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鄭玉
(1.南開大學 天津 300071; 2.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天津 300270)
武術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文化,它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對學生德智體綜合素質的發展能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在中小學校里,真正的被廣泛落實下來還有一定困難,與之相比普通高校的開展相對還是順利一些的。因此,高等院校首當其沖成為當前中國武術重要的培養和弘揚基地。本文通過調研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武術運動在課堂教學、運動隊以及社團的開展現狀,梳理分析武術運動在天津市普通高校開展的影響因素,研究探討適合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發展模式和基本對策。
在百度網上查詢華禹教育網(原中國高校網),搜索到19所天津市普通高校,其中天津體育學院作為專業院校未進行調查分析,共計18所普通高校。教師30人,學生310人。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與武術教學、武術運動隊、武術社團等相關的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各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共設計了兩種問卷:武術教師問卷、學生問卷。
1.2.3 訪談調查法
訪談對象設定為武術項目相關專家、高校武術體育教師、教練員、武術社團負責人,訪談形式為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和電話訪談。
2.1.1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年齡、職稱結構
從表1可見,中青年教師較多,教師的職稱主要集中在講師。教授的比例相對較少,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武術教師隊伍建設的銜接和發展。
2.1.2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運動等級與學歷情況
從表2可見,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36.6%為碩士研究生,具有較強的體育科研潛力。三級與無運動等級教師超過總人數50%,高學歷高運動等級的教師數量較少。
2.1.3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科研情況
從表3可見,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的科研情況不容客觀,學術氛圍不濃。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理論與經驗欠缺。(2)理論知識結構的缺陷,對武術相關的理論涉獵較少。(3)教學任務的影響,工作量較大。(4)周圍科研氣氛的影響。

表1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年齡、職稱調查表

表2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運動等級、學歷調查表

表3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近3年發表論文統計表

表4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現行教學內容統計
2.2.1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現行教學內容統計
從表4可以看出:簡化套路(24式太極拳、初級長拳)依然是天津普通高校的主要教學內容。但其它教學內容的出現,說明了武術教師試圖在教學實踐中尋求改變。
2.2.2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考評考核
從表5可以看出: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考核還是以套路演練為主要評定方法,加入身體素質、出勤為輔的總評定法。在調查中55%的學院缺少武術理論考試,這也是武術文化不能實行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武術套路主要考演練套路,忽視了套路中攻防動作的考核,這也是學生認為武術套路沒有實戰,只是花拳繡腿的原因之一。
2.2.3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場地與器材情況
隨著這些年高校的擴招,在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而體育場地的嚴重滯后,使本來就不充裕的場地更加缺乏。雖然說武術對場地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室外場地還是有不少的安全隱患,加上學生數量的增多、器械等因素,讓武術教師的教學受到了極大局限。在調查中顯示:76%的學校武術器械可以應付正常上課,但多數學校武術上課場地為室外。教師以及學生非常統一地希望上課場地能在室內。武術教師選擇室內場地是為了能更好的顧忌學生的安全以及更好地詮釋武術內容。學生們選擇室內場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不想風吹日曬。

表5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考評考核內容調查表

表6 2011年參加天津市大學生武術比賽的運動員參賽情況

表7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隊訓練情況調查表
目前天津市普通高校只有2所院校有武術高水平運動隊: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
2.3.1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員情況
由表6可以看出:參加天津市大學生武術比賽的運動員普通大學生甲、乙兩組比丙A、丙B兩組武術專業運動員略多,反映了比賽是吸引大學生學習武術的重要因素之一。
2.3.2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隊訓練情況
大多院校是以賽前集中訓練的方式,沒有長期固定的訓練計劃。(見表7)
2.3.3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隊贊助情況
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辦隊模式比較單一,大多院校采用自己出資和管理的模式。只有天津理工大學實行企業贊助辦隊模式,辦隊的模式也只是停留在簡單合作的基礎上,如:以冠名隊名義參賽和贊助服裝兩種形式。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社團一般隸屬于校團委或學校體育主管部門,其主要管理目標是看這個社團對學生的業余生活是否能起到正面積極作用。89%的院校有武術社團,大致的管理由學生自行負責。
2.4.1 武術項目技能掌握情況
武術社團并沒有訓練計劃,只是看每年發展的團員中有沒有特長生或是有學過的學生,看他們的特長進行教學。在2011年的調查中可以了解到武術社團學習內容大致分布有:演練傳統拳術占64.7%, 演練器械占41.2%,而會散打項目占70.5%,其他方面(氣功、五禽戲)占17.7%。
2.4.2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社團比賽、交流情況
在問卷調查中顯示:29.4%的學校的武術社團參加天津市大學生武術比賽。64.8%的社團沒有與其他高校交流與溝通,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
體育部教授和學術帶頭人應幫助年輕教師提高科研能力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支持教師帶運動隊參加比賽或發展地域拳種教學。支持武術教師多參加武術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個體能力和綜合素質。
選用短小精悍的套路教學,利于學生盡快掌握套路,并且要使套路與攻防結合緊密,消除學生認為武術套路不實用的誤解。
改革“唯套路演練”的技術評分方法,加入技擊動作的考核,改變學生對武術只是健身操的觀念,轉化到武術運動是以技擊為主要目的的鍛煉項目。采用技術(套路演練、技擊與功法)考核、理論考試、學生自我評價以及身體素質考核等綜合考評的方法,從多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將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參與武術運動,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提高武術教學的質量。
在普通高校,以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比賽帶動武術教學、武術社團和群眾性武術運動。通過高水平運動員的表演、交流和教學將武術課教學、運動隊競訓、武術社團活動以及群眾性武術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高校武術運動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
天津有霍家迷蹤拳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天津回族重刀。學院可通過聘請傳統武術傳承人到高校武術社團或對高校教師進行傳授和指導的方法,將傳統武術中的精華引進高校。
天津市高校應盡快建立高校武術段位考核制度,確定每一級別的考核內容、考核標準、段位服裝等。每個級別的考試內容以實用的短小套路、簡單的技擊和功法為主,體現簡單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則,使學生容易掌握并達到相應的段位,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天津市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開展現狀喜憂參半,喜的是有高水平的運動隊,且運動成績在國內名列前茅;憂的是普及面不廣且現有教學不夠吸引學生目光。
[1] 劉國奇,劉靜,吳明冬.學校武術教學的歷史、現狀與展望[J].搏擊·武術科學,2010,7(8):61-63.
[2] 楊建營,邱丕相,楊建英.學校武術的定位及其教育體系的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9):73-76.
[3] 劉朝霞.北京市普通高校武術教師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