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 許如根* 張新忠 郭寶健 李忠芹 孫蘭英 王金華 楊玉飛
(1.揚州大學大麥研究所,江蘇 揚州 225009;2.方強農場,江蘇 大豐 224165;3.上海農場,江蘇 大豐 224151)
揚農啤9號是揚州大學大麥研究所以自育啤酒大麥品系蘇農2004-7214為母本、蘇啤3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啤用大麥新品種,于2010至2012年參加江蘇省大麥區試,參試代號為蘇B 0902,2011至2012年同時參加江蘇省大麥生產試驗。該品種綜合性狀優良、增產顯著,于2012年8月通過江蘇省大麥區試,2013年3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定名為“揚農啤9號”,該品種兩年省區試平均產量為458.03 kg/667 m2,比揚農啤5號增產10.73%,江蘇省大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429.3 kg/667 m2,比揚農啤5號增產7.30%,居第1位。具有豐產性、穩產性好,籽粒外觀品質好,耐肥抗倒,綜合性狀好,在江蘇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前景。我們從密度和氮肥用量兩方面對揚農啤9號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提供栽培技術[1-6]。
參試品種為二棱啤大麥揚農啤9號。試驗于2011至2012年度在方強農場農科所試驗地進行,前茬小雜糧旱作,土質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包括密度和氮肥用量2個試驗,密度設12萬、16萬、20萬、24萬/667 m2四個水平;氮肥用量設12.0 kg、15.0 kg、18.0 kg/667 m2三個水平,其基本苗為16萬/667 m2,基蘗肥∶拔節肥為6∶4。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10月30日播種,條播,小區面積7.8 m2。
主要生育期定點觀測群體莖蘗動態,成熟后隨機取20穗考察每穗粒數,人工收割小區、脫粒、曬干、揚凈、稱重計產,計產面積6.67 m2。
本試驗采用EXCEL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的計算和統計分析。
密度對揚農啤9號莖蘗動態變化如圖1所示,從圖1可見,4個不同密度的莖蘗動態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同一生育時期不同密度莖蘗數的差異隨生育進程逐漸縮小;從不同密度的莖蘗數的比較來看,同一生育時期的莖蘗數隨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說明適當增加揚農啤9號基本苗可以增加穗數。
揚農啤9號不同密度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多重比較列于表1。從表1可以看出,揚農啤9號在施氮量15.0 kg/667 m2、基蘗肥∶拔節孕穗肥配比為6∶4條件下,隨著基本苗的增加,單位面積的成穗數在增加,以20萬/667 m2和24萬/667 m2基本苗的穗數最多,這兩個密度的穗數差異不顯著,但與16萬/667 m2基本苗的穗數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16萬/667 m2基本苗的穗數與12萬/667 m2基本苗的穗數差異也達到極顯著水平。隨著基本苗的增加,每穗粒數逐漸下降,每穗空粒數逐漸增加,因此,隨著基本苗的增加,揚農啤9號的每穗實粒數逐漸下降,且彼此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隨著基本苗的增加,揚農啤9號的千粒重逐漸降低,以12萬/667 m2的千粒重最大,與其余3個密度的千粒重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余3個密度的千粒重處于同一水平。16萬/667 m2基本苗的產量最高為422.25 kg/667 m2,顯著高于20萬/667 m2基本苗的籽粒產量,基本苗為20萬/667 m2的產量顯著高于24萬/667 m2的產量。

圖1 揚農啤9號不同密度的莖蘗動態變化

表1 揚農啤9號不同密度產量要素及產量的差異性
施氮量對揚農啤9號莖蘗動態變化如圖2所示,從圖2可見,3個不同施氮量的莖蘗動態變化趨勢基本一致,15 kg/667 m2施氮量的莖蘗數與的18 kg/667 m2施氮量的莖蘗數差異很小,12 kg/667 m2施氮量的莖蘗數明顯小于與15 kg/667 m2和18 kg/667 m2施氮量的莖蘗數。

圖2 揚農啤9號不同施氮量的莖蘗動態變化

表2 不同施氮量對揚農啤9號產量要素及產量的影響
揚農啤9號不同施氮量產量要素及產量的多重比較列于表2。從表2可以看出,在基本苗在16萬/667 m2、基蘗肥∶拔節孕穗肥配比為6∶4條件下。每穗粒數、每穗實粒數及千粒重3因素在不同施氮量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但均以15 kg/667 m2施氮量的性狀表現最優。15 kg/667 m2施氮量的穗數最多為55.98萬/667 m2,與18 kg/667 m2施氮量的穗數處于同一水平,均極顯著高于12 kg/667 m2施氮量的穗數。15 kg/667 m2施氮量的產量最高為422.87 kg/667 m2,顯著高于12 kg/667 m2施氮量的產量,極顯著高于18 kg/667 m2施氮量的產量,12 kg/667 m2施氮量與18 kg/667 m2施氮量的產量差異不顯著。
揚農啤9號分蘗性強、成穗率高、穗型較大、千粒重較高。在適期播種的前提下,施氮15.0 kg/667 m2,基蘗肥∶拔節孕穗肥比為6∶4條件下,密度從12.0萬/667 m2增至16.0萬/667 m2范圍內,可得到較高的籽粒產量。密度與籽粒產量呈二次曲線關系,其方程為 Y=-0.5742 x2+16.318 x+292.62,R2=0.7755。分析其產量構成:有效穗依基本苗12.0萬~20.0萬/667 m2呈增加趨勢,密度繼續增加,有效穗增加趨勢平緩。每穗總粒數依密度的增加而隨之減少,差異極顯著。每穗實粒數依基本苗增加呈減少趨勢,差異極顯著。千粒重依基本苗的增加而減少,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當基本苗偏大時 (20萬~24萬/667 m2),其高峰苗高,群體蔭蔽,雖有效穗增加,但每穗實粒數及千粒重下降明顯,最終影響產量形成;當基本苗偏小時 (12萬/667 m2),雖每穗實粒數及千粒重增加,但穗數不足制約產量形成;基本苗在16萬/667 m2,穗、粒、重三者協調發展,有效穗50.02萬/667 m2,每穗實粒20.48粒,千粒重39.79 g,產量水平較高,達422.25 kg/667 m2,該產量水平與當年江蘇省大麥生產試驗中揚農啤9號的產量水平基本一致[7]。這樣既有利于獲得高產,又有利于提高啤用品質。
[1]呂 超,許如根.啤酒大麥新品種揚農啤8號[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1(4):86-87
[2]王樹杰,郜戰寧,馮 輝.高產優質啤酒大麥新品種駐大麥 7號選育 [J].農業科技通訊,2012(12):194-195
[3]包海柱,張鳳英,劉志萍.大麥新品種蒙啤麥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2(3):61-62
[4]呂 超,孫蘭英,李忠芹等.啤酒大麥品種揚農啤7號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181-182
[5]陳 和,許如根,王龍俊,等.江蘇啤酒大麥品種發展及其品質定位 [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4):1-4
[6]張新忠,呂 超,許如根,等.啤酒大麥揚農啤8號高產性與穩產性分析[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3):51-53
[7]呂 超,張新忠,許如根,等.啤酒大麥揚農啤9號的選育[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