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成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925)
直拍推擋,是我國乒乓球快攻時代的必然產物,也是世界乒乓球歷史上杰出犀利的技術之一,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此項技術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與加強,出現了韋晴光、劉國梁、蔣彭龍等代表人物。然而,直拍運動員并不是長勝將軍,進入90年代,直拍運動員受到歐洲以瓦爾德內爾為代表的“三虎”擋路,使之技術出現漏洞,直拍反手位也被認為是直拍選手的死穴。直拍橫打(直拍反面技術),這項卓而不群、橫空出世的新技術源于80年代,發展于整個90年代,經過劉國梁、馬林、王皓三個代表人物的錘煉,現在已逐步走向完善。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擊球在生理上的合理性,通過拉、打、帶、挑、撕等技術的運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直拍反手的不足。然而,不管是國家隊隊員還是業余選手,似乎在夸大直拍橫打的作用。本文研究認為,這種直拍橫打技術雖然優勢明顯,但是也不能反映出直拍進攻型打法今后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所以,本文試圖通過直拍反手各種技術的作用與效果結合乒乓球技術發展的趨勢,對直拍進攻型打法今后可能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做出比較詳細的分析,指出了直拍進攻型打法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該打法在中國乒乓球運動中重放異彩。
隨著乒乓球技術向著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世界優秀乒乓球運動員不管是在正手進攻還是防守技術的運用中都體現一個“強”字,基本上都能是以對拉、對沖、反拉、反沖的形式進行攻防。只是在反手技術的攻防中,直拍和橫拍才存在明顯的差異。橫拍運動員反手的攻防技術也和正手一樣,向著強強對抗的方向發展,而直拍打法反手攻防技術由于受到新技術、傳統觀念、身體素質等等因素的影響則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因此,從直拍反手技術進行研究,對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等方面都具有理論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1.3.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項研究證明與專家認可,以及本人自身的經驗結合,分析了直拍推擋與橫打的前景比較。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聶玉美在《試析乒乓球直拍反打技術》中指出,直拍快攻打法的缺陷主要還是因為直拍快攻選手的反手缺乏進攻能力,面對強勁的上旋球只能靠推擋應付或勉強走位用正手回擊,這便形成“認勞打逸”的被動局面。要解決這個問題,使直拍打法威力再現,關鍵在于加強反手位的進攻能力,使反手由被動變為主動。直拍反打技術的使用,使反手有了更多的擊球方式,能推、能搓、能攻、能拉、能帶,保持并發展了直拍快攻打法靈活多變的特長,直拍反打技術加強了直拍選手回接弧圈球后被動變主動的能力。

表1 100名運動員對直拍反手技術在比賽中應用的看法
1.3.2 研究對象觀察法
利用對6名東莞市長安乒乓球隊男子直拍運動員比賽情況,觀察運動員比賽過程中技戰術應用的特點,發現其中的規律做以實際的比較。觀察發現當今世界乒乓球技術朝著技術全面、特長突出的方向快速發展,這就要求不止是直拍,各種打法的運動員都要具有更高更全面的技術素養。如果不能符合這種發展潮流,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漏洞,那么必然會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最終這種技術將被淘汰。
1.3.3 問卷調查法
前言中也提到,推擋與橫打相比之下確實有不足之處,可是面對大多數不是競技人群的球員來說,推擋是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的。本文也通過問卷的形式,按年齡段劃分對100名乒乓球愛好者做出調查分析。從表1也可以看到雖然各年齡段對打法的需求也相對不同,但橫打的使用率會影響到正手的進攻。直拍快攻型打法歸根結底,正手才是主要的得分手段。
1.3.4 個案分析法
對世界優秀男子直拍進攻型打法運動員具有代表性的馬琳、王皓、柳承敏的反手技術與功能進行個案分析。
1.3.5 對比分析法
對世界排名前列的優秀男子運動員直拍進攻型打法運動員反手技術與功能進行對比分析。
