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隨著籃球運動不斷發展和普及,喜愛籃球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籃球運動是身體對抗的競技性項目,是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的。后來,人們對投籃動作進行不斷地改良、創新,命中率也得到了提高,從而推動了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文章在對NBA退役球員與現役部分球員的投籃動作演變過程進行比較,按持球動作,出手動作以及結束動作這三個環節詳細分解投籃技術,找到現代投籃動作與早期投籃動作的區別。
(1)文獻資料法:通過學院圖書館、專業書籍等途徑查閱了大量和本文有關的籃球投籃動作、籃球技術動作分析、籃球投籃動作的論文、刊物等文獻資料。(2)觀察比較法:看這幾年來NBA、奧運會籃球比賽的錄像資料,可以比較分析一些隊員投籃動作。
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重要基礎就是投籃技術掌握正確。投籃技術的動作方法雖然很多,但按動作結構和技術共性分為:持球動作,出手動作,結束動作這三大類。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投籃的命中率受其影響,下面結合NBA現役與退役球員中投籃動作對投籃技術環節進行技術分析(表1)。
掌握投籃技術的前提和最基本最重要合理運用投籃技術的條件之一都是持球方法正確。盡可能使球在投籃時在手中保持穩定,使其與任何攻擊技術結合,幫助球出手時合理,用力準確。為了更好的使手指端對球的感應能力得到發揮,投籃前持球的穩定性得以保持,球出手的力量和方向得以控制,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投籃,持球時五指都應自然分開,增大接觸球的面積,手指指端要貼在球上,手心空出。有些球員養成了錯誤的動作,是由于不重視正規動作,投籃命中率受到影響。[1]比如退役中鋒奧尼爾,整個賽季下來投籃命中率還不到四成,他就是持球方法不正確,對球的重心感覺不準,這些不正確的動作都影響了投籃命中率,所以持球方法是影響投籃命中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1 NBA退役和現役球員投籃姿勢的分析
出手動作主要是指投籃時的用力動作,即出手動作。投籃時的出手動作,是投籃技術的關鍵,因為投籃的方向、力量的控制、球的弧度及旋轉等影響投籃命中率的諸因素最終都要通過出手動作體現出來。正確的投籃出手動作是下肢蹬地、腰腹伸展、提肘伸臂,最后通過手腕的前屈和手指撥球的動作將球從指端柔和地將球投出。
2.2.1 提肘與伸臂
根據力學原理,投籃時手臂伸直投籃,可增大對球用力的工作距離,給予適度的用力來縮短工作時間,達到快速出手的目的。研究表明:手臂伸直不僅能躲避對方的封蓋,而且又能省力,在早期NBA中一些球員出手高度較低,容易受到干擾影響投籃命中率,現在的球員都在改進自己的投籃技術,盡量提高出手高度以達到最佳的效果。[2]和投籃命中率關系密切以及在投籃時非常關鍵的就是跟提肘伸臂。
2.2.2 手指、手腕的用力
在投籃用力過程中,要使球投出去,一點也不困難,但是只有合理地運用力量和控制用力的方向,才能使籃球命中固定的目標籃筐,而這種力量運用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是由腕、指的最后用力實現的。腕、指的用力對任何方式的投籃來說都是必須得。用腕、指力的大小以及用力的方向,不僅在于腕指環節運動和環節用力的本身,而且取決于全身各環節運動緊密配合,尤其是肩、肘環節運動和環節用力,對于腕、指的用力和用力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投籃時,正確的結束動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投籃的效果。因此,要求投籃出手后,全身要隨球跟送,手臂自然伸直,而不要縮回,以免影響球的飛行和投籃的準確性。[3]如果投籃出手時,做屈指抓球動作,就會影響手腕的前屈幅度和前屈速度,這是因為屈指肌張力在充分屈指后,已大部分消失,而不能充分收縮,產生了屈腕原動肌功能性“主動不足”現象的結果。這樣,不僅影響手腕前屈力量的發揮,而且由于屈指抓球動作,會使作用于球體的力點改變,從而導致不能使作用力線遠離球體重心向切線方向過渡,影響了球離手后的旋轉和飛行弧線。投籃的核心是“準”。比賽中影響投籃準確性的因素是諸多方面的,諸如隊員的思想作用;全面地、熟練地掌握投籃技術的程度;投籃時機的選擇;身體訓練程度;對手的防守能力和隊員的心理素質;明確投籃動作與命中率的關系對提高投籃命中率的準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1)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原地雙手胸前投籃是籃球運動中較早的投籃方法之一,這種投籃便于和其他技術結合。