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 歡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認真總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出版業的繁榮,出版業的繁榮離不開出版人才的支持。在與文化息息相關的工作者中,編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在繁榮、豐富文化交往,傳承、弘揚優秀文化,引領閱讀、打造精品之間辛勤耕耘,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添磚加瓦。
“研究”是主動尋求根本性原因與更可靠依據,利用有計劃、有系統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解釋的方法,實現問題解決的過程。而“研究型編輯”不同于學術期刊編輯對學術科研能力的要求和廣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科學的實驗步驟和嚴謹的工具測試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而長遠的分析,它強調的是能認識“研究”對于“編輯工作”的重要性,懂得在工作中應用“研究”的方法解決問題,具有研究意識,掌握研究能力,擁有研究的思維方式。
在實際工作中,研究型編輯的研究重點包括:研究時代背景;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出版和學科專業的相關知識;研究作者創作;研究其他出版單位的出版計劃;研究圖書排行榜中的學問;研究圖書宣傳材料中的亮點;研究讀者群體的需求;研究營銷策略的關鍵點;等等。
一是能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新時期的編輯,不能只是“出書匠”,更應該承擔“服務商”的角色,在提供圖書產品的同時,奉上更多優質的、讀者需要的產品附加服務。研究型編輯在日積月累的調查研究中更能了解圖書市場走向,更能準確洞悉讀者需求,更能精準把握成功的營銷策略,從而清晰定位服務對象、選擇服務策略,以更好的服務回報讀者。
二是更有利于自身專業化發展,促進形成出版品牌。研究型編輯能在參加書展、逛書店、閱讀書評、與專家學者溝通、調研分析讀者需求的過程中,能通過總結分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研究型編輯通過堅持對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加以研究,持續關注其發展動態和熱點問題,及時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對書稿的專業認識和掌控能力,能在日積月累的持續關注中尋找新的選題機會。這種研究的積累讓編輯在評價已有書稿、策劃新選題時更有發言權,更能在以后的組稿改稿和與作者的溝通中提出專業化建議,從而有效提升圖書質量;能在作者圈中形成一定的威望,策劃出受讀者歡迎的圖書,在業界可形成屬于自己的品牌效應,提升自身乃至整個出版單位的競爭力。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求有更多優秀文化力作出現,要求能不斷引領讀者邁向更高層次的閱讀水平,要求能繼續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優秀文化精髓,要求能大踏步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要求徹底摒棄內容低俗、不科學、不健康的精神毒瘤。這一切都有賴于編輯隊伍的壯大和素質提升。可以想象,一個只埋頭于修改書稿而不具備文化擔當和服務大眾、不具有創新精神和研究意識的編輯難以擔此重任。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呼喚新的編輯培養方式和新的編輯人才隊伍——研究型編輯。做一名研究型編輯,在研究中編輯,在編輯中研究,以研助編,以研促編,用研究的態度領悟國家政策和文化導向,用研究的思維分析讀者需求和圖書市場,用研究的視角處理日常的圖書加工,在研究中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使其具備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強的工作能力,更善于發掘好的作品,滿足和引領讀者需求,以促進整個出版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研究型編輯的培養離不開自上而下的重視、配合和相應的政策、平臺支持。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到每個編輯自身都要充分意識到編輯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升對出版繁榮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領會編輯人才發展對提高出版單位競爭力的價值;以人為本,因材施“助”,促進每一個編輯實現專業化成長。
長自覺和發展自信
熱愛編輯職業,希望并有信心在編輯崗位上以努力獲得成長是成為一名研究型編輯的前提。因此,編輯首先要增強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深刻體會編輯對于服務讀者、傳承精品、繁榮文化的關鍵作用,認識到只有自身獲得提升,才能組織策劃出讀者喜愛的高質量作品,從而影響讀者、引導讀者,滿足其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其次,制定適合自身的成長計劃,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如參與科研課題,提升研究能力和專業認識水平;積極逛書店、寫書評、想選題,做一個對生活、工作有心之人。
要培養研究型編輯,出版單位領導在工作中既要交代任務,又要教授方法;既要大膽放手,又要及時提醒;既要熱情鼓勵,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又要制定恰當的編輯人才培養計劃。如為新編輯配備有經驗的老編輯做“導師”,對其進行細致的輔導和嚴格的考核。具體方法有:組織定期的讀書活動,讓編輯總結交流近段時間閱讀的好書,一方面提高其學識素養,一方面挖掘好書中值得編輯工作借鑒的地方;開展不定期選題策劃討論活動,結合當下國家政策、時代熱點和出版方向,確定某個選題,并集體論證選題的可行性;養成關注圖書排行榜的習慣,從榜單變化中讀出讀者的閱讀心理,這其間需要編輯自己辨別出版商炒作的部分,去偽存真;市場部門員工和編輯一起到書店,觀察讀者的購買特點,探討影響圖書銷售的關鍵因素;創設激勵機制,鼓勵編輯撰寫研究論文,使其達到一定程度的“術業有專攻”;等等。總之,研究型編輯的培養,離不開出版單位創設的平臺和給予的鼓勵。
從思想到行動,從政策到指導,我們需要激勵出版人才,培養出版人才,挖掘出版人才,培養新時代具有韜奮精神的出版人才,緊抓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從上到下,關注廣大編輯的工作和思想動態,及時了解編輯工作中的重點、難點,據此完善編輯人才培養機制。除了定期組織編輯技能培訓,還可舉辦“我身邊的出版家”等活動,大力宣揚我國優秀出版人才的光輝業績和奮斗歷程,組織年輕編輯向老一輩出版家學習,讓榜樣的力量繼續在年輕編輯隊伍中綻放光芒。為促進互相學習,也可組織全國或地方性的編輯思想交流活動,使創造力和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變成編輯工作的源泉。此外,還應加強編輯的業務學習,向廣大編輯推薦精品好書,組織開展全國編輯讀書活動,提升編輯的文化素養、思想境界和審美情趣,感受文化、圖書給人帶來的美好,讓他們在學習美、欣賞美的同時,更能創造美,并引領更多的人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