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
(吉林大學 吉林長春 130012)
現代競技體育,越來越趨于完善的形態,在發展過程中進一步突出了其運動職業化,競技商業化的發展趨勢,已不再局限于純粹的挖掘人體生理極限這一基本要素。針對這一形勢,如今我國各普通高校著手建立了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項目,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現有體育競技資源,為中國職業競技體育項目貢獻一份力量。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大學開始步入創新發展開放的階段,高校競技體育也在逐步發展,誕生了一系列如同大學生運動會,大學生田徑賽等各類競技體育賽事。自1982年起,大學生運動會每4年舉辦一次,至今歷經9屆。參與形式不再以單純的高校組織為基本單元,而是由組織架構合理的省、市為單位來組隊參加。在大運會諸多的比賽項目中,田徑項目自始至終作為設項最多的類別,而跳高項目,更是結合了身體素質、技戰術、心理因素等多重影響的重要競技項目。本文采用數據統計、文獻參考、對比分析、案例引用研究等方法,解構跳高項目成績在歷屆大運會中出現的規律和差別,指出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中跳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變化和優缺點,對普通高校跳高項目競技水平做一個充分細化的展現,從而對于結合現行的競技體育機制,發展正確合理的職業競技體育路線提出一個參考性意見,同時,通過諸多科學分析方法,提高普通高等學校跳高項目競技水平,進而在田徑項目的成績構成中減少短板,達到提高普通高校田徑項目整體競技水平之目的,為我國普通高校運動員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奪得傲人佳績打下扎實的基礎。

圖1 歷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男子跳高項目最好成績波動顯示(單位m)

圖2 歷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女子跳高項目最好成績波動顯示(單位m)
以2012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為主要對象(男子跳高成績破大運會記錄),對比歷屆(共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跳高項目最好成績(只取最優,不分組別)。
(1)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有關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文件,查閱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田徑賽跳高項目歷屆成績。(2)數理統計法:歷屆大運會田徑比賽跳高項目最好成績(只取最優,不分組別)、相應年份等進行數理統計。(3)比較分析法:以圖表形式,將跳高成績增幅降幅表現出來,將歷屆最好成績與相應最差成績進行對比,剖析目前我國高校跳高項目的狀況。
大運會共舉辦九屆,分別為1982、1986、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年,以省市單位組隊。從表1中九屆大運會跳高項目成績我們可以算出,平均分數為2.19m,最低分數為第一屆2.12m,最高分數為2012年第九屆的新紀錄2.27m。前六屆保持在了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從第七屆開始逐步上揚,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整體分數分布不均勻,但呈上升趨勢(表1)。

表1 歷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男子跳高項目最好成績(單位:m)

表2 歷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女子跳高項目最好成績(單位:m)

表3 歷屆大運會男子跳高比賽項目前8名運動員成績平均數一覽表(單位:m)

