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龍軒 王志華
(1.廣西科技大學; 2.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柳州 545025)
網球作為一項高水平的體育競技運動,自從2011年6月李娜獲得中國首個單打大滿貫冠軍起,其受重視程度每日劇增,越來越多的人秉持一種對李娜的熱愛與對網球的忠誠的態度開始了網球學習歷程。而作為網球模式之一的雙打,也逐漸進入大眾視角。但是因網球雙打自身特點限制,進行實際教學存在一定難度,這就影響學生對雙打技能的掌握,進而影響其發展,下面先簡要介紹一下網球雙打截擊的概念與難點。
許多觀眾對網球賽事的選擇,往往更喜歡觀看單打比賽,因為單打賽事中球技高超的雙方對戰者能夠進行多個回合較為精彩的回擊與救球,可以滿足觀眾視覺上的享受。但是網球雙打卻不同于此,其特點不是主動出擊就是被動防守,一般不會進行多個回合的對攻,因此網前截擊技術,是在雙打比賽中贏得比分的重要技術。而雙打網前截擊技術的關鍵因素是隊員間的信任與配合,并且可以根據場上情況及時進行交流溝通,變換打法,進行有效的攻擊戰術與防守戰術,并且要準確判斷球路與落點,進行準確回擊。所以說,進行雙打教學,其實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網球素質,對其自身能力的鍛煉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不過目前我國網球雙打教學的形式,仍然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單個技術的集中訓練,而沒有進行雙打實踐教學,即使開展雙打教學,也沒有制定詳細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與模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雙打技能的培養,使得其雙打水平偏低,甚至一些球員對場上站位都模糊不清,比如網前截擊球員站位過于靠近邊線,給底線球員帶來的壓力就倍增,極大的限制了隊員間的交流與實際戰術的運用。因此建議引進三點站位法來進行網球雙打截擊教學,該理論淺顯易懂,便于教師實際操作,而且能夠幫助球員更好的理解如何進行封網與站位,對提高學生雙打截擊技能幫助很大。

圖1 三點站位法確定方法
所謂三點站位法,就是指在網球對戰中,球員的站位要始終同網球落點、底線中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以網球落點與底線中點做兩點成一條直線,球員始終位于該直線上,并位于網球落點與底線中點之間。這種站位方法,可以適應網球雙打對速度、深度與角度的要求,對負責網前截擊的球員而言,可以形成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實戰模式,進而確保球員在場中的站位無懈可擊,處于最有利的位置。
三點站位法的理論依據來源于網球運動中的角度因素,也就是根據對方球員的擊球點,來估測球路與范圍,即當擊球點確定,擊球范圍可以根據邊線與底線來進行近似估測,而對截擊位置進行確定。對于回擊方的隊員而言,進行網前截擊的最佳位置是以擊球點為頂點、最遠飛行路線為兩條邊線的角平分線上,并且與網相距2米左右的位置。這個位置對于回擊球員而言,不論是正手還是反手,截擊距離都相等,而且與球網的距離合理,對進攻與防守都更為有利,還能夠給對方球員造成心理攻勢而產生壓力。而且該種站位法的使用簡單,有時也可以借助球網與發球中線進行確定,實踐價值較大(見圖1)。
一般來說,三點站位法可以根據實戰中對手的站位衍生出多種模式,訓練方法與對戰技巧也有所不同。本文中,筆者將主要以兩個球員的前后站位模式來講解三點站位法的教學應用。
假設一學生在第一發球區發出一記外角,接發球的學生在圖1中的c點進行回擊,以此來進行第一個三點站位的確定:選擇一根足夠長度的繩子,將繩子中間固定于c點,將分成的另外兩段拉到發球學生的右半區a點與左區底角b點,并且保證c點、底線中點在形成的角分線上,那么所形成的三角形abc在發球方半場的區域就是發球方兩位學生的防范區域,而且繩子的兩段與網會形成兩個交點,即e與f,對其進行標記,并根據這兩個點,就可以確定距離攔網兩米且位于角分線上的三點站位α,這就是發球方截擊球員的最佳站位。再假設一學生在第一發球區發出一記內角,彈起后接發球的學生在底線中點附近的d點進行回擊,使用上文敘述的方法來確定發球方的防范區域與最佳截擊位置β,并標記與攔網的交點g與h。這樣就確定了三點站位的最佳截擊位置,之后再進行簡單的訓練,借助標記的e、f、g與h點,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最佳截擊位置,之后適當調整擊球位置,在動態調整中教會學生自主確定最佳截擊位置,以此滿足教學需求。