1959年第25屆世乒賽上,容國團憑借獨特的直板近臺快攻打法,一舉獲得男子單打冠軍。20世紀60年代,直板近臺快攻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成了最先進的打法,給國際乒壇帶來技術革命。20世紀70年代初,面臨歐洲強有力的挑戰,直板近臺快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逐步暴露出來我國乒乓球界共同努力和探討,在原來“快、準、狠、變”指導思想和技術風格的基礎上加了“轉”字,直板近臺快攻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和變化。在當時江嘉良、謝賽克、陳龍燦等等優秀選手脫穎而出。
(1)推擋的優勢:一是推擋相對與橫打來說,臺內球更好處理,手腕運用更加靈活。二是對于相持球來說,回球速度快,在相持中運用對推兩大角或突擊對方空當,能爭取時間,使對方左右應接不暇,造成直接失誤或漏出機會為自己正手或側身強攻創造條件。這兩者都容易為下一板進攻創造機會。(2)橫打的優勢:以直拍反面反貼海綿膠皮為例,反手位擊球不用倒拍就可自由地用不同拍面擊球,具有一定的隱藏性和突然性。除了現在運用的較多的近臺快撥、中近臺前沖弧圈外,還可訓練近網快點、快撕、中近臺高吊(加轉)弧圈、側旋弧圈等技術。所以直拍橫打在進攻技術方面相對于推擋,要更加多樣更加主動。王皓是目前世界上直拍橫打技術最好的運動員,并借助于這一技術,目前世界男子乒乓球榜排名第一。
以王皓的和馬琳比較,因王皓從開始練習乒乓球時候就放棄了直拍的反手推擋,所以他一直是用橫打技術來代替推擋,這樣無論是上旋球還是下旋球他都必須使用反手橫打技術。這種模式實現了與橫板的相持對抗,這是它的長處。但把橫打技術成為主項也會影響到它其他的技術,所以它的正手就偏弱一點。而馬琳不同,他只是在某些時候利用橫打回擊一些來球,很多時候還是使用反手推擋。橫打對于他來說只是輔助進攻的技術,更多的是依靠他的變化來突出正手,但是在相持中還是不能與橫板抗衡這是它的缺點。
以上比較說明,世界優秀直拍進攻型運動員,正手使用率和強度能跟對手抗衡。而反手搶攻技術稍有差別,反手技術以防守為主打法的運動員中傳統的單面打法堅持通過增加正手的使用率來加強進攻,反手進攻只是偶然;而使用直拍反面技術為輔助進攻技術的運動員雖然也以加強正手進攻為主,但是直拍反面進攻已經成為相對比較成熟的配合搶攻的反手搶攻技術套路,并在比賽中的使用率明顯增加,反手的主動性更強。反手技術進攻型打法的王皓雖然正手搶攻反手位球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主要還是依靠反手,并且反手搶攻從力量、速度、旋轉上都更強,落點變化也更多了。馬琳為代表的反手技術攻防平衡型打法運動員,有向反手進攻方向過渡的趨勢。
研究結果表明:直拍反手技術攻防平衡型打法是直拍反手技術功能由防守向進攻轉變的過渡階段,不是最終形式。直拍進攻型打法在技、戰術上有著鮮明的特點。發球搶攻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正手才是核心。但是反手位存在明顯的弱點,在攻防轉換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這種打法的威力。正是由于技術上的原因,使得成績不夠理想,也就因為成績不夠理想,運動員不愿意從事這種打法。直拍橫打和推擋技術在進攻和防守上有著不同側重點,都有存在的價值,不能相互替代。
不管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選手,平時的訓練中所練技術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有科學的訓練計劃作為拱托。反手技術進攻型直拍打法是和乒乓球技術更加積極主動的趨勢相一致的,但是現階段每一種直拍打法的反手技術模式都還有其發展的空間和存在的價值,青少年運動員要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選擇反手技術的模式,不要盲目的去模仿其他人的打法。
[1] 尹霄.直拍橫打十年志[J].乒乓世界,2002.
[2] 張曉蓬.直拍橫打十年志[J].乒乓世界,2002.
[3] 梁宏達.多哈望斷南飛雁[J].乒乓世界,2004.
[4] 趙霞.我國優秀直拍反膠選手馬林和馬琳的技戰術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4(2).
[5] 吳健.體育鍛煉與欣賞——乒乓球[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
[6] 梁焯輝,徐寅生,李富榮,等.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M].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7] 樊恒學.我國乒乓球直拍進攻型打法的現狀和未來[D].蘇州大學,2006.
[8] 白晉釗.對直拍快攻型推擋技術的一些看法[J].中國體育科技,1981(20).
[9] 劉鎖.直板反膠兩面攻結合弧圈型選手打法的基本框架及發展方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