表4 歷屆大運會女子跳高比賽項目前8名運動員成績平均數一覽表(單位:m)
表2中九屆大運會田徑項女子跳高項目平均分為1.84m。最低分數為第二屆1.75m,最高分數為第九屆大運會記錄1.89m,整體呈小幅上下波動,除第二屆過于偏低,其他分數則較為穩定,與平均分偏離很小,卻顯示另一個問題,女子跳高項目整體發展緩慢,與國際平均水平差距逐步出現。
從表1、2可以看出本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項跳高比賽展現出了比較高的競技水平。
圖1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運會男子跳高成績每兩屆之間總是以±(5%~8%)的幅度上下擺動,高校在選拔運動隊隊員是對身體素質如身高,體重,耐力等硬性條件規定基本一致,所以圖中得出的成績浮動差產生的原因與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差異沒有太大關系。同時,圖2中女子跳高成績也呈現出±(3%~5%)的幅度波動,第一屆的女子跳高成績為1.8m,第三屆為1.83m,此后成緩慢波動趨勢,唯獨第二屆出現了一個大的落差。在單一的數據優化對比之外,為了能夠更加充分、量化、客觀地評價普通高等學校田徑項目跳高競技水平的發展情況,進一步了解跳高項目的發展趨勢,下一段數據分析中,將每一屆的跳高項目成績作為一個樣本,分別取出第一名和每屆前八名的平均成績來作為測試定基,對跳高成績(含男女)的平均值進行定基值和環比值測算,同時測算這兩個指標(第一名和前八名)相應的平均值、環比增長幅度及定基均值。跳高成績在較長時期內總的增長速度表示為定基增長速度,跳高成績逐屆動態增長則表示為環比發展,而跳高成績水平單期增長幅度表示為平均增長速度。
2.2.1 跳高項目(含男女)前八名平均成績定基增長速度分析
經過上面的統計測算分析,普通高等院校女子跳高項目前八名平均成績定基增長速度其均值為-0.016,整體增速呈現逐屆下降趨勢。而另外的男子跳高項目前八名平均成績定基增速平均值為0.005,整體呈逐屆上升態勢;男女兩組跳高項目前八名平均成績升降不等,競技水平發展步調前后不一致,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其發展速度不僅緩慢,常常出現下滑態勢,從而與全國跳高水平甚至世界跳高水平出現了相當的差距,一旦這種發展速度短期甚至中期內不會出現任何改變,那么勢必將出現全國專業組水平、世界水平將普通高校組遠遠落在后方的局面。此外,女子跳高項目發展均速明顯不如男子跳高項目,必須加大女子跳高項目的發展步伐,才能有機會打破僵局,進而持續的發掘普通高等院校女子跳高項目的短板和潛在競爭優勢,達到男女跳高項目同步快速平衡發展的目的。
2.2.2 跳高項目(含男女)前八名平均成績環比增長速度分析
大運會男女跳高項目前八名平均成績的環比增速升降不一,環比增速上,男跳高項目則顯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而女子跳高項目卻一度出現了下滑的負增長趨勢,其競技水平明顯呈現下滑狀態。在發展態勢上,男子組的上升趨勢與女子組比較則尤為明顯,負增長成為了女子跳高項目的主要特征。從環比增速平均值來看,女子跳高項目以-0.043的環比增速發展,下滑特征明顯,而相反的男子跳高項目保持著0.004的微弱增速。
按照大運會競賽規程的規定,甲組的運動員人學前必須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畢業生,而且入學前沒有代表過各省、自治試、直轄市、俱樂部、行業體協、企業參加全運會、或由國家體育總局或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協會)所主辦的全國田徑錦標賽、全國田徑分站賽、冠軍賽、大獎賽、總決賽。因此,可以把甲組的運動員視為高校自主培養的大學生運動員,而甲組的比賽成績反映了近年來高校自主辦高水平運動隊、培養大學生運動員的情況。在以上最優成績的篩選中,甲組在男子跳高成績匯總和女子跳高成績匯總中分別占到了77.78%和66.67%,這說明我國高校系統在探索“體教結合”,利用高校得天獨厚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力量,培養優秀大學生運動員的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大運會田徑比賽跳高項目整體競技水平有所提高,綜合歷屆全國大運會跳高項目的成績數據分析來看,提高幅度較大的當屬男子項目,而女子項目的提升幅度尤其顯得不足,甚至呈現嚴重失衡的發展態勢。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普通高等院校男子跳高項目與女子跳高項目之間實力差距極其明顯,增速和增幅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女子跳高項目競技水平增速極為緩慢,與全國水平、世界水平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多數高校運動隊教練員對大運會這種身心結合的競技體育的認識還保留在專業運動員訓練的平臺上,訓練計劃執行著高標準的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安排大運動量的機械式訓練內容,卻往往忽視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高校競技體育存在著一個客觀的及其特殊的一項因素——從上述數據分析來看,目前運動隊隊員的身體素質已趨近于基本相同,在同樣的生活條件,訓練硬件設施下,這組均勻波動的差值出現的原因便是除這些硬件條件外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大學生心理因素波動的影響。
[1]貢建偉,黃建華.我國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
[2]潘前.試論北京奧運會后高校競技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
[3]詹建國,蔡國榮.從第27屆奧運會透視國際田壇實力格局及我國田徑運動訓練的努力方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540-543.
[4]大運會組委會競賽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生運動會總成績冊田徑部分[Z].
[5]何彥吉,何平.體育應用數學[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