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昆
十年前,美國借口消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十年后,全世界人們發現,在伊拉克,除了觸目驚心的鮮血與滿目瘡痍的家園外,什么都沒有發現,但是不聽話的薩達姆卻被美國大兵送上了絞架,可見輿論宣傳的重要性。
與十年前相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手機3G網絡和微博等新型信息傳播渠道的廣泛應用,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以信息發布與傳播迅速、參與群體龐大、實時交互性強等特點成為影響社會的重要工具。而網絡謠言更是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人們固有的獵奇心理與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在別有用心者的精心操縱下,綁架輿論,蒙蔽公眾,傷害當事人。近期,一系列針對農信社的負面報道造成的聲譽風險就是明證。
農村信用社業務的核心是信用,社會公眾的信任是生存的根本。隨著金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農村信用社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博取社會公眾的信任與贊譽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必須高度重視和積極防范網絡謠言而導致的聲譽風險。
防范網絡謠言,控制聲譽風險,重在監測責在疏,要形成聲譽風險防范聯動機制。一是建立主流媒體協作互動機制,形成主動的輿論環境,樹立艮好的社會形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負面信息的刊登和傳播。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領袖”作用,讓權威的聲音壓倒“小道消息”,如若不然,“信息饑渴”的人就會做出猜測或者感到焦慮,而謠言恰好是他們飲鴆止渴的最好艮飲,謠言也就有了傳播的空間。二是建立輿情監測引導機制。成立輿情監測隊伍,密切關注輿情動向,對不良苗頭和重大輿情動向早發現、早處置、早引導;建立應急反應機制,對一些突發的事件,要反映迅速,針對媒體主動披露問題,及時提出補救措施和解決方案,通過公開澄清、跟貼評論、記者深入報道等方式引導輿情,及時消除負面輿論的影響。決不能試圖通過堵窟窿,拒絕采訪來消除影響、解決問題。三是建立依法維權機制。設立法律風險部門,聘請一批有專業知識、懂業務的人員,專門解決矛盾和糾紛,通過加強維權活動,對那些別有用心、故意、惡意散布謠言和虛假信息的行為堅決依法予以打擊,使造謠者不能興風作浪、蠱惑人心。同時,在維權過程中增強公信力,提升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