與巡查,幫助企業規避和應對風險;三是認真研究中國商務部境外經貿合作區辦公室先后于2010年8月17日和2011年4月12日分別發布的《關于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風險防范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合作區風險防控和安全防范的政策依據和基本要求》兩個文件,制定境外經貿合作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對合作區建設過程中的投資風險、信用風險和勞工風險;四是建立權威的風險預警系統,根據東道國政治、經濟和法律等變化,建立觀測指標體系,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定期預測,分級別設定應對方案,提高企業應對風險能力。
4.加強入區企業與當地人才培訓
要促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當地人才培養和開發,應通過與當地公立學校和一些私立學校合作,培養適應合作區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升人才層次和水平。同時,要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加強對入區企業的系統培訓,使其充分了解東道國的風俗習慣、法律制度等。規范入區企業經營,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勞工合法權益。尤其是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中,要加強企業在生產條件、生產安全和員工權益保障方面的培訓,使入區企業經營符合當地法律規定和要求。
[1]張菲.中非經貿合作區建設模式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13(3):34-39.
[2]馮維江,姚枝仲,馮兆一.開發區“走出去”: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實踐[J].國際經濟評論,2012(3):153-170.
[3]高潮.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六年回眸[J].中國對外貿易,2013(2):30-33.
[4]洪聯英,張云.我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與企業“走出去”戰略[J].國際經貿探索,2011(3):48-54.
[5]張廣榮.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政策探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3(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