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自立
匯聚民意 凝聚智慧
——上海代表團代表議案建議綜述
文 李自立
“這個議案很好,請留下這位代表的聯系方式,我們今后在立法調研中可以邀請這位代表參與。”大會秘書處議案組的同志指著上海團的一件議案說道。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對上海代表團議案建議的這種肯定同樣來自媒體記者。許多來上海代表團采訪的記者說,上海代表團的議案建議成為他們集中報道的主要內容。
議案16件、建議94件——這是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海代表團的代表交出的一份履職成績單。代表們著眼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結合自身行業,提出許多具有較高研究和參考價值的議案和建議。
“上海代表團議案醞釀過程很有特點,這下我們新聞報道就有‘料’了。而且代表團里的市領導全程參與,這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許多媒體記者在參加上海代表團的議案醞釀會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如何讓代表議案的醞釀過程更加充分、合理、有序?上海代表團的做法是:在赴京前就提醒代表做好提出議案建議的準備工作。在赴京后的第三天,組織全體代表參加全團議案醞釀會,請所有準備提出議案或重點建議的領銜代表詳細解讀提交議案或重點建議的初衷、主要內容和具體方案。其他代表則認真聽取,對想要附議的議案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數。待領銜代表介紹完畢,所有的議案就進入一個“流水線”操作的環節,即附議的過程。代表們也并不是每件議案都“來者不拒”。附議的審慎,本質上也體現了代表履職的責任心。對有些議案建議有更好的意見,代表們還會找領銜代表商榷、討論,并積極提出補充完善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說,上海代表團提出的議案建議是凝聚全體代表集體智慧的結晶。
復旦大學傳媒與輿情調查中心在今年市人代會后作了“上海市民對2013年全國‘兩會’的認知與評價輿情調查”。調查顯示,在諸多“兩會”議題中,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最受關注。而這兩項與代表議案建議的聚焦點高度契合。
從本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議案建議的內容來看,涉及面比較廣泛,包括經濟轉型、民生改善、社會管理、文化發展等諸多方面。這些議案建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緊密相連。代表們最為關注的當屬“生態文明建設”,大會期間代表共提出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以及制定《環境教育法》等4份議案,還提出了加強長江口飲用水水源保護,將生態文明建設入憲,切實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有效改進空氣質量,暫停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建立全國聯網的大氣、地表水、土壤以及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與預警系統等5份建議。
代表們聚焦的第二個熱點問題就是食品安全。有3份議案從不同角度對《食品安全法》提出修改意見:陳戌源代表從修改《食品安全法》入手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體制、立法盲點、安全標準等提出意見建議;沈志剛代表從目前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對《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具體條款逐一提出修改意見;賈偉平代表則從一名醫生的角度,強調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食品添加物質事先強制備案登記許可條款。另外,還有建立預防為主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一步規范食品添加劑等3件建議。
代表們聚焦老百姓關注的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議案建議的形式提出來,充分顯示上海代表反映民聲、集中民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與法律有著天然的聯系。這次16件議案全都是立法案,其中有3件提出制定法律,13件是對法律提出修改意見。另外有14件建議涉及法律的修改完善。從法律分類來看,這些代表議案建議既涉及一般法、又涉及特別法,既涉及實體法、也涉及程序法。今年代表對一般法、程序法的關注比以往增加了。比如,民法專家孫憲忠代表根據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科學立法”的要求,提出按照民法典的立法體例,將《民法通則》編制成為“民法總則”;并在制定我國“民法總則”之后,順勢盡快編制我國《民法典》。又如,林蔭茂代表提出行政檢察作為檢察監督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使行政訴訟監督職能時,現行《行政訴訟法》僅有兩條原則性、概括性的法律依據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她建議在修改《行政訴訟法》中,設立專章對行政訴訟檢察制度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定。
從議案文本的規范性來看,代表提出的議案都按照全國人大和法律的有關要求,附有具體的法律草案文本和說明,并進行詳細的立法論證。比如3件提出制定有關法律的議案,都附有周密的建議方案和詳細條款。另外,許多與立法有關的建議,都按照議案的標準來撰寫。這些也都充分體現了上海代表的素質和水平。
今年是本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會議。上海團的59位全國人大代表中,有六成左右是新當選的代表。代表們提出的議案與往年相比并不是最多的,但是代表們繼承了上海代表團的良好傳統,繼續保持議案建議的高質量和高水平。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是僅僅靠會議或會前幾天“臨時抱佛腳”就可以實現的。代表們在上海就做足了“功課”。在赴京前,代表們認真參加初任履職學習和會前活動。這次初任履職學習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經驗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代表們認真收看了中央和全國人大組織的專題報告視頻,學習了憲法和代表法,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有關領導的講話。幾位連任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還交流了如何執行全國人大代表職務的做法和經驗。
“功夫在會外”,這是許多新代表參加了初任履職學習的深刻體會。因此在會前代表們在深入實際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緊密結合本職工作、以及自身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精心準備議案建議。如楊邁軍代表結合本職工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長達45頁的議案文本。他說,“形成這個議案所參閱的材料更厚”。本次會議期間,代表們都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認真準備議案,力求案由清晰明確,案據充分有力,方案詳實可行,因此所提議案全部被大會列為正式議案。其中,有5件議案是由新當選的代表領銜提出的。
“我們回上海后,還會組織我們參加什么活動嗎?”一些新任代表在會上就在積極詢問閉會期間的活動。如何認真做好代表工作,切實保護好新一屆代表的履職積極性和熱情?這成為擺在上海人大代表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根據常委會領導要求,梳理了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規定動作”和上海人大的“自選動作”。會后,將認真組織好代表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參加執法檢查和履職學習等有關活動;繼續圍繞全國人大的重點立法和監督項目,組織開展專題調研、集中視察和走訪代表活動;同時還將繼續探索做好代表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代表議案和建議的質量,更好地發揮代表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主體作用。這既是新代表履職的新任務,也是對新一屆代表工作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