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野 王金萍
(塔里木大學 新疆阿拉爾 843300)
對新疆民族傳統體育和高校體育文化融合的思考①
馬野 王金萍
(塔里木大學 新疆阿拉爾 843300)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游離于學校體育教育領域之外。隨著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結合進行教學,并且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既有利于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同時也符合改革和發展高校體育的要求,是大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新疆民族傳統體育和高校體育文化融合的價值和途徑進行了探討。
新疆 民族傳統體育 高校體育文化 融合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人們生產生活、體現民族精神的一種特質文化,它在歷史變遷中不斷改變和融合著人們對生活愿望及本民族重大事件。在各民族宗教活動、豐收慶祝、婚喪嫁娶以及各種節日中,其對本民族文化表現的鮮活性和直觀性是其它形式所不能比擬的。他們或以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為主題;或以悲壯的民族史詩為背景;或以遷徙為歷史背景。而且,大多數體育項目在舉行的過程中都是與以反映少數民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的歌舞融為一體。新疆各少數民族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既蘊涵著對生命莊嚴的敬仰和對本民族情感的升華,也是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民族傳統體育是新疆民族特色文化中最為鮮活和最具表現力的部分。作為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搖籃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更是高校體育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肩負著民族文化復興與傳承的重任。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一直以來都存在于社會生活領域中,而在學校體育教育領域之外游離,在社會現代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他的發展一直都面臨窘境。目前我國高校不斷深入體育教學改革,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就需要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結合進行教學,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高校體育教學新體系的必然,同時也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有效的培養大學生民族體育意識。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體現著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民族傳統體育便成為了學校體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作為重要載體之一,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大學生的體育生活中去,讓大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加強其對不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風俗習俗的認知和了解,可以有效的使大學生養成關注民族體育的發展、關注民族體育技藝的傳承的意識和理念,同時培養大量熱愛民族傳統體育的專業人才,最終促進新疆地方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體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活動旨在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形成。新疆是一個多民族人民群眾聚居的省份,將富有不同民族傳統特色的體育文化融入當地高校體育文化中去,可以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使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既增進了認識和了解,也在交流中增進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這無疑對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發揮巨大的作用。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陣地,健康體魄是高素質人才的生物載體,學校體育教育也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一環。早在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成果與繼承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性結合,要注意體現教材的時代性、多樣性,并要充分體現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國特色?!薄吨袊w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也提出:“進一步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做好民族傳統項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工作。”為了適應新疆高校體育教學的需要,根據新疆特殊的地域環境與自然條件,新疆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自2002年起,各高校將反映新疆民間、民情、民俗,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部分傳統體育項目經改編后可加入大學體育教程,使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方式和高校教育培養目標。
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體育文化的建設也是一樣。要以制度的形式完成對體育文化建設的保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入校園體育文化中提供平臺。如有些民族體育活動不論是觀賞性、內涵性及規則都是比較健全是可以引進到校園體育活動中的。但是由于沒有相關制度指引而無法進入高校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
隨著世界文化大量涌入我國,形成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激烈沖突和激蕩,而高校是其主要場所。民族傳統文化產生于特定民族的生存空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傳統文化鮮活的體現。通過宣傳學習和開設課程使師生對在發展中的本地區民族價值觀念、文化心理結構、審美情趣以及民族精神有關全面而真實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決定著其對待某種文化的觀念和態度。因此增加師生的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決定我們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態度。所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要融入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就必須要高校師生樹立民族傳統文化意識。
經費不足和后備人才的培養是制約新疆高校中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學校應增加投入,加強對場地、器材的建設維護,改善條件設施。在場地建設需要充分考慮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適應地域發展本地特色體育。同時要加強人才建設盡快培養具有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高校體育教師對于傳統體育不熟悉,缺乏親身參與經驗,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對其師資培訓的設置要進行改革,進而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和教師的培養。
高校有其科研優勢,有能力發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積極健康的素材,對民族體育及體育文化進行整理和研究。同時,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科研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使其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并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體育文化深層次的開發。
不得不說,多元化發展的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無疑在今天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中的許多優秀體育項目在高校體育教育中也已逐漸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與潛力。伴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和民漢文化的不斷融合,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將被引入高校體育課堂,兩者相互依存,同時也相互促進,和諧發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1]李鴻江.中國傳統體育導論[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0.
[2]王崗,王鐵新.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審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姚重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顧城.發展高校龍獅運動對校園體育文化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1).
[5]武雪鷹,張家林,路鵬.高校龍舟運動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23(9).
[6]馬萬鳳.試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7).
[7]馬海紅.新疆民族體育的特點[J].體育文史,2001(4).
[8]朱梅新,張雄.新疆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變遷對體育文化發展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3).
[9]楊成,劉勝兵,龍鳳.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1).
[10]阿不拉,玉素普.新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形成特征與現狀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9,28(1).
G852
A
2095-2813(2013)09(a)-0134-02
馬野(1980—),男,新疆人,塔里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訓練與教學。
王金萍(1982—),女,新疆人,塔里木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