[5]隨著籃球對抗程度的加劇和各項技術的不斷發展,雙手胸前投籃出手力量大,穩定性好,更能充分發揮全身的力量,適用于中、遠距離,一般女子運動員運用這種投籃方式較多。如何避免對手的干擾,更好地投準,運動員們對投籃動作進行了改進和發展,即出手點逐漸向上移動:原地雙手腰間投籃(掌心向下)——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原地跳起頭上投籃。(2)原地單手頭上投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其他各種投了那方法的基礎,具有出手點高,便于與其他技術動作結合,投籃的方法由于持球部位較高,對方難以防守,一般在近距離投籃和罰球時采用。[6]
20世紀50年代初,NBA球員保羅·埃爾金在比賽場上把行進間跳起單手投籃技術展現的勘稱完美。從此,單手投籃迅速推廣起來,這項新技術的產生推動著籃球運動的迅速發展。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跳起頭上投籃技術不僅在罰球線附近,甚至可以到3分線附近跳投。NBA超級球星拉里·伯德精準的投籃令人拍手稱贊。而這項技術具有突然性強,出手點高和不易防守的特點,是比賽中普遍運用的投籃方式。與傳球,突破及其他假動作結合起來運用,威脅更大。[7]當籃球技術的發展不斷成熟,以及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高,原地胸前投籃技術已不能順利實施時,運動員對投籃技術的不斷改進發生了質的變化——跳起頭上投籃。這個技術室進攻隊員在行進間運用突然急停擺脫防守時,進行跳起頭上投籃。變化軌跡如:行進間跳起雙手胸前投籃——行進間跳起雙手胸前投籃——跳起雙手胸前投籃——跳起雙手頭上投籃。
20世紀90年代初,隨時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近身、貼身防守技術全面采用,使得進攻球員在投籃的時受到了很多阻擾。于是,跳起后仰投籃技術便出現了。其后仰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被防守隊員蓋帽,但起跳時機和后仰的角度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很準確的把球投中,這種投籃技術在面對較高或彈跳較好的防守隊員的時候經常會采用。[8]比如邁克爾·喬丹,這位傳奇巨星把此技術運用得幾乎完美。據統計,他的職業生涯80%的得分都是后仰跳投。后仰的角度越大,被干擾或蓋帽的可能性就越小。這也使跳起后仰投籃技術在今天也被廣泛運用。
技術的演變和發展是促進和推動籃球運動發展的關鍵技術。投籃方式的演變由低向高、由原地向行進和跳起、由雙手向單手的過度與發展,遵循了事物由低向高的發展規律及有效的就是最好的優勝劣汰原則,把各種投籃技術發揮的更加完美。實踐證明,運動員要想把各種投籃技術動作掌握和達到高度準確性并形成特長和絕招,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磨練的過程。因此,在平時訓練中教練員要根據運動員位置角色和戰術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反復訓練,不斷提高投籃命中率和運用各種投籃方法的能力。
[1]李可可,龔小紅,王牡娣,等.我國籃球扣籃技術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10.
[2]宮曉麗,袁傳玲,馬霞蕾.由扣籃說開去兼談中國男籃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之所在[J].山東體育科技,1997,3.
[3]俞繼英.奧林匹克籃球[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4]王家宏.新中國籃球運動發展史[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孫民治.淺析投籃手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5(3).
[6]許宜揚.單手肩上投籃教學淺見[J].安徽體育科技,1995.
[7]李小英.投籃技術的演變與籃球運動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7.
[8]何朝軍.淺談籃球投籃技術新發展[J].時代文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