帶領學生找到最佳截擊位置后,首先要進行徒手練習。采用標記的方法確定e~h點,然后將學生進行排隊與基礎進位點o出等待教師指令,教師則前往c、d半場,之后開始徒手練習。教師會不定的在c與d之間進行移動,學生則需要根據教師的站位與攔網上標記的各個點位,確定最佳截擊位置,并進行截擊練習。盡管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點位的找尋,但是截擊動作的正手與反手也要規范,達到技術標準。這樣有利于學生熟悉三點站位法的實際使用效果。
在進行徒手練習之后,確定學生能夠有效掌握三點站位法的應用方法之后,可以進行簡單的手拋球練習。學生采用徒手練習的站位,教師則在圖1中的i與j位置進行手拋球喂球,但是注意范圍不要超過攔網上標記的四個點位。這樣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際截擊來感受兩個點位的不同,以及三點站位法的截擊功效。
學生站位與上述方法相同,教師首先可以后退至底線的c與d點,用拍對學生進行喂球,讓學生在掌握動作基礎的同時,細心感受球速的變化,這樣反復練習幾次后,學生可以有效掌握截擊模式,之后教師進行底線移動喂球,在兩點間進行不定位置的喂球,促使學生根據教師站位與喂球點選擇最佳截擊位置,這樣可以能夠養成學生根據擊球點不同而自主選擇截擊位置。進行這兩個練習模式之后,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雙打團隊意識,教師同樣采取c與d點的移動喂球,但是學生需要事先選擇一個站位,當教師的喂球不屬于該站位時,學生應該做出一個讓隊友處理的手勢,以此來進行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而在此基礎上可以衍生出學生根據教師的喂球位置,自主選擇截擊位置與是否交由隊友處理,逐漸在練習中形成防范區域的劃分。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底線拉斜線球的練習,采用前后站位,其中底線兩個球員只負責拉斜線球并進行對拉練習,而網前站位的學生則需要根據對方底線球員的擊球位置來進行網前站位的選擇,并且負責處理打至自己區域的球。教師在旁進行指導監督,提高學生對球的處理質量。之后進行實戰訓練,雙方學生采取計分制回合發球賽,各有5次發球機會,記錄總分。建議由雙底線站位開始逐漸向前后自由站位過渡,以此向實際比賽靠近。
三點站位法能夠消除學生對雙打站位的理論疑惑,教導學生如何進行網前站位,給予學生理論支持與心理支持,提高學生的自信,并提高網前截擊球員的心理素質。應用在教學中,可以對防守區域進行有效合理的劃分,細化球員責任,使得打法更加合理,及時根據對方的擊球位置進行站位調整,更利于一些雙打戰術的發揮與使用。而且在減輕球員防守壓力的同時,更有助于學生提高專注力,提高回擊球效率。并且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固定的雙打配合,便于學生在實戰中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認清己方的不利情況,并進行戰術調整。并且對教師的網球雙打截擊教學有很大促進作用,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能力。
采取“三點站位法”進行網球雙打截擊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明確如何進行網前站位與截擊,對提高學生雙打技能,培養團隊協作意識有很大幫助。教師要不斷在實踐中總結雙打截擊教學經驗,使三點站位法更好的與教學進行融合。
[1] 趙振.打造網前“無影手”——雙打練習集錦(四)[J].網球天地,2007(2).
[2] 祁兵,唐小林,楊成波.應對網球雙打新規則的前瞻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2).
[3] 陳艷.網球雙打站位的技戰術分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8(4).
[4] 吳松偉,何文清.網球雙打網前技戰術配合策略[J].孝感學院學報,2009(6).
[5] 王海明.網球雙打運動員戰術意識診斷指標體系的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