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婭婷
“娛情微播”是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于2011年8月開設的一檔欄目,旨在通過微博來挖掘娛樂圈、演藝圈中間的新鮮事。自開設至今,跟進了許多娛樂圈的大事件,在微博上不斷掀起話題討論,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娛情微播”稿件的新聞線索來源90%以上都是明星本人的認證微博。明星通過微博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發布其他人難以拍到的第一手照片,令他們本人成為了消息源,在微博這個開放的平臺上與網民互動。此外,微博也成為了明星回應傳聞,對虛假新聞做出澄清的重要陣地。微博,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雙向傳播的典型特點、短平快以及交互性強的優勢令不少明星成為公知,也讓微博成為了娛樂新聞線索的重要來源。
首先,微博“先發布后審查”的方式,相較于傳統媒體“先審查,后發布”的方式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受眾在作為消息接收方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消息的發布方,每一個網民都成為了新聞線索人甚至是記者,這種“爆料”的方式顯然更“接地氣”,也更加契合受眾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的心理。例如,2012年有目擊者通過微博爆料稱,歌手蘇醒在中歌榜群星演唱會后臺毆打李煒,隨后蘇醒在自己的認證微博上通過自編的寓言“蘋果的故事”來揭露事實真相,并且承認了打人的事實。一時間,李煒與蘇醒女友的艷照,三人之間的戀情以及蘇醒和李煒在微博上的隔空罵戰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也紛紛用新聞進行了時間的跟進。同樣,“娛情微播”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便給網民呈現了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引來了網民的評論與關注。蘇醒和李煒雙方的微博作為新聞來源不僅為事件的進展提供線索,還省去了記者采訪的環節,更增強了新聞素材的真實性,成為當時關注此事件最快的途徑。
其次,140 字交代新聞的5W 要素,簡明扼要,方便閱讀。微博作為新聞線索雖然只有短短140 個字的限制,但并不妨礙將一件事情講清楚。此外,微博的圖片上傳功能也為微博作為新聞線索提供了便利。有時候,明星的一張圖片,甚至不需要配文字便是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例如,姚晨、趙薇、朱茵、蔡少芬、劉畊宏等明星紛紛選擇在微博上進行自己孩子面對公眾的第一次亮相,佟麗婭與陳思成、楊冪與劉愷威、李晨與張馨予、張歆藝與楊樹鵬等公布戀情時曬出的牽手照和玫瑰等,都在“娛情微播”賬號發布的新聞中有所體現,也成為了娛樂新聞的重要線索的來源。
第三,微博的交互性能令媒體迅速看到事件輿論影響力。由于微博是雙向傳播,具有互動、裂變和傳播能力強等特點,微博本身就具備評論、關注、轉發等功能,讓明星的微博在成為新聞線索的同時,也可以讓記者和編輯看到網民的反饋,微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速度與廣度也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例如,“娛情微播”賬號曾經關注過的“宋丹丹微博炮轟潘石屹”事件、“呂麗萍反同性戀言論”事件、“甄子丹、趙文卓微博罵戰”以及隨后的“舒淇艷照曝光后刪除微博”事件等等,明星們可謂“成也微博,敗也微博”。不少明星,如姚晨、謝娜等由此獲得人氣的提升。他們的微博不僅僅是用來發布生活的趣事,更關注社會熱點,甚至通過影響力為社會形成幫助,“隨手拍解救被拐兒童”便是典型。而有些明星也因為微博名聲一落千丈,如前面所說的呂麗萍、甄子丹、舒淇等。
最后,微博的快速發展并不會成為傳統媒體的終結者,而是為傳統媒體提供互補與互動,使二者能夠進行媒介融合,繼而創造出新的傳播生態。例如,臺灣娛樂圈著名的雜志《壹周刊》,從紙媒向網媒的轉變,令更多網民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雜志與微博的共存為不同需求的受眾提供了便利。此外,除了明星的認證微博外,一大批類似于“長春國貿”“八掌柜”等知名娛樂博主涌現,并且為“娛情微播”新聞提供來源。如董潔和潘粵明的分手便是“八掌柜”曝光的,而孫楠與買紅妹離婚內幕也是被“長春國貿”所揭露。
從2008年微博作為新鮮事物出現至今,越來越多的新聞線索來自微博,尤其是娛樂新聞與社會新聞。顯然,微博的普及與發展為大眾提供了發布新聞的技術支持,也滿足了受眾成為訴說者和傳播者的需求及渴望。
然而,隨著微博用戶的急劇增加,微博作為新聞線索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速度有余,深度不足。例如2011年6月,知名演員呂麗萍在微博上的“反同言論”事件引發了巨大爭議,“娛情微播”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關注。在6月26日呂麗萍發布“反同”微博的言論后,蔡康永、寧財神等認證微博也迅速作出反應,一來一回,令整個事件呈現在公眾眼前。然而,140 字的局限在呈現完事件本身后便無法明確而深度的表達態度和觀點,這就需要傳統媒體的輔助。如在“反同言論”事件的后期,央視迅速作出反應,關注并給予了評論。著名學者朱大可先生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場大規模的關注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們對于同性戀群體的理性思考。新聞微博雖然在很多新聞事件報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很多時候停留在“信息源”的基礎上。傳統媒體的跟進報道,依舊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二,假新聞充斥微博,混淆視聽。自微博產生以來,經常有失實的新聞線索見諸各類媒體,雖然事后有的及時澄清、辟謠,有的被查證是微博的博主蓄意的炒作,但仍影響了記者或編輯的選擇以及公眾對于社會現象的認知。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則假消息便是2010年底,著名作家金庸先生“被去世”的消息。一開始,微博上盛傳“金庸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于今日19 點07 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院去世”的消息,時間、地點說得有鼻子有眼。沒有及時辨別真假的網民迅速在微博上傳播,后來甚至被國內知名雜志《中國新聞周刊》用官方賬號進行轉發,加深了消息的“真實度”。隨后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在其個人微博上稱金庸去世是假消息,香港也沒有“圣瑪利亞醫院”,至此消息才得以平息。
微博作為人們日漸依賴的新聞來源,越來越多假消息充斥的微博也漸漸產生了信任危機。真實性作為新聞報道中的基本原則,日漸增多的謠言也是對受眾的一種欺騙,嚴重影響媒體的信譽。
面對越來越多的虛假“微博”,對記者和編輯提出了新要求,而消除謠言更加需要多方面共同合作,建立起新聞真實的監督機制。
首先,微博源頭的信息把關。新浪微博團隊有一個“微博辟謠小組”,大約10 名資深新聞編輯的組合力求從源頭上根除虛假新聞的存在。即使有虛假消息的發布,也會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辟謠,并且強制暫停或者關閉一些發布虛假內容的賬號,保證微博作為信息來源的一個干凈的環境。
其次,推進網絡實名制。不管是論壇社區還是微博,發布消息的“零成本”讓虛假消息滿天飛,依靠“微博辟謠小組”10 人的監管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虛假消息的惡意傳播,實名制的推進有利于保證消息來源的權威和真實。雖然現在微博上的名人以及草根大多已經實名,然而實名制的推進還是任重而道遠。
第三,媒體要做好“把關人”的工作。從消息的選擇到輿論的傳播,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充當了“把關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經過認證的微博,往往粉絲數量極大,傳播效果好,消息也會自然而然產生權威性。媒體在輿論引導的環節上,對于真實信息和虛假消息的把關尤其顯得重要。有影響力的媒體更應該提前預防,過濾虛假信息;及時引導,掌握輿論導向;糾正錯誤,保持新聞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