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召敏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80)
1.科研機構
目前,東部地區共有602家科研機構,其中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和遠東分院最具代表性:西伯利亞分院現有工作人員29631人,其中科研人員8878人(155名院士,1853名科學博士,5075名副博士),包括9個地區研究中心,75個研究所和工藝設計單位,100多個科研站以及一系列俄羅斯最大的研究設備綜合體,其在新材料、光電子與激光技術、生物化學技術、催化技術、信息技術及多門類儀表制造技術等尖端科技領域一直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遠東分院現有工作人員7400人,其中科研人員2543人(34名院士,344名科學博士和1172名副博士),包括6個地區研究中心和35個研究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遠東分院主要在與資源開發有關的基礎理論和重點項目應用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如海洋工藝、地質學、生物工程與材料科學等。
2.科研人員
從科研人員總數來看,東部地區科研人員流失嚴重。2000年東部地區科研人數為76661人,2011年減少到66201人,十年間減少了10460人;從科研人員的類型來看,研究人員居多,其次是技術輔助人員,而技術人員偏少:2011年,東部地區科研人員中研究人員有33292人,占東部地區科研人員總數的50%,而技術人員僅有7545人,占東部地區科研人員總數的12%,如圖1。
3.科研資金

圖1 2000—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科研人數情況
從科研資金投入總量來看,東部地區的科研資金投入穩步上升。2000年東部地區的科研資金投入為6476.8百萬盧布,2011年上升到51818.1百萬盧布,十年間增加約8倍。但從科研資金投入強度(科研資金投入占GDP的比重)來看,東部地區科研資金投入強度明顯不足,2000—2010年東部地區科研資金投入年平均強度為0.73%,而西方發達國家科研資金投入強度普遍在2.5%以上,如圖2。從科研資金投入結構來看,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最多,其次是應用研究,最后是試驗發展。2011年,東部地區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方面的資金投人分別為22173.9、10138.2和17313.4百萬盧布,分別占東部地區科研資金總投入的45%、20%和35%,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三者的比重分別是15%、25%和60%。可見,俄羅斯東部地區基礎研究資金投入較高,應用研究資金投入略低,試驗發展資金投入明顯偏低,資金投入結構不夠合理。
1.專利
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專利申請量為4447項,專利授權量為357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238項,占專利授權總量的62.6%,見表1。由此可見,俄東部地區的發明專利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專利授權的質量較高。但發達國家該項指標都高達75%以上,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圖2 2000—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科研資金投入情況

表1 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單位:件
2.技術貿易
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450項,合同成交金額達8268.3百萬盧布,其中技術出口合同290項,金額為2839.3百萬盧布,技術進口合同160項,金額為5429.0百萬盧布,見表2。由此可見,俄東部地區技術貿易呈現貿易逆差現象,說明東部地區的技術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弱,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

表2 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技術貿易情況單位:項;百萬盧布
3.創新產品
從創新企業來看,2011年東部地區實施科技創新的企業數比重為10%,較2000年的6.2%增長了3.8個百分點,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在逐步提高,見表3。但西方發達國家創新型企業比重普遍在40% ~50%以上,因此東部地區的企業創新活躍程度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從創新產品產值來看,2011年東部地區實現創新產品產值376956.7百萬盧布,占全部工業品產值的11.3%,見表3。其中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創新產品產值為270353.3百萬盧布,約占東部地區創新產品總產值的71.72%;其次為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船舶、飛機、空間飛行器及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分別占創新產品總產值的3.8%和3.78%,制藥業、紙漿以及造紙業等行業的創新產品則相對較少。

表3 2000—2011年俄羅斯東部地區創新企業與創新產品情況 單位:%;百萬盧布
雖然東部地區的科研資金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在科研資金投入強度上卻明顯不足。其原因在于:1.俄羅斯經濟發展不穩定,東部地區經濟又相對落后,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均面臨資金短缺的壓力,財政支出有限,而這些財政支出往往又會偏重于國防和自然資源領域;2.俄羅斯的整體投資環境較差,東部地區的投資環境更差,國內資本和國外資本對東部地區的投資熱情普遍不高,即使有投資意愿也往往傾向于自然資源領域。
近年來,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科技人才呈逐年減少趨勢。其原因在于:1.東部地區氣候惡劣、經濟落后而且基礎設施不完善;2.科研資金投入不足,致使科研人員的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低下,進行科研活動所需的技術設備得不到滿足,科技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十分艱苦。
雖然東部地區科研成果豐厚,但真正轉化成生產力的卻很少,致使東部地區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其原因在于:1.東部地區缺乏充足的科研資金。一項科研成果從研制到中試、最后到試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越到后期投入越多,三個階段的資金投入比例大體為1:10:100,而資金的匱乏使得東部地區的科技成果多數只處于研發階段或中試階段,很難進行二次轉化和試生產;2.科研體制不合理。東部地區的國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是進行科研活動的主體,而作為技術應用部門的企業則被長期排斥在體制之外,加上兩者之間缺乏行之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渠道,致使其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很多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被閑置。
俄東部地區的科研主體為國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企業則普遍缺少創新動力。具體而言,從東部地區的大型企業來看,多數大型企業屬于國有或國家控股企業,并且以資源型企業為主。這類企業資金實力雄厚,具備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但普遍缺乏科技創新的動力。因為它們只依靠資源的壟斷、開發和生產就可以賺取豐厚利潤,并不愿意為未來不確定的市場和收益進行科技創新,從事的科研創新活動也僅僅局限于資源領域。從東部地區的中小型企業來看,由于在市場準入、獲取資源、行政審批和融資等諸多方面存在限制,東部地區的中小型企業始終處于市場競爭的弱勢地位,創新能力有限且創新動力不足。
1.加大對科研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的科研資金投入體系,并努力改善本地區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支持東部地區的科技發展;2.加強對資本流向的適度引導,使資本在自然資源領域和科學技術領域、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間合理分配,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1.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促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為科技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后備人才;2.適應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對知識更新和技能水平提高的要求,加強在職培訓,促進在職專門人才知識更新和理論水平的提高;3.提高東部地區科研人員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為其提供現代化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以穩定現有的科研隊伍,防止科技人才的進一步流失。
1.以市場為導向,建立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體制,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增強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使高校和科研機構真正走向市場;2.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園區等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平臺,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企業集群,提高產業集聚能力和技術擴散能力,以支持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活動;3.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通過與其他國家共同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或某些環節的投資與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
1.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方面,俄政府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補貼、銀行貸款與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積極拓展間接融資渠道;另一方面,要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體系,鼓勵中小企業上市,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2.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法律保障體系;二是要消除政策歧視,簡化中小企業設立及審批手續,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三是要減輕中小企業的財稅負擔,對中小企業尤其是進行科技創新的中小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3.東部地區應把握俄羅斯加入WTO的有利時機,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使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培育自身競爭力,從根本上增強企業的創新動力。
[1]郭力.俄羅斯東部地區高科技產業水平及對外產業政策[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7(9):10-14.
[2]鄒秀婷.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創新經濟[J].俄羅斯中亞東歐場,2007(4):23-27.
[3]葛新蓉.俄羅斯遠東地區創新發展的問題與路徑分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6):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