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強 蔣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廣西北海 536000)
體是“人”和“本”的結合,體育本質上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中共十八大報告為我國未來體育事業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對我國體育文化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和外延,踐行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把握以人為本。這既是對體育工作者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更是體育工作者所肩負的重要責任。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的實習作為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向社會復合型人才轉型的重要過程,通過教育實習可以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專業素質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檢驗,有效提升其綜合素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社會體育專業于2005年9月開始招生,至2012年9月共招收349名學生,為四年制本科專業,目前在校生202人。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高素質、有理論、懂實踐、會動手”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的目標與其是相一致的,能夠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對學生良好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以及其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關注“人”的發展,特別重視“人”的自主發展。學生的發展是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的根本目的,貫穿實習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其過硬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促使其良好就業是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必不可少的基礎與前提。同時人是有能動性的,與生活、工作環境有一種交互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自主的發展。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的實習形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可以自主選擇的實習環境,使其能夠促使學生在與其相關的實習和實現活動的交互作用中有意識的培養了全面發展。
社會體育專業在我國開辦將近20年,據調查發現,開設社會體育專業的本科院校約194所,其中獨立院校約25所。當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主要實習模式為集中實習、分散實習、分段實習、頂崗實習等模式,其中集中實習模式是當前大多學校所普遍采用的實習方式。這些實習模式的改良主要從學校和實習單位的角度出發,集中于實習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上,雖然突破了傳統實習模式比較封閉單一的局限性,卻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度思索上體現不是非常明顯。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將從學生自身出發,結合其他實習模式的優點,“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為主要表現形式,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著力于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在教授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獨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價值判斷、自我反思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目前社會體育專業在高職高專的教學中重職業技能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學重理論知識的雙重影響下,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應秉承兩者各自的優點,為社會輸送既具有較高技能水平又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應用型人才,而這與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的內涵不謀而合。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貫穿整個教育體系的始終,決定著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的內容和設置,是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標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統一。通過課程安排,使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內對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素養等方面“預實習化”,從而在實習階段內能夠有效的實現專業能力“預社會化”,依托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有形、無形結合,已達到高效能的實習效果,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學校的教學定位、教學方針、教學質量也能夠在社會評價體系中得到反饋與檢驗,為實習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提升提供空間。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要求在每一個學期,按照“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進行系統化。根據表1社會體育實習教學環節表,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別通過實習講座、認識性社會實踐、工作性社會實踐、課外技能訓練與創新實踐、體育綜合強化訓練為主等手段將實習教育滲透入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早期的觀摩、到中期的預實習、后期的實踐反思,層層遞進,逐步提高,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階段性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自我學習能力,促成其專業自主能力的形成。
具體表現在其“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的實習形式上。“分小組實習”可以理解為學校規定實習起止時間,以3~5人志趣相投的實習生為單位,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的實習模式,這不僅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實習方式,實際上也是個性化的實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較高的實習模式。我校社會體育專業招生生源相對集中在10個省份,且大部分集中在太原市、大同市、桂林市、柳州市等21個城市,為“分小組實習”的建立以及實習基地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變被動接受安排為主動出擊,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通過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實習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家長的力量,幫助學生完成實習教學工作,甚至就業工作。另外,針對部分實習生就業意識不明確,或暫時找不到相關實習單位的學生,依靠學校的力量把他們集中起來,在學校周邊城市的實習單位,進行集中實習,為學生提供就業平臺。“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形成一個開放的體系,實現與社會這個“第二課堂”的能量互換。
針對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根據表2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成表可以得出,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部分,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類課程、學科與專業基礎課程和實踐類課程;選修課包括公共選修類課程。學生在必修各類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選修部分課程,以拓展知識面和專業技能,以提高就業競爭力。從專業性質角度,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和專業與專業方向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專業與專業方向課程要求學生重點掌握,使學生能夠勝任組織開展社會休閑體育運動和健身健美運動方面的教學、訓練和指導工作,成為從事體育休閑和健身指導教練等體育專業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對于學生而言,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就是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價值判斷、自我反思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通過不斷認識、實踐、反思最終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素養。對于學校而言,通過不同的實習反饋,專業實習將反作用于專業課程。專業實習模式與社會就業需求是否存在偏差能夠比較直觀的反映出課程設置是否適應社會需求,從而反作用于教學和課程設置,為進一步完善實習模式體系提供了必要條件。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充分利用實習資源,滿足實習需要,提高實習質量,從而推動學生就業和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

表1 社會體育專業實習教學環節表

表2 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成表

表3 北航北海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一覽表
從表3北航北海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一覽表可以得出,學生實習期間從事體育行業的人數越多,畢業時從事體育行業的機會就越大,并且成正比分布。為了便于讓更多的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體育行業中實習,就需要建立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的實習模式,加大教學實習力度,加強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就業、工作的相融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的實習模式大大拓寬了學生的實習范圍,同時減輕了實習單位的壓力,有利于不同的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對體育俱樂部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掌握具體新的技術和技能。
學生自主選擇實習點,實習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被實習單位優先選擇,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實習模式通過科學合理構建培養模式,使學生在教育實習中將社會體育專業與實習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具備“理論思維與動手能力兼備”的實踐者,有效拓寬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面,提高了就業率。北航北海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在我校各專業排名第一,就業率在96%以上。
以“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以分小組實習為主,以集中實習為輔”的實習模式的研究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實踐、不斷修正的過程,將在學校“招生、教學、學工、實習、就業”這“五位一體”的進程中,讓學生進行“體驗—調研—實踐—反思”,從而不斷改良與補充,促進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教學機制的完善與發展,讓學生在校茁壯成長,到社會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
[1] 施小菊,梅雪雄,張涵勁.高師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4(6):140-143.
[2] 高治,王兵,陳興勝.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模式優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2):89-92.
[3] 唐永澤.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就業導向,持續健康發展高職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4